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激发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2.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D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新课讲授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
1.根本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益腐败。
2.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膨胀,唐中央兵力空虚
唐玄宗李隆基
2.读史料:
1.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①爆发时间:755—763
②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③起兵地点:范阳④攻占的重要地点:洛阳,长安
2.安史之乱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
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禄山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唐朝灭亡的标志: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
朱温
朱温被其子所杀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读史料: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实质(历史根源)?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朝的兴亡过程
随堂训练
1.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国之乱
A
2.滕州新闻网2016年3月11日文章: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B
3.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4.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