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级(下)册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2.18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2.19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因数和倍数例2、3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1课时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
项?? 目
内??????????? 容
教
?
学
?
目
?
标
知? 识
能? 力
结合整数乘法的运算初步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过? 程
方? 法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
?
?
?
教
?
学
?
环
?
节?
?
?
?
?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组织活动,复习导入 。
1.(1)因为24÷6=4,所以(4)和(6)是(24)的因数,(24)是(4)和(6)的倍数。
(2)在3×4=12中,(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3)1的因数是(1)
?
2.强调:除法算式必须整除才具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阅读自学,明确题意。
?
?
二、合作探究,找因数、倍数
1.教学例2,找因数。
(1)出示例2,引导学生找18的因数,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讨论:怎样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介绍集合图,指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18的因数。
(4)组织学生观察,说一说18的因数中,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因数是多少。
?
?
?
?
2.教学例3,找倍数。
(1)引导学生找2的倍数,汇报找的方法。
(2)介绍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2的倍数能找全吗?最小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
?
组织互动: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说除法算式,另一人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
?
?
?
?
?
?
?
阅读教材第6页的内容,自学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1)独立完成后交流找18的因数的方法。
①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②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写到大。
(3)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18的因数,强化认识。
(4)明确:18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
?
2.(1)汇报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2)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
(3)思考后,明确: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1.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独立完成,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
?
板
书
设
计
因数和倍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的倍数有2,4,6,8,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