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专题二 商鞅变法历史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
⒉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措施)。
⒊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力的标志生产工具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铁农具的使用春秋前期铁器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祭祀宗庙——农耕《农政全书》所绘“屋三为井”示意图由公田到私田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角色转换平民和逃亡奴隶自耕农贵族、商人地主井田制的瓦解井田私田国有奴隶主私人占有产品要向周王进贡不用进贡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私田越来越多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大变革时代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商鞅又名卫鞅,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的魏国。他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公叔痤赏识卫鞅的能力,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问公叔痤:“万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许诺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大王询问相国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意。我先君而后臣,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得到了觐见孝公的机会。第一次觐见孝公时,向他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孝公学习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听不进去,直打瞌睡。
第二次,卫鞅把第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不耐烦了,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朋友太过迂腐,我怎么能重用他啊?”
卫鞅请求第三次见秦孝公,这次以富国图霸之术游说他。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靠近卫鞅,一连和卫鞅谈了好几天都不厌烦。卫鞅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取得成效后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于是人们称他为商君或者商鞅。
想一想:为什么孝公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
⒈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
⒉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
⒊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法 治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政治方面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
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农 战经济方面废井田,
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 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 ⒈请你为下面一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⒈请你为下面一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
答: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B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⒈商鞅为什么结局悲惨?
⒉判断变法(改革)成败的依据是什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⒊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⒋学习了商鞅变法你获得了哪些认识和启示?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 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⒈国君支持
由于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商鞅在秦国当政近二十年,变法措施在秦国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推行
⒉思想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正确指导思想),态度坚决,铁腕改革(压制打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破除阻力)
⒊顺应变革,历史潮流——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精简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中国通史》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
⒈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认识与启示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 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⒈全面性
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⒉有效性
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