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全神贯注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全神贯注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6 20: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七单元 26 全神贯注1.会认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难点)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痴”读“chī”,不要读成“zhī”。
2.“挚”的上面是“执”,不要忘记写“、”;“锁”的右边是“ ”,不要写成“ ”。新词解释挚友:亲密的朋友。
打扰:扰乱,搅扰。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仔细地看。
痴痴:举止呆滞,不活泼。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
径自:自作主张,直接行动。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完塑像后,完全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更加表现出了他工作的全神贯注。
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近反义词近义词:
猛然——忽然 诞生——产生
端详——打量 异样——异常
挚友——密友 感触——感受
打扰——打搅 激烈——剧烈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反义词:
挚友——劲敌 激烈——缓和
消失——出现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词义辨析 激烈——剧烈
课文解读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yāo)请奥地利作家斯蒂(dì)芬·茨(cí)威格到他家里做客。[句解:交代故事的起因。]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zhì)友参观他的工作室。[句解:“挚友”交代了两个人的关系。]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yí)态端庄的女像。[句解:“仪态端庄”用来形容女像,说明罗丹的雕塑已经很成功。]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①一件杰作的诞生。[句解:“不禁”写了眼前的塑像让茨威格叹服,“杰作”写出这个塑像已经是精品。]罗丹全名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知识链接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句解:省略号说明罗丹的认真、细心,没有因为朋友的赞扬而洋洋得意,而是更加仔细琢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认真严谨的大雕塑家的形象。]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gū)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句解:这是一个比喻句,罗丹工作时十分专注,完全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作者把他如痴如醉的全神贯注的神情说成“像喝醉了酒一样”,这样使描绘更具体,形象生动。]——大约过了一个小时②,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③
段析:写罗丹发现雕像有缺陷,开始忘我地工作起来。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句解:罗丹完全忘了朋友的存在,“径自”一词更加表现了他工作的全神贯注。]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yō)!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④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由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差点将朋友关在工作室里。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⑤[句解:这段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茨威格说比许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写茨威格感受到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释疑解惑①“又”字说明了什么?
“又”字说明罗丹有过很多杰作,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雕塑家,通过朋友的话赞扬了罗丹。②文中写道“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样写是不是太啰唆?直接改为“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是更好吗?
这样写不啰唆。这三个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罗丹用的时间太多了。作品有一点儿小毛病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修改,这从侧面突出了罗丹的全神贯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③第2自然段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罗丹工作时的情景?
用联想的手法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动作变化,表现了罗丹工作的专注。④罗丹完全忘记了朋友的存在,茨威格会生气吗?为什么?
不会生气。因为他知道罗丹是因为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而忘了朋友就在身边的,他十分理解并且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⑤怎样理解罗丹的“全神贯注”?
①罗丹仔细端详雕像,寻找不满意之处时的神态是全神贯注的。②罗丹修改雕像时的言行举止是全神贯注的。③罗丹修改完雕像后,差点儿将好友锁在工作室里的举动说明他还没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作风。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文章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一中心,在叙事中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生动的描写,深化了“全神贯注”这一主题。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在事业上,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这篇文章中对罗丹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便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就连亲眼见识过罗丹工作过程的茨威格也不无感慨:如果要想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罗丹的故事是发人深省的,它启发我们如何走向成功,那就是执著追求、全身心地投入。让我们从现在就做起吧!课内:
邀请 挚友 祝贺 杰作 打扰 激动
塑像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雕塑家 莫名其妙 全神贯注 仪态端庄课外:
罗丹的名言:
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