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5 05: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趣激发
李元昊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本名拓跋元昊,字嵬理,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 党项族。西夏王朝开国皇帝,。
自称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赐为李姓,封西平王。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放弃李姓,自称嵬名曩霄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追封祖宗,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字,颁布秃发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建国称帝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 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恢复李姓。十一年(1048年),为次子宁令哥所弑,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由幼子李谅祚即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2.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D
C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新课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宋夏形势图
1、契丹的兴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上京

阿保机(辽太祖)
契丹(有时又称辽)
契丹族
占领幽云十六州
北宋
西夏

南宋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契丹引马图
北宋
西夏

南宋

辽(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


辽(契丹)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西夏

南宋
北宋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2、西夏的建立
3.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制表。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羌
政权 辽 北宋
时间 916年 1038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重大事件 陈桥兵变重文轻武 宋夏议和
澶渊之盟
耶律阿保机
960年
西夏
4.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北宋
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 ) ,互市贸易。
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市场




北宋
西夏



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1.读史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
材料二: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读史料: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北宋
西夏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2.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