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面具
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动物的面部进行造型设计、装饰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物面具更是儿童的宠物,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和表现。《动物面具》是一节以观察、表现、造型为主的美术课,教师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特性,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做游戏。结合语文、音乐、戏剧表演等综合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表演、赏析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合理利用手头材料,制作动物面具,表现出动物的面部特征,融入童心稚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和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给学生大胆表现的机会。
教学重点:
1. 了解动物面具的造型特点。
2. 初步学习动物面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某种动物性格特征的动物造型面具。
课前准备:
教师:彩色卡纸、动物面具、课件等。
学生:剪刀、胶水、卡纸、毛线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爱丽丝今天要到仙境参加一个舞会,你们想不想和爱丽丝一起去呢?(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视频片段)要想参加舞会必须完成两个任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二、新授
教师:看来你们都是小勇士,但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面具的由来。为什么一定要戴面具呢?师播放Flash动画故事《面具的起源》
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原来,早期的面具是用来祭祀,驱鬼怪,除病魔的。面具是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最早出现于十分遥远的古代。许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常是把雕刻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颇为精彩的作品,尽管奇形怪状,毕竟不失为造型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师板书)课题——《动物面具》
任务来了。
第一个任务:仙境里住着许多会说话的小动物,它们说,如果想进去,必须化装成他们的模样,为了制作出活灵活现的动物面具,我们必须先了解它们的面部特征。
2. 博览面具(一):(欣赏各大洲的的民间动物面具)[通过课件欣赏“各大洲的民间动物面具”图片]分析动物面具的造型、色彩、表情等。同时请同学模仿动物面具的表情。
师述:面具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首先带大家一起走进动物面具博物馆,我们跟随着老师来看看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动物面具。
(1)非洲面具:首先,凌老师给同学们介绍的是非洲面具,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我们发现在史前岩画中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课件——图片)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尤其是很多常见的动物形象如羚羊、大鸟、牛头等,被很多部族视为神灵偶像或是力量、权力、才智的象征而雕刻在各式各样的面具上。他们相信佩戴这样的面具在激情的鼓乐声中夸张模仿该动物的表演,就会获得相应的神力。(课件——图片)
师:你看出这是什么面具吗?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牛的面具?
生:弯弯角。鼻孔
这就是说明我们的面具要抓住动物的特征(板书:特征)
(2)美洲面具:展示课件图片。师:这是谁? 你觉得哪些地方刻画的很精彩,让你过目不忘呢
?突出立体感(板书:立体)
(3)亚洲面具:展示中国彝族面具和藏族动物面具,突出色彩(板书:色彩)
设计意图:课前教师收集了大量精美民间面具的图片,并加以整理、归类,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并将复杂的内容概括、简单化,便于学生在短时间里容易理解。学生通过精美的图片欣赏,自我发现、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动物面具的造型、色彩、表情等,了解动物面具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印象。
3. 博览面具(二)
师述: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多么丰富啊!同学们,古代的人们把面具当作除魔消灾的工具,现在的人们会在哪些场合佩戴面具呢?
生:化妆舞会、庆祝活动、电影……
师: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从原始宗教仪式,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也喜欢戴面具呢!请看——
(课件——生活中的各种动物面具)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猜谜的环节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了解动物面具的种类、用途等常识;师生一起模仿面具表情的互动环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深学生对动物面具表情的印象,学生在大量图片的信息中,领略了动物面具文化的多元化,充分体验到动物面具的艺术感染力,拓展了艺术视野,感受到世界面具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试做面具:
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怎么将这个还没有做好的形状成为动物面具呢?
生:做鼻子,耳朵,挖个眼孔就可以了。。。
师:那好的,在五官里面其实做眼睛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就请大家来试试吧!
