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1.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 )
A. 提高粮食总产量
B. 调整产业结构
C. 发展
D. 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2.材料: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飞机失去联络,不知所踪。此事发生后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中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纷纷派出舰船、飞机等设备和人员进行联合搜救,而我们中国更是调动多枚卫星,对陆地、空中搜救马航失踪客机行动提供支援。从材料中可看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的行动最能体现( )
A. 加强与其它国家交流和合作
B.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 积极参加国际科学考察
D. 积极干涉它国内政
3.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 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4.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正在进行的“西气东送”工程是将新疆的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 )
A. 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5.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①一个发达国家
②一个发展中国家
③人均资源丰富
④自然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大
⑤地广人稀
⑥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
B.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C.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治理环境污染也不迟
7.我国坚定(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 不冲突、不对抗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8.漫画“鲸吞农田”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住房占用耕地
B. 水资源枯竭
C. 大气污染严重
D. 全球气候变暖
9.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A. 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 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 土地价格过低
10.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 )
A.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B. 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
C. 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
D. 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
B. 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 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D.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12.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假如你是投资商,你最看重西部地区的优势是( )
A. 资金
B. 人才
C. 资源
D. 技术
13.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 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 用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 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尽量开采
14.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
A. 沿海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B.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C. 内地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D. 各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15.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 )
A. 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
B.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D.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6.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17.读图,有关我国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是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起止点是格尔木至拉萨
C.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
D. 西电东送中线的核心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8.我国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 )
A. 12千米
B. 12海里
C. 120海里
D. 200千米
19.我国一贯主张南海问题由南海有关国家共同协商解决,下列国家不濒临南海的是( )
A. 印度
B. 菲律宾
C. 越南
D. 马来西亚
20.为保护我国环境,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
A. 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B.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 购买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
D. 提倡使用手帕,不使用纸巾、塑料袋等物品
21.我国下列经济发展政策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 )
A.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C. 本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22.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B. 不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D. 不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3.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法规,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图中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海域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5.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 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 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 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二、双选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26.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27.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8.你是否具备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请自测。
(1)你们家平常可以减少哪些物品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哪些物品?
(3)“抵制”哪些物品?
(4)回收哪些废弃物?
29.读材料,谈启示。
材料1: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但是日本国民的节约观念根深蒂固,比如:各公司、实验室所用纸张大都使用再生纸,两面复印,白色好纸只在正式投稿和发文件时才能使用;坐地铁的车票要回收起来,制成洗手间的卫生纸等等。有人问一位博士生:“你们日本已经很发达了,还那么节省干什么?”他答:“哎呀,你不知道,我们日本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材料2:据报道: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限制生产、使用,并且立法禁止出口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约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但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进口总量的99%。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年就须砍掉250万棵大树。
根据以上材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0.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请举出几例。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第一位的任务。
2.【答案】B
【解析】派出舰船、飞机等设备和人员进行联合搜救,调动多枚卫星,对陆地、空中搜救马航失踪客机行动提供支援,充分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答案】D
【解析】东北林区伐木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会造成洪涝灾害,云贵高原陡坡开荒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西北牧区退耕种草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4.【答案】D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5.【答案】A
【解析】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大。
6.【答案】D
【解析】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绝不能等到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
7.【答案】D
【解析】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答案】A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少,乱占耕地,会使耕地面积减少。“鲸吞农田”漫画揭示的是乱占耕地现象。
9.【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草场超载,草质下降;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等。
10.【答案】A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正确选择。
11.【答案】D
【解析】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12.【答案】C
【解析】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开发不足,现在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3.【答案】D
【解析】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加大捕鱼力度会使海洋资源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15.【答案】C
【解析】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的政策。
16.【答案】B
【解析】A、C、D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17.【答案】B
【解析】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18.【答案】B
【解析】我国领海范围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为12海里。
19.【答案】A
【解析】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濒临南海,而印度濒临印度洋。
20.【答案】B
【解析】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故选项B符合题意。
21.【答案】A
【解析】国际合作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能体现国际合作。
22.【答案】A
【解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的农业来讲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23.【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与“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无关。
24.【答案】C
【解析】我国政府于2013年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25.【答案】C
【解析】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木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减少森林面积,增加气候灾害。
26.【答案】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27.【答案】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国最大的国情是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28.【答案】(1)平时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水资源(一水多用:洗米水可以浇花); (3)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 (4)废弃电池、废弃塑料、玻璃瓶可回收利用
【解析】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9.【答案】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日本的节约意识很强;而我们中国人的节约意识相比而言,却差得多;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30.【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