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第八单元 29 寓言两则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重点)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难点)要求会写的字chāng昌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cāng”。
【生字释义】兴盛。
【辨字组词】昌(昌明)(武昌)(昌隆)
冒(mào)(冒犯)(冒充)(冒尖)
【巧记有方】小日骑大日。
【例句展示】祖国的繁荣昌盛与每个中华儿女都息息相
关。
【成语在线】繁荣昌盛
【谚语链接】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书写指导】上面的“日”扁小;下面的“日”扁宽,
上宽下收。qī妻
【生字释义】男子的配偶,跟“夫”相对。
【辨字组词】妻(妻子)(妻女)(贤妻良母)
凄(qī)(凄惨)(凄楚)
【巧记有方】戴上草帽,芳草萋萋。
【例句展示】李叔叔的妻子特别能干。
【成语在线】妻离子散、贤妻良母
【谚语链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歇后语】戏台上的夫妻——有名无实
【书写指导】上部横间隔均匀,“女”扁宽,横宜托住上面。cì
刺【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cī”。
【生字释义】①用有尖的东西穿进;②暗杀;③打听,
侦探;④刺激。本课“针刺”的“刺”应取义项④。
【辨字组词】刺(刺探)(刺破)(刺刀)
束(shù)(约束)(束缚)
【巧记有方】荆棘用刀(刂)砍一半。
【例句展示】他的手被刺破了,得赶快包扎。
【成语在线】悬梁刺股、芒刺在背
【谚语链接】刺柴好烧刺扎手,山歌好唱难开口。
【歇后语】刺猬发怒——炸毛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朿”的横较短,中竖起笔较
高。b?ng绑
【读音提醒】后鼻音,不要读成“bǎn”。
【生字释义】捆,缚。
【辨字组词】绑(绑票)(绑住)(松绑)
梆(bāng)(梆子)(梆子腔)
【巧记有方】丝绸(纟)之邦。
【例句展示】哥哥用一条丝巾绑住了受伤的腿。
【成语在线】五花大绑
【歇后语】绑在线上的蚱蜢——跑不了
【书写指导】“邦”的横间隔均匀,竖撇较长,“阝”的竖为悬针竖。bi?n扁 【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piān”。
【生字释义】①姓;②物体平而薄。本课“扁鹊”的“扁”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扁(扁担)(扁豆)(扁平)
篇(piān)(一篇文章)
【巧记有方】偏旁不见人(亻)。
【例句展示】小心!不要压扁了我的标本。
【谚语链接】扁担横起有吃,扁担立起无吃。
【歇后语】扁担吹火——不通
【书写指导】“户”的撇较长呈半包围势;“ ”扁小。què鹊【读音提醒】不要读成“qiè”。
【生字释义】本课用于人名。
【辨字组词】鹊(喜鹊)(鹊桥)(鹊巢鸠居)
鸦(yā)(鸦片)(鸦雀无声)
【巧记有方】昔日鸟归来。
【例句展示】清晨,一只喜鹊在枝头喳喳叫个不停。
【成语在线】鸠占鹊巢、声名鹊起
【谚语链接】鹊巢知风起,獭穴知水生。
【歇后语】喜鹊的尾巴——爱翘
【书写指导】“昔”略瘦小,“鸟”瘦长,横略长。cài蔡【读音提醒】平舌音,不要读成“chài”。
【生字释义】姓。
【辨字组词】蔡(姓蔡)(蔡国)
葵(kuí)(葵花)(向日葵)
【巧记有方】观察揭盖(宀)戴草帽(艹)。
【例句展示】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而病入膏肓。
【成语在线】蔡邕救琴
【歇后语】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书写指导】“艹”扁宽,捺写出捺脚,竖钩压竖中线上。c?i睬【读音提醒】平舌音,不要读成“chǎi”。
【生字释义】理会,答理。
【辨字组词】睬(理睬)(不睬)(不理不睬)
踩(cǎi)(踩踏)(踩坏)
【巧记有方】眼睛还在木旁边,爪子伸到木头上。
【例句展示】小猫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不管大家怎样逗它,它都不理睬。
【成语在线】不理不睬
【谚语链接】运气太好,见人不睬;运气太坏,无人理会。
【歇后语】万丈悬崖上的鲜花——没人睬(采)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目”瘦长,“木”的撇捺舒展。cháng肠
【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cáng”。
【生字释义】内脏之一,呈长管形,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
官,分大肠、小肠两部分。
【辨字组词】肠(大肠)(肠胃)(香肠)
场(chǎng)(广场)(操场)
【巧记有方】“月”汤水未进( )。
【例句展示】奶奶的肠胃不好,所以不喜欢吃红烧肉。
【成语在线】脑满肥肠、肝肠寸断
【谚语链接】人有热心肠,招揽是非多。
【歇后语】肠子不打弯——直性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月”瘦长;右边的两撇平行。
weì胃
【生字释义】胃脏,人和某些动物消化器官的一部分,能分
泌胃液、消化食物。
【辨字组词】胃(肠胃)(胃口)(开胃)
谓(wèi)(称谓)(谓语)
【巧记有方】“月”月种“田”肚中填。
【例句展示】冷饮吃得太多,会对肠胃有伤害。
【歇后语】嘴里没味吃咸鱼——正合胃口
【书写指导】“田”略宽,中竖写在竖中线上;“月”的两
横不写满。tàng烫
【读音提醒】后鼻音,不要读成“tàn”。
【生字释义】①温度高,皮肤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感觉疼痛;
②用热的物体使另外的物体起变化。本课“敷烫”的“烫”
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烫(熨烫)(烫伤)(烫手)
汤(tāng)(汤水)(煲汤)
【巧记有方】火来煮汤。
【例句展示】他被开水烫伤了。
【成语在线】烫手山芋
【谚语链接】死猪不怕开水烫。
【歇后语】烧红的烙铁——烫手
【书写指导】“汤”扁小;“火”扁宽,撇捺舒展。jì剂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qí”。
【生字释义】①配合而成的药;②量词,用于水煎服的中药。
本课“几剂药”的“剂”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剂(药剂)(剂量)(针剂)
济(jì)(救济)(济民)
【巧记有方】刀儿摆齐。
【例句展示】没有关系,你的病吃几剂中药就会好的,放心吧。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齐”的竖较短写在竖中线上。tāng汤
【读音提醒】后鼻音,不要读成“tān”。
【生字释义】①热水;②煮东西的汁液;③烹调后汁特别多的
副食;④姓;⑤汤药。本课“汤药”的“汤”应取义项⑤。
【辨字组词】汤(热汤)(汤面)(汤药)
扬(yáng)(表扬)(飞扬)
【巧记有方】水(氵)淹场上土。
【例句展示】弟弟喝了一碗又一碗的汤药,现在病终于好了。
【成语在线】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谚语链接】汤多不鲜,胶多不粘,话多不甜。
【歇后语】做烧饼卖汤圆——多面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略呈弧形,右边的横折折折钩
略宽,两撇平行。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剂”读“jì”,不读“jǐ”;“虱”是翘舌音,读“shī”。
2.“昌”不能写成“冒”;“刺”左部是“朿”,不是“束”。新词解释盯住: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穿梭:把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
百发百中:(射箭、开枪)每次都命中目标。常用来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力量或力量薄弱。近反义词近义词:
注视——凝视 拜见——拜会
高明——高超 请教——求教
竟然——居然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一声不响——默默无闻反义词:
成功——失败 容易——困难
