第三单元测试卷 (?https:?/??/?www.21cnjy.com?/??)
姓名 座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温馨提示: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⑤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共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直接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原因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②《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共4分,每小题2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佝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xiāng(镶)嵌 蹬(dēng) 攥着(zuàn)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佝着”,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伛着”。(2分)
(3)文中“滞笨”的意思是呆滞笨拙。(2分)
(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得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能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2分)
爱占小便宜→借钱耍无赖(不还)→编谎骗钱花
(2)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2分)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4.七年级某班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班级举办“讲文明 树新风”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符合活动主题,语言简明得体,不少于30字)(4分)
【示例】今天班会的主题是“讲文明 树新风”。同学们可以从对文明的理解及具体做法角度来谈,谈谈自己如何才能做到讲文明、树新风。下面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并用心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共4分。内容,表达各占2分)
(2)王超同学就“讲文明 树新风”拟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4分)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文明意识,营造“讲文明 树新风”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尊师礼仪:【甲】路上或任何场合见到老师要微笑点头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叩门或喊报告。
二、学生形象礼仪:着装应朴素大方、整洁得体。校内以校服为主。【乙】不烫发、不染发、不留长发,主要以富有朝气的短发为主。
三、家庭礼仪:上学、放学或外出回家,都应向长辈打招呼。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接待。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送。长辈休息时,不要轻易打扰。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讲文明,树新风。
①【甲】处画线句的表达有不合逻辑之处,应将“任何”一词改为“ 其它”。(2分)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词语重复,应将“主要”一词删掉。(2分)
(3)学校要拍一个关于讲文明的宣传短片,请参照示例为提供的一组镜头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镜头】课间,一个正在校园广场散步的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歪倒在地的垃圾筒扶了起来。
【画外音】扶起的是垃圾筒,扶正的是公德心,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不知是谁忘了关洗手池的水龙头,水一直哗哗地流着。
【画外音】流失的是水,丢失的是节约意识,缺失的是良好习惯。(共4分。中心明确2分,修辞手法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智者幽默心
孙燕华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人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有改动)
5.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第④段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3分)
坐以待毙(3分)
6.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6分)
杨绛:童心未泯(或富有童心);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6分,每点2分)
7.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面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6分)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的童心未泯。(3分)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
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3分)
8.结合最后一段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5分)
【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这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5分)
【二】(20分)
不落别处
林清玄
①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三十八摄氏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⑤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眼光。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地,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仔细阅读第⑧~B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4分)
①老人坚持用红套子包住奖券,然后递给“我”(2分)。②老人看到“我”的扣子没有扣好,坚持为“我”扣好扣子(2分)。
10.读第B13段中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4分)
“心情”指老人对买奖券的人的感激和美好祝愿(2分),“温暖”指老人的善良之举给人带来的感动(2分)。
11.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4分)
欲扬先抑(1分),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1分),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1分),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1分)。
12.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老人:是一个生活贫困,但内心美好、善良的人(2分)。我: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2分)。
13.文章结尾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4分)
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2分);“好雪”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具有传递爱心的意义(2分)。
【三】(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2)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4)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随便,随意
(5)见舟而畏之 畏:畏惧,害怕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2分)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天天与水为伴,于是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2分)
16.【甲】文中,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不学而务求道。(都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7.【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示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2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天天与水为伴,于是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溺水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三、写作(5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有一种温暖,源于阳光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寒冷的时候,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份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
请你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作文略
四、卷面书写(5分)
卷面书写5分,评分标准参见2018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