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2.3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 地理备课组 供稿
学习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三、自主学习
自主解惑(独学)
1、读分层设色地形图2-47,从中辨别平原、山脉、盆地、高原等用什么颜色表示。
2、什么是等高线?
3、读课本图2-49/2-50,从中找出山脊、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合作交流(对学)
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
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
何区别?
3、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4、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
合作交流(群学)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
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
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
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
2、等高线数值大,海拔 ;数值小,海拔 。
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
预习诊断: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
1、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的高度是( )
A.海拔 B相对高度 C两地间的高度差 D相对高差
2.等高线一般不会交叉,如果地形图上若干等高线在某个地区重合,则这个部分的地形一定是( )
A鞍部 B.陡崖 C.山顶 D.洼地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色,中间有一片绿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的深度()
A不深不浅B越深C越浅D视具体情况而定
5.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高线是指地面上相对高度相等各点的连线
B.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一定相等。
C.不同的等高线一定不能相交。
D.等高线愈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愈平缓。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
(1)判断A、B、C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米?
(2)从B到山顶和从C到山顶,哪个坡更容易?为什么?
情景导入:
五、预习反馈 展示交流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______ 蓝色表示 _______,棕色表示 ______
2、山顶与盆地的特点:
3、山脊与山谷的特点:
4、鞍部的特点: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
A________, C________, E________, G_________,
⑵在A 、B两条线路中,从_______处爬山 比较容易。
⑶山峰D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米。
疑难互动 教师活动: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 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缓坡处等高线稀疏;
陡坡处等高线密集。
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
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 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 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
A、洼地 B、谷地 C、鞍部 D、脊部
5、读下图完成问题:
三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2)王村地处 ;余村地处 ;李村地处 。
(3)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 米。
(4)图中河流甲的流向是 。
八、系统总结 点拨建构
九、课后反思:
1、对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
对教学效果:
4、意见及建议:
九、限时作业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印制时间:______
必做题
1.图中表示陡崖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图四地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②表示的地形名称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盆地
读右图图,回答4—6小题
4.图中最高点的海拔高度为( )
A.300m B.480m C.200m D.400m
5.图中正确的描述是( )
A.甲处的坡度较陡 B.乙处的坡度较陡
C.高度:D﹥A﹥B﹥C D.如果有一条小河,一定沿虚线流
6.图中乙位于甲的 ( )
A.东偏南 B.西偏北 C.东偏北 D.西偏南
7、
仅从地形方面考虑,从王村到赵庄的四条路线中,
最容易到达的是
(填数码序号)。该图的等高距为 。
(2)赵庄在王村的 方向。山顶甲的海拔H的范围是:
米>H> 米。
选做题
假如,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路线?为什么?
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
3、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
批改等次: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