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八单元 30 文成公主进藏 1.会认本课的生字。(重点)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重点)
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
的美妙与神奇。(难点)要求会认的字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手绢”的“绢”读“juàn”,不读“juān”;“沼”读“zhǎo”,不读“zǎo”。
2.“臣”的里面不要写成“ ”;“吉祥”的“祥”是“礻”部,不是“衤”部。新词解释首领: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梳妆:梳洗打扮。
可恶:令人厌恶,使人悔恨。
绢花:一种手工艺品,用各种颜色的绢花仿制的花卉,也叫京花。
耕种:耕地和种植。
隆重:盛大庄重。
吉祥:幸运,吉利。
使臣:奉使命办事的臣子。
五谷:古书中对五谷有不同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荞麦:草本植物,果实三角形,种子供食用。
青稞: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近反义词近义词:
吉祥——吉利 隆重——盛大
密切——亲密 能干——精干
感激——感谢 断定——确定
碰巧——凑巧反义词:
聪明——愚蠢 方便——麻烦
密切——疏远 可恶——可爱词义辨析 聪明——聪慧
课文解读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bō),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chén)到唐朝国都去求婚(hūn)。[句解:交代了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求婚的原因。]
段析:写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太宗请婚。太宗许嫁宗室女文成公主。知识链接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句解:这句话说明使臣胸有成竹,很镇定。]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
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段析:写唐朝皇帝让吐蕃使臣认马,使臣顺利通过考验。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juàn)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①
段析:写使臣顺利通过了唐朝皇帝的第二个考验,辨认出真正的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吐蕃使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了唐朝皇帝的考验,完成了求婚的使命。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kē)、豌(wān)豆、油菜、小麦、荞(qiáo)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②
段析:写文成公主出发时带上了种子和技术,还有许多
工匠,可见文成公主进藏意义重大,能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句解:这句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zhǎo)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句解:这虽是传说,但也有一定科学道理,沼泽地泥泞很难走,而且人容易陷进去,撒上羊毛(当然只一把是不行的,这故事只是传说),增加了人接触地面的面积,它可以吸收水分,也增加了浮力,人踩上去不易陷下去,也好走了许多。]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段析:写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搭桥和撒羊毛的故事,表现了文成公主的智慧。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wù)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句解:“近了,近了,跨过万水千山,带着来自长安的问候,我就这样来嫁给你了。然而,迎接我的却是你已死去的消息……”文成公主听闻松赞干布已死的消息,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苦,再也没有遇河搭桥,遇沼泽撒羊毛的勇往直前。她对松赞干布的深情,对西藏人民的深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构思,在这一刻开始变得颓废。]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段析:写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很难过。过了一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③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④,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松赞干布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jí)祥(xiáng)如意!”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前往拉萨。
段析:写天鹅告诉公主,松赞干布没有死。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句解:一个“背”形象地表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也把文成公主的勤劳、勇敢体现得淋漓尽致。]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段析:写乃巴山挡住公主的去路,公主把它背到旁边。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⑤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段析:写公主历尽艰苦,终于到了拉萨,与松赞干布结婚。
第三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与松赞干布结为夫妇。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⑥[句解:文成公主把从长安带来的种子、耕种技术传送给藏族人民,为西藏做了很多好事,所以藏族人民一直怀念她。这一段点明主旨,揭示了文成公主和亲西藏的伟大意义,以及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敬。]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文成公主进藏使西藏和内地的关系更亲密了。释疑解惑①使臣为什么从佩戴的花就能断定戴鲜花的姑娘是文成公主呢?
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个姑娘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来分析,鲜花代表尊贵与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使臣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过人的智慧。②文成公主进藏时为什么不带珠宝等嫁妆,反而带着五谷的种子和各种工匠等?
文成公主带这些东西,是为了教会吐蕃人民耕种和各种农业技术,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③从第11自然段开头文成公主心里想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文成公主有主见,不怕吃苦。④第11自然段中神鸟天鹅的出现暗示什么?
暗示文成公主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神灵,得到了祝福。⑤第13自然段中的“跨”“翻”“走”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有何作用?
说明文成公主进藏克服了漫漫长路上的重重困难,很不容易。⑥从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中,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文成公主是一个不怕困难、有智慧、勇于自我牺牲的人。课文通过写文成公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完婚,并带去了五谷和许多技术,促进了西藏和内地的往来的故事,赞颂了文成公主的善良、聪明以及她为西藏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1.详略得当。课文详细描写了使臣求婚和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遇到的事情,略写了文成公主的贡献,这样详写和略写相结合,使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2.想象力丰富。如,文中对公主搭桥、铺路、搬山以及与乌鸦和天鹅的对话,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吸引读者。
3.历史事实与传说相结合,增强感染力。
4.语言生动,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这真是一个神奇又美丽的故事。尤其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遭遇,就像神话传说一样具有奇幻色彩。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而且带去了五谷和其他耕种技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成公主就是汉藏之间联系的纽带,为汉藏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课内:
唐朝 西藏 大臣 求婚 断定
豌豆 耕种 沼泽 技艺 吉祥如意课外:
西藏谚语:
人群中有智慧,沙堆中有黄金。
人若懈怠失学问,马若掉膘失脚力。
太阳出来大地明,多读书籍智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