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口语交际·习作四 人教新课标(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口语交际·习作四 人教新课标(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5 16: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口语交际·习作四R·六年级下册 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口语交际 你怎样理解“学会生存”?
说说听到“学会生存”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积极乐观、绝不放弃、坚持不懈、智慧……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和灾难,并说清楚遇到这些危险和灾难的时候,你是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也可以说一说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心中的感受。交际指导1.充分准备,积累素材。
我们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例,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列举实例,生动阐述。
交流时要列举具体的事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善于组织手中的材料,交流时注意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有条有理等。3.学会倾听,恰当评议。
认真倾听别人是怎样介绍的,想一想对方列举了怎样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然后恰当地进行评议和补充。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或灾害:
自然灾害:洪水、雷电、地震、海啸;
人为伤害:受骗、抢劫、丢失、触电、溺水、交通事故……
应对不同的危险,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
防盗——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应迅速拔119报警;
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在外边的自我保护: 上学放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交际示范 老师:鲁滨孙在荒岛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鲁滨孙那样传奇的经历极其少见,但是困难、挫折、挑战时时伴随着我们。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围绕“学会生存”这个话题来展开讨论。 蒙蒙:现在车辆很多,交通事故频发,所以我们在路上应该安全行走。在过有红绿灯提示的路口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在过其他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能在路上追逐、打闹;要走人行横道。另外,走路时要左右看一看,不要低头直走或埋头玩手机。 亮亮:我们遇到危险要冷静,我在电视中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小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歹徒绑架到了一栋废弃的居民楼内,他一边冷静地与歹徒周旋,一边想办法求救。他偷偷解开了捆住双手的绳子,把写有求救信息的小纸条扔到楼下,最终获救。 杨清:我们要善于用学过的知识化险为夷。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饭,刚把油倒进锅里,锅里突然起火了。我吓坏了,想舀水把火浇灭。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的原理,就拿起一旁的锅盖,盖在了锅上,过了一会儿之后,火就熄灭了。习 作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有两个话题可供选择,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二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两个话题虽然体裁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写法指导第一步:审题
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第二步:立意
突出“自我保护”这一中心。选题一: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第三步:选材
回忆自己的危险经历,想一想自己曾经历过哪些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或从其他渠道搜集关于自我保护的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第四步:思路(以下面范文为例)开头:开门见山,先写我们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间:详细交代了“我”是怎样智退“敌人”的。?
结尾:总结,希望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镇静,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智退“敌人”第五步:方法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佳作引路智退“敌人”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危险,在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
一天下午,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我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这时门铃突然响了。①①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 我起身跑到门口,刚准备开门时,突然想到:要是坏人怎么办?不行,我得先看看是谁。于是,我透过门上的“猫眼”向外看去,门外站着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陌生阿姨。②我心想就不要理她了,让她以为我家没人,她应该就会走了吧。我便没有理她,并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了许多,接着看电视。②这句话说明“我”的聪颖,爸爸妈妈不在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 果然,过了一会儿,门铃不响了,我以为那位阿姨走了,就把电视的音量调大了。③谁知门铃又响了,那位阿姨怎么还没走啊?糟了,这样她肯定知道家中有人了,我想不理她都不行了。④??
我向门外喊:“请问你找谁?”“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今天单位请员工们吃饭,你妈妈这会儿很忙,让我来接你去。”那位陌生的阿姨说。③这句话说明“我”以为方法见效了,外面的“敌人”撤退了。④风云突变,“敌人”不但没有撤退,而且又上来了。不对呀,要是单位请员工吃饭,妈妈应该会打电话告诉我才对呀。哼,看来这位阿姨一定是坏人,我不能跟她去。于是我对着门外喊道。⑤“阿姨,难道妈妈没告诉你我的脚扭了,不能到处走动吗?”“哦,哦,说了,当然说了,我这不是忘了吗?”阿姨赶紧对我说,“你妈让我来给你做饭吃,你快把门打开。”我笑着说:“不用了阿姨,您回去吧。”⑤这句话写“我”验证“敌人”是真敌人还是假敌人。我透过“猫眼”看着门外的阿姨继续说道,“我刚才给妈妈打过电话了,她马上就回来了,要不您等我妈就在我家吃饭吧。”“不了,我有事先走了。”阿姨听了我的话,神情十分慌张,马上落荒而逃了。⑥??
经过这件事后,我有所感悟——当我们处于险境时,要保持冷静,多动脑思考,用智慧来使自己脱险。⑥“敌人”知道遇到对手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我”取得了胜利。总评:
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中间主体部分详细地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细节描写非常细致,让人感觉就在现场一样。行文如流水,语句通顺流畅,整体不错。写法指导第一步:审题
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第二步:立意
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收获。选题二:《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第三步:选材
简要概括原著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开头:先写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总体感受。?
中间: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结合内容及自身实际具体写出感受。?
结尾:总结,要勇敢面对挫折,迎接美好的明天。《〈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第四步:思路(以下面范文为例)第五步:方法
“总——分——总”结构形式;故事梗概。佳作引路《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鲁滨孙的身影时常在我的脑海中闪现。①上个星期日的上午,我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原汁原味的《鲁滨孙漂流记》。我废寝忘食,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读完了这部名著。②鲁滨孙那传奇般的经历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①开篇点题,自然地引出下文。②“废寝忘食”一词突出了作者对这部小说的喜爱程度。 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遭遇大风,船被掀翻。同伴们都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个人幸免于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可以想象,他会遇到多么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他的生活是何等的孤单与寂寞。③然而,鲁滨孙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用勇敢战胜了恐惧,他用智慧想出了种种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他用勤劳的双手在荒岛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园。③在描述作品主要内容时,适当插入了自己的感受,很符合读后感写作的特点。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这是多么漫长,多么艰苦,多么难熬的二十八年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一个勇敢者创造出的神话。④?
我对鲁滨孙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因为我身上正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夜里加班,让我一个人看家,我竟然躲到被窝里,战战兢兢地等着妈妈下班回来。④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有一次,我们小组去爬山,到了半山腰,我便败下阵来,一下子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最后还是好友石头儿搀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山顶。回来时,我只能坐着缆车下山了。⑤
今后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像鲁滨孙那样不畏艰险、勇敢生存的人,才能闯过这些暗礁险滩,迎接美好的明天。⑤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具体事例,将自己与鲁滨孙进行对比,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使作者读后的感受具体化,避免了空发议论。总评:
小作者抓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畅谈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习作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小作者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使得读后的感受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