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难忘九一八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1-25 08:26:0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
9月
18日
沈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阅读70至71页课文,完成知识框架.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继续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只有1.9万人,而中国东北军有20万人.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绝对的优势.但为什么日本仅用了四个月就侵占了中国的整个东北?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中国东北的迅速灭亡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九一八事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中国东北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3倍.这里拥有全国68%的铁矿,52%的石油和55%的黄金.还有从此经受14年苦难的3000万同胞.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放狗咬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战士1932年9月16日,日军在辽宁平顶山凶残屠杀3000多中国同胞。这是事后发掘出来的惨死于平顶山的部分同胞遗骨。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的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日英雄
杨靖宇将军
抗日英雄
赵一曼抗日英雄
赵尚志杨靖宇组织的游击队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全国各地爆发要求停止内战的示威游行在日本军队屠刀下委曲求全,执行“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却置民族利益而不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策划对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发动第六次围剿.二、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经过:2、西安事变结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和平解决兵 谏
逼蒋抗日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1、西安事变背景: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3、西安事变结果:和平解决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要点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张学良杨虎城张学良(1901年~2001年)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围剿”红军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经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帮助,始信联共抗日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25日,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立刻扣留了张学良,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等地。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没有成功。后国民党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1893年-1949年)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名忠祥,号虎臣,后改为虎城。 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
1924年,加入国民党, 1927年初就任国民军联军第10路军司令,旋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0军军长,率部东出潼关会攻河南。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21师师长。 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关系濒于破裂,率部附蒋,任新编第14师师长,驻防河南。
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相继任蒋军第7军军长、第17路军总指挥,率部攻击冯军。同年10月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积极主张抗日。次年1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曾请缨抗日,遭冷遇。同年6月,所部与川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1935年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奉令调兵在陕南阻截红25军,遭到痛击。同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12月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逼东北军和第17路军“剿共”时,在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同张发动兵谏(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经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由此为蒋所忌恨。
1937年1月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6月被迫出国“考察”,游历美、英、法、德等国,宣传抗日主张。“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
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 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后的12年中杨虎城一直被监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国民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四川重庆戴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