师生共同研究眼睛各种挖的方法。
师总结:我们来研究一下怎样挖好眼孔。老师来总结两个好办法:
先将纸纸折一下,并将折线对准自己的眼睛下方,量出眼睛在折线上的位置,用手撕出痕迹,做个记号,然后用剪刀剪出或撕出眼睛的小孔,反复比对,及时修改大小。
如果不想影响制作的整体效果,突出动物眼睛本来的特征,我们还可以挖出隐蔽的小孔。用手指轻轻按在自己的眼皮上,量出眼睛之间的距离,在纸上比划一下并做一个记号,然后用笔尖轻轻戳出小孔,就可以了,还可以根据观察的效果,用笔尖来回旋转调整孔洞的大小。这样既可以看到东西,又不影响面具的总体效果。
5. 设计面具:
教师示范:[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真棒!其实,要想制作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我们要抓住什么来制作呢?
生:动物的外形特征。
师:对了!自然界里的动物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例。我们抓住他们的特征就能做出不同的小动物。
(课件——各种动物的图片合集)让学生快速回答各种动物特征如:小兔的——(长耳朵)老鹰的——(鹰钩嘴)狐狸的——(尖鼻子)
师:其实,同学们在幼儿园时就制作面具,一般来说是这样的——(贴出一个平面的动物面具),比较平面而单一。今天,我们要挑战一下自己,尝试更难的表现方法,学生讨论发言:A.平面底版变立体;B 四角剪开再黏贴 C 折一折耳朵,d 卷一卷脸型
请看(课件展示)
(1)平面式——耳朵、胡须牙齿等可以做立体效果。(师生互动制)
(2)半立体式——脸型通过剪折的方法变成半立体式。(请生说方法)
(3)立体式——嘴鼻部分立体式。(请生演示)还可以制作哪些动物呢?
生:老鼠、狐狸、蛇……
(4)头套式——纸袋倒扣在头上。
师:我们同年级的同学们也有不错的设计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们发现这些面具还运用了什么材料吗?
生答:主要材料是纸,还有毛线、纸杯、吸管等各种费旧材料。
(课件——欣赏学生的动物面具)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好主意了吗?你会运用什么材料做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材料和组内的同学讨论分享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材料,请四位学生介绍各自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动物面具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示说明,同时,在赏析的过程中抛出问题,邀请学生现场参与课堂教学演示,及时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直观易懂,指导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与创作灵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剪、挖、拼、贴、刻等方法,结合手中的各种材料设计装饰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最后,我们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将面具戴在脸上。同学们,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面具戴在脸上呢,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演绎,开始动手做起来吧——
(1)组——平面美工纸
(2)组——脸型半立体式
(3)组——嘴鼻立体式
(4)组——纸袋头套式
在黑板上出示标题卡:1. 构思动物造型;2. 选择适合的材料表现特征;3. 如何使各部位立体;5. 注意色彩的搭配;6. 粘贴要牢靠;7. 使面具能够佩戴在头上。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设计了分组分层的作业要求,使课堂的作业形式丰富有变化,给予学生更多更充分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激励他们大胆制作,个性呈现。
学生创作练习: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
在屏幕上提供一些动物的头型资料,以及一些动物面具的图片,方便学生制作。
6. 评价作品:
欣赏学生制作的面具(在原位站起来展示、按小组的形式展示、全班集体绕着教室展示)
学生分为4组,随着4种不同的音乐,按照不同的主题情境在教室里表演。
欣赏:[欣赏设计师的创动物面具](课件展示)
我们大家一起参加爱丽丝的动物晚会去吧!!!
邀请全班同学戴着面具到意前面来展示,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戴着面具一起做着各种动作,进行律动练习,师为大家拍照留影。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四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帮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面具作品,丰富了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的作品,同时能够认真观察,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课件结束部分的课后拓展,扩大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最后的寓言“狐假虎威”故事新编的师生互动表演,与课前的表演活动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为四个小组设计了不同层面的面具制作作业:第一组的同学用各种色彩的美工纸运用剪、贴、卷折等表现手法装饰动物面具;第二组的同学尝试剪、折等手法将面具的底版半立体化,然后再进行装饰;第三组的同学利用卷的方法将动物面具的嘴、鼻部分立体,能直观检验学生空间造型的能力。第四组的同学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袋子作为面具的基本形,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巧妙利用各种材质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了物品的材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