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屈辱不平等“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打破封锁: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从容入“舞”: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参加万隆会议(1955)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1、背景 1971.10.25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标志3、恢复原因:材料一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
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各国代表向中国祝贺国民党代表狼狈离场 中国代表坐上联合国席位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并且坚决反对。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b、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d、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4 、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被压抑了上百年的笑声,
这是扬眉吐气的笑,
这是强者的笑。
历史将永远定格在这激动的瞬间
----1971年10月25日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
(1913年指数为100)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苏争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们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者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在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在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惊喜篇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美关系正常化2、缓和的原因(1)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3)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4)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5)经济发展缓慢,被日本、西欧反超。(1)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2)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3、过程① “乒乓外交”(1971.4)——试探之旅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乒乓外交”11 1971年4月9,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②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3、过程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③尼克松访华( 1972.2)
—— 破冰之旅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3、过程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⑤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小结: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1984年4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里根1997年:江泽民与克林顿2008年8月:胡锦涛与小布什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同奥巴马夜游中南海对立、摩擦联系、合作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什么?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回顾A.历史上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B.1894—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
C.1937—1945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二战后,追随美国敌视、遏制中国
友谊篇三、中日建交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
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③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注意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和而不同,和谐世界
孔子理念传五洲
新时期的中国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和谐篇四、新时期的外交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调整依据: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
(2)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主要)
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3、新时期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4.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对多边外交的认识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推进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任何单边、双边的力量都无能为力。必须采取多边行动,才能推动国际的协商和合作。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权政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互利和合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维和部队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2013年, 应联合国邀请,首批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年上海APEC会议2014年APEC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再一次在中国举办,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APEC蓝漂亮的新中装 凸显中国文化全家福中俄一家亲普京赠送俄产智能手机:贸易往来多做善事少作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方女性(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间:2001年10月
地点:上海
与会者: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
G20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
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金砖国家(BRICs)最初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经俄罗斯倡议,四国(不含南非,下同)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此后每年依例举行。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英文名称为BRICS。
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亚信会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截至2014年5月20日第四届亚信峰会,现有26个成员国: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韩国、约旦、阿联酋、越南、伊拉克、巴林、柬埔寨、卡塔尔和孟加拉国。11个观察员(国家或国际组织):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乌克兰、美国、突厥语国家议会大会、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阿拉伯国家联盟。 2014上海亚信峰会是亚信第四次峰会2014年,亚信第四次峰会于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习近平主席将主持峰会。亚信会议的历史已经有22年,拥有24个成员国,20日卡塔尔和孟加拉国成为亚信新成员亚信已有26个成员国,但是历史上的亚信会议主席国只有3个。峰会上,中方将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主席国,这是中国首次担任亚信主席国。2014上海亚信峰会总结70年代突
破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建交热潮新时期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50年代基础参加两次国际会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全方位 练习巩固1、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c2.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局面,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 3、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D4.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组织指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5.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最终都能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矛盾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除DA史料应用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答案:
1、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