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张开辉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张开辉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国际格局演变:两极格局形成(二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解体)
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建国之初)→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大突破(20世纪70年代) →广泛交流共同发展(建设新时期)
课标解读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具体掌握:
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 多角度辨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 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确认“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
2、过程
3、斗争方式:冷战和热战
4、影响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吗?不应该。
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价值文化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应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苏联和美国的什么意图?
材料一表明苏联极力利用“二战”提供的机会大肆扩张自己的影响,在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作为阻止资本主义扩张的屏障。
材料二表明美国凭借“二战中”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谋求世界的霸主地位。
2、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①斯大林极力在东欧扩张势力范围和影响,这种过分追求自身安全的做法导致东西方关系紧张。
②美国凭借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③凯南认为苏联的扩张政策会破坏西方乃至美国的自由制度,夸大了苏联对美国的威胁。
④诺维科夫片面的扩大了美国对苏联的威胁。
对峙表现美国: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苏联:
欧洲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 经互会 →华约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美国五星上将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其影响如何? 目的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使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冷战”中的“热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合作探究: 胡锦涛主席在联大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主张,你认为两极对峙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理由: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之间不敢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不利于构建和谐世界。理由: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走近高考1、“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C、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2、“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
A、美国重视自身安全 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 D、美国要发动对苏战争
4、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此后,美国实行的政策中不包括( )
A、实行冷战 B、实行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5、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6、肯尼迪在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新边疆”的口号,即“今天的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他担任总统后,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新边疆”主义的目的是( )
A、全国加强政策对经济的干预 B、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C、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D、扩张美国的领土
课后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相互抗争,“冷战”和“热战”交替并用,世界并不太平,但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铁幕”的背后充满潜在的危机,此局面维持至80年代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