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的先后兴起。掌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2.通过学习北宋与民族政权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网络游戏《大唐无双》,契丹族武士的图片;《北宋形势图》
老师:简略介绍辽、西夏、北宋。
合作探究:
契丹的兴起
教师:李天佑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他在网络上经常浏览一些历史网站。他在查找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史料时,看到了一段关于契丹族的传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时间: 建立者:都城:
学生看书回答。
出示:契丹疆域图
教师:这是契丹族的疆域,解释大致方位。
学生:朗读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出示:几幅契丹族的图片,发型,《契丹族还猎图》。
问题:打猎需要什么?
师:契丹人与弓箭密不可分。
展示:《猴盖马蹬壶》
教师:李天佑同学发现了一段史料: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老师播放录音)
出示:契丹货币、文字
师:圆形方孔钱币,仿照中原王朝制造。
生:弓箭学生观看契丹人训练。
教师:强调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
生:汉字过渡语:随着契丹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它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于是它向北宋发起了进攻。我们学习
澶渊之盟
出示:李天佑同学在网上看到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搞清楚,让我们一起帮助他。
出示:澶渊之盟的图片,播放《澶州之战》的视频。
师:当时宋朝第三个皇帝赵恒在位,面对辽军20万大军,宋真宗如何面对?
过渡语:视频看完了,当时宋军虽然打退了辽军进攻,但是辽军大部队没有撤退,双方势均力敌,较量由战场转移到谈判桌上,达成了一个纸质的协议,史称澶渊之盟。
出示:版面:盟约内容
师:岁币具体数额是多少?
过渡语:老师补充一段材料(播放录音)。
老师:根据材料,同学们讨论学生朗读内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学生讨论,5分钟)
学生回答
生J:......生K:......生L:......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一边出示答案,一边解释答案。
过渡语:宋辽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30多年之后,西北地区又崛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党项族,我们继续学习。
宋夏议和
出示:西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兴起原因。
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党项族也在积极汲取中原先进的文明
出示:西夏货币、文字瓷器等。
过渡语:随着西夏吸收中原先进文明
出示:疆域
教师:西夏的国力逐渐增强,它与北宋也发生了战争。
出示:在学习中,李天佑同学看到以下史实:......
师:思考宋夏议和有何影响?
总结:这种和平局面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是有利的。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我们用数字一、二、三总结。
一 澶渊之盟
二 契丹族 党项族
三 北宋 辽 西夏
教师: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整体,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位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