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达标(侧文)
历史试题
试题命制:牛金雪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表达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祝福,第2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从《论语》中梳理了20句经典语言,在各大主流网站征集网友意见,拟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句,在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由山东省政府推荐给北京奥组委。假设以下是网友推荐的经典语言,让你从中选出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一句,那么你应选择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2007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晚在孔子故里曲阜拉开帷幕,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世界各界政要名流四千余人聚集孔子故里,应邀参加祭孔大典。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C.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3.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老子会对他说什么呢
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4.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6.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墨家的同学说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7.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9.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10.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11.有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其下列言论中,那一种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2.《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到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
13.师生两人在讨论某一学说时有一对话:生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师答:“路人看见你也是圣人。”这位老师认为:圣人和路人有一个共同点,路人如果能把这个共同点发挥扩大,就可以成为圣人。据此,他们在讨论的是
A.兼爱说 B.性善说 C.理气论 D.致良知说
14.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那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15.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种,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盛赞孔子和儒家思想
16.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17.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必备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8.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以下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9.2008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3周年,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印刷术
20.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1.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篆体字在哪个时期曾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A.战国 B.秦朝
C.东晋 D.东汉末年
22.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23.有人看过颜真卿的右面这幅字后说了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
A.盛唐社会走向正轨,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
B.此时书法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24.下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了我国的篆刻艺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早在唐宋时期,篆刻就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B.秦汉时期是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期,秦印雍容大度、汉印方正质朴
C.此印在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D.此印字体采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
25.“构思神奇旷达,布局满密有力,现实与虚幻结合,使天上、人间、地下融为一体”。这是对下列哪幅画的评价
A.《天王送子图》 B.马王堆汉墓帛画
C.《人物龙凤图》 D.《女史箴图》
26.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7.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传世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辐画反映了
A.魏晋的文人个性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北宋的风土人情 D.明清的商业兴盛
28.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
2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
A.先秦时期的民歌 B.战国时期的楚辞
C.文采华丽的汉赋 D.讲求规范的唐诗
30.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31.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2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
33.下列有关话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适应市民文学的一种新形式
B.是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产生的
C.内容涉及佛经故事、历史故事
D.有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故事
34.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35.某书友到旧书市场“淘宝”,见到一本明代线装本章回体小说,封面已经轶去,内容也以残缺不全。随手翻阅,见其第四十五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以高价买回。这本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金瓶梅》
36.通过文学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读性最强的作品是
A.“三言“二拍”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37.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下列哪一戏曲形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A.南戏 B.元散曲 C.元杂剧 D.京剧
38.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39.《家有儿女》里刘星常挂在嘴边的“我怎么比窦娥还冤呢”,“窦娥”这一形象出自下列哪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40.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勘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惠民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达标(侧文)
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41题13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4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
42. (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43.(13分)阅读下列表格:
文学
戏曲
书法
绘画
先秦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
专业艺人优伶出现
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秦汉
赋最为盛行
出现草书、行书、楷书
门类丰富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歌创作活跃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③
隋唐
古典诗歌创作黄金时代
中国绘画一大高峰
宋元
①
杂剧兴盛
风俗画流行
明清
小说蓬勃发展
②
文人画成就最突出
(1)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分别应填什么?(3分)
(2)概括汉字从起源到秦统一的演变历程(4分),指出“书同文字”的背景和意义(4分)。
(3)元杂剧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繁荣起来的(2分)?
惠民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达标(侧文)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解析】 孔子思想精华就是“仁”。
2、【答案】B【解析】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被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答案】B【解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B项是道家学说。其他分别为墨家、兵家、儒家学说。
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无为”、“以静制动”可以得知是老子的观点。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解析】道家强调人必须顺从自然;儒家强调礼,它规定了一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墨家强调节用,反对铺张浪费;法家强调国家的统一规划,所以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B。
8、【答案】A
9、【答案】D【解析】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计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了西汉武帝的时候,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解析】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明理的方式是“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13、【答案】 D
14、【答案】C【解析】评价中的“有物”、“有格”和“贫贱不移,宠辱不惊”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精髓。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D【解析】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深刻批判了君主专制思想,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8、【答案】B【解析】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他也被称为“医圣”。
19、【答案】A【解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相似功能是准确定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代指南针应用的功能。
20、【答案】C【解析】马克思说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1、【答案】B【解析】秦朝在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各种措施。统一文字是在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巩固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答案】D【解析】题中字体分别为: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材料是对草书特点的描述。
23、【答案】A
24、【答案】A【解析】只有到明中叶后,以文彭创作为代表,篆刻才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25、【答案】B【解析】两汉时期的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因此选择B项。
26、【答案】A【解析】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7、【答案】C【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可以看出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
28、【答案】A
29、【答案】A【解析】这首诗出自《诗经》,属于先秦时期的民歌。
30、【答案】B【解析】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31、【答案】D【解析】D项为宋词。
32、【答案】D【解析】“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是对杜甫的赞扬,故D是错误的。
33、【答案】B【解析】唐宋以来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学体裁增多,如宋词、元曲、唐代传奇以及话本等,A项正确,;C、D两项属于内容;它来源于市井,但其产生与统治者的提倡无关。
34、【答案】B【解析】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
35、【答案】C
36、【答案】B
37、【答案】C【解析】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8、【答案】B
39、【答案】A【解析】窦娥出自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40、【答案】C【解析】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二、非选择题
41、(1)【答案】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解析】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看出张载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为生民立命)和历史使命感(为后世开太平)。
(2)【答案】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解析】从题目中的“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可以看出理学继承了发展儒学,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3)【答案】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解析】从材料三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来批判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从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来提倡人性的自由发展。
(4)【答案】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好的方面,但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同时他强调气节,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
42.(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共6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4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2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43. (1)①宋词创作进入鼎盛阶段,元代散曲创作进入高潮时期。②京剧兴起,并且日益成熟③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兴起,并提出绘画理论。(3分)
(2)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4分)
背景:①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造成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1分) ②秦统一后,为加强政治统一的需要。(1分)
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3)①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1分)
②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促进了元杂剧的昌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