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福建省理科历史会考纲要知识要点整理(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实
⑴背景:①政治上的大一统要求文化大一统 ②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挥,形成了新儒学
⑵内容: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⑶评价: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名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是,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⑷结果: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正统思想。
△如何推广儒学 ⑴中央建立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文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⑵在地方建立学校,学习儒家经典。
3、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朱熹思想
⑴理气关系方面:理比气更根本。
⑵理学的修养论方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认识理。
⑶社会政治论方面:推崇“三纲五常”(存天理,来人欲,中天理,封建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
△陆王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陆九渊:(南宋) ①心即理也 ②发明本心
五守仁:(明代)(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本心即是良知 ②致良知 ③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②都是封建专制统治。
不同点:①朱熹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理在外,属于客观维心主义者;陆王守认为心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维心主义者。②认识理的方式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自我反省、修养。
4、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李贽的观点:①挑战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理学家的虚伪;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③反对男尊女卑,肯定农民起义。
△三大思想家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天下来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叛继承传统儒学,构筑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王夫之提出了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唯物主义思想)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殿的贡献。
△四大发明
①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宋代用于航海。
②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改进。
③火药:东晋出现,唐末用于战争。
④印刷术:隋唐雕版金刚纹,宋代活字。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影响
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西方的文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火药: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弱。
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五种书体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中国的古代艺术
画中有诗:①中国画双称国画;②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主要艺术形式;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内容;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⑴《诗经》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意义: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文学基础,被誉为儒家经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⑵楚辞
(战国时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地位: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此后,文学常以“风骚”并称。
⑶汉赋
三个阶段:①西汉早期的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②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③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
⑷唐诗
①李白:称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炽烈。背景:他生活在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下。
②杜甫:称为“诗圣”,其诗风表现出许多的凝重与忧郁。背景:他处在唐王朝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
⑸宋词
①经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阶级关系:市民阶级扩大。
③政治因素:宋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苏轼: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辛弃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⑹元曲包括元杂剧[《窦娥冤》]、元散曲。
⑺明清小说
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②施耐庵的《水浒传》
③吴承恩的《西游记》:优秀的神魔小说
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
△明清时,为什么小说繁荣?
①明代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②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专题三
1、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①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组织编写了《四洲志》、《华事夷言》。
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③康有为:编写《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阐述变法的思想。
④梁启超:在文章《变法通议》中,抨击专制制度,宣传变法。
⑤严复:将西方的《进化论》引入到人类社会,翻译《天演论》,宣传变法。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具有爱国性,将救亡图存和政治改革联系在一起,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③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办。
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⑤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②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4、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①他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十月革命;②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③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论战,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争;④通过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专题四
1、 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旧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②旧三民主义的作用: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的要求,反映了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共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知道思想。
③新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1.明确反帝2.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 ④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它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3、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形成阶段:井冈山时期,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②成熟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新发展阶段:建国初期,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的影响: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②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性。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③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②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①它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②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理论成果;③它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①三个代表的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①回答了怎样建设党和建设一个怎样的党;②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③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 主要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神五
2 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2. 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学术)
2 “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摧残:“双百方针”未得到贯彻,文化艺术出现凋零。
3 “改革开放”后发展状况:在“双百方针”和“二为”的指导下,在线蓬勃生机。
3.认识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 基本线索:确立教育的目的与性质,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发展、文革后教育事业受到重创、文革结束后,教育有蓬勃发展
2 主要成就: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立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95年提出“科教兴国”
3 “科教兴国”的作用:坚持以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广教育事业发展。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格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 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的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中去。
2 苏格拉底:重视人类的道德,反对人类追求功利
2. 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3. 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莱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 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2 马丁·路德的思想:信仰耶稣即能得救(核心思想),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君主的权力高于教皇
3 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鼓吹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4. 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1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提倡天赋人权、倡导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康德: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
2 影响: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 概述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 伽利略:自由落体 牛顿: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
2 地位:是人类认识自然,对自然规律进行第一次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2. 概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1 主要观点:1859《物种起源》出版,认为自然界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 分歧:人类起源于古猿(科学)、人类是由神创造的(宗教)
3. 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 瓦特:改良蒸汽机 爱迪生:电灯
2 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 相对论:狭义、广义。狭义: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量子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的概念,杨志量子理论的诞生,爱因斯坦推广量子理论,提出光具有“波力二象性”,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将量子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 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5. 以网络技术为例,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影响:积极: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促进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引发教育、学习方式的革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消极:容易出现信息泛滥,网络安全的问题,无序竞争造成社会混乱,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 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书名 作者 国家 风格
唐璜 拜伦 英 浪漫主义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法 批判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 列夫 托尔斯泰 俄 批判现实主义
巴黎圣母院 雨果 法 浪漫主义
1 背景(浪漫主义):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爆发,世界出现剧烈动荡,启蒙思想家的预言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于是诞生了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文学
背景(批判现实主义):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社会矛盾尖锐而复杂,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亚非拉人民积极的反帝、反殖斗争反映在文化领域中
2. 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凡高:印象派,《向日葵》,丹麦,光色作为研究中心
背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一些画家将光与色作为研究中心,这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革命。
毕加索:立体派,西班牙,《格尔尼卡》
背景:19世纪末20实际初,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社会现实面前,艺术家开始逃避现实,沉溺于纯粹的艺术探索,追求反传统的艺术形式。
3.知道贝多芬的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1 贝多芬:[德国]将古典音乐推向高峰,有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早期:受到革命影响,创作了大量以英雄为主题的音乐,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后期:描绘了大自然与人的心灵,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田园交响曲》
3. 简要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影视艺术的社会的影响。
1 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原因:人类的需求
2 电影:1895 二战后迅速发展
3 电视:是一种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体。1926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美) 20世纪70、80年代电视的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4 影响: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放映了人类在科学方面的进步,满足了人民大众的需要,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仁→以德治民
礼→礼乐思想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云经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儒家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有之
性本恶
道本原
无为而治(政)
朴素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
庄子
道本原
无为
齐物论
道家
政治:兼爱、非政、尚贤
认识论:提出三表法
逻辑学:提出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墨家:墨子
⑴法治
⑵变革
⑶君主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认识论:
法家:韩非子
参验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真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