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上犹县营前中学 刘宗文猜猜我是谁现在知道了吧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0课 斯 大 林 时 期 苏 联 的
社会主义建设一、工 业 化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1、时间:1926年起近十年2、核心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建设冶金、机械、电力、石油、采矿和运输等大型工矿企业。
3、特点:高速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4、作用: P53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德国……奠定了经济基础。5、弊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制造出第10万辆汽车斯达汉诺夫二、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宣传画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粮食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背景: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929-1932年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3、特点:2、内容: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组建集体农庄4、作用:实现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5、弊端:P56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1、时间:个体农户申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成员用拖拉机耕地三、五年计划1、时间:1928年开始(1928-1933、1933-1937)2、作用:提前完成,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3、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4、弊端: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压制积极性,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率与效益低下,社会财富严重浪费。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四、肃反运动1、导火线:1934年基洛夫被刺事件2、特点: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3、后果:P57 它不仅……在斯大林的领导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的强国形象出现于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正因为如此,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一变化,苏联颁布了新宪法。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36年,颁布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的标志: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于苏共党中央及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领导干部由上级委派,终身任职,不受群众监督,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化被忽视,易于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
经济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通过学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苏联在社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知道当时苏联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这些弊端最终影响了苏联整个国家的生存。
从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试在即,我们先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辛苦了!光荣和梦想属于我们,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谢谢指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