高明——低劣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词义辨析 百发百中——百战百胜 课文解读纪昌学射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纪昌向飞卫学射箭。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
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①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句解: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物体,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
段析:写纪昌按飞卫的要求下功夫练眼力。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句解:从飞卫的话可以看出飞卫教学方法独特且严格。]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句解:纪昌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儿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突出了他的认真。]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句解:用具体事例体现出纪昌学习的认真和之以恒,这也是他后来成为射箭能手的原因。]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句解:说明了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纪昌是怎样练习眼力的。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纪昌练好了眼力成为了射箭能手。
扁鹊治病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段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句解:“一会儿”说明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的时间短。扁鹊推断蔡桓公有病的语气诚恳,希望他尽早治疗疾病。]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③
段析:写扁鹊看出了蔡桓公的皮肤有点小病,蔡桓公不以为然。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扁鹊发现蔡桓公皮肤有病但蔡桓公不信。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句解:“没有理睬”说明蔡桓公对劝告有些不耐烦。]扁鹊又退了出去。[句解:扁鹊很会察言观色,见蔡桓公不高兴就退下了。]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④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句解:“非常”说明蔡桓公态度变得比前两次更糟。“连忙”说明扁鹊很识趣。]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句解:第四次没有劝告,“掉头跑了”设置了悬念:为什么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句解:“皮肤病”“皮文,这些都有治疗的办法,同时说明了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扁鹊对此十分了解,足见其医术之高明。]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⑤[句解:“深入骨髓”“不再请求”两个词说明蔡桓公的病已无法医治,解开了扁鹊掉头就跑的悬念。]
段析:扁鹊讲明蔡桓公的病,解释跑掉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蔡桓公拒绝扁鹊给他治病,结果病情越来越重。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句解:扁鹊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逃往秦国。]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扁鹊逃往秦国,蔡桓公
病死。寓言 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涵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练习眼力是射箭百发百中的基本功,也告诉我们学习各项技能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②纪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纪昌成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认真虚心的态度,有决心、毅力和恒心;二是名师飞卫教导有方;三是练就了扎实的基础。
启发: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打好基础。③从蔡桓公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蔡桓公不仅不相信扁鹊的话,还讽刺扁鹊,话语中流露出对扁鹊的不满,为后文病情的发展直至无法医治埋下了伏笔。④扁鹊几次三番地提醒蔡桓公有病,说明了什么?
扁鹊仅仅通过观察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说明他医术高超,不厌其烦地提醒也表明了蔡桓公确实有病,这并不是扁鹊骗人的说法,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扁鹊的医德。
⑤扁鹊的话解释了什么?从扁鹊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扁鹊解释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过程,指出这病虽然悄然无觉,却来势凶猛。扁鹊对此了如指掌,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人。《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后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表现了纪昌学习技艺的恒心和毅力。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防微杜渐,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故事经典,选材典型。通过生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揭示深刻的寓意。两个寓言故事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向我们阐明了深刻的道理。《纪昌学射》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并且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的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扁鹊治病》则警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寓言故事真是我们古典文化里璀璨的珍珠,我们要再读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课内:
肠胃 医治 拜见 理睬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 无能为力课外:
有关面对错误的名言: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达尔文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
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