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5 17: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生命的历程
第[ 1 ]课时 总第[ 1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重点难点 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从两个观点来分析。
学习方法 分析 辩论
教具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1.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3.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 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课堂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本课作业 课后在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生命的历程
第[ 2 ]课时 总第[ 2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重点难点 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一.组织交流:又查到了哪些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二.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呢?(化石)活动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的形成。 2.依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化石为什么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师生共同列出流程图:时间的顺序 生物演化 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
课堂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并且,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要有证据证明观点。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生命的历程
第[ 3 ]课时 总第[ 3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重点难点 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分析解答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教师:通过前两节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呢?通过以下题目的练习,让大家再把知识巩固。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一、填空。 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 )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 )创造的。 3.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 )而来。 4.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但( )可以成为研究( )演变最重要的( )。 5.居维叶是18世纪( )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他认为地球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突然发生的变革或灾变,灾变后原有生物灭绝,随后又创造的物种,而生物的( )是不变的。6.18世纪法国( )学家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 )的。 二、填表。 三、问答。 1.请描述化石的形成过程。2.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习题,同学们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么?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物竞天择
第[ 1 ]课时 总第[ 4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
教学内容 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重点难点 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举例分析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绿色的桌布,同样多的绿、白、红、黑四种短细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以马的进化为例,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马进化的影响吧。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研究讨论: 活动1 马的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绘制流程图。找出两条主线: ①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始森林→森林减少→现代草原 ②马的体态的变化:体形小,多脚趾→侧趾退化→体形大,单趾。 2.对流程图进行分析,小组讨论: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3.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块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 4.让学生思维进一步迁移,理解: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了生物的进化。
活动体会 活动体会 活动2 自然的选择 1.师介绍活动方法及要求 2.学生活动 3.完成数据的统计,填写在第8页表格中 4.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当四中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绿色的桌布上时,与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细线越容易被我们发现。这个实验说明,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容易暴露给天敌,它的数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有灭绝的可能。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敌发现的可能,但是总会保存下足够的数量进行繁殖,这样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这正说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补充案例分析: 案例重现:英国有黑、白两色的胡椒蛾,它们喜欢在树干上停留。工业革命前,白胡椒蛾的数量要远远高于黑色胡椒蛾的数量。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环境,树杆也因此变为黑色,这时,黑胡椒蛾的数量就远远地高于白色胡椒蛾的数量。 请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环境变化对胡椒蛾的生存、繁殖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个影响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马的进化过程中环境起到了哪些作用?动物适应环境有哪些事例?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物竞天择
第[ 2 ]课时 总第[ 5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教学内容 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重点难点 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教学方法 分析 理解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鲫鱼、小玻璃缸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一.观察引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 1、观察水中的鱼,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发现? 从上面看鱼的身体颜色与水面颜色相似,从下面看身体颜色与天空颜色相似。 2、提出问题:这样的颜色对于鱼有什么意义? 3、教师讲述:不错,鱼的身体颜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其它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请大家分析教材第9页中的图片,小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动物用怎样的方式适应周围的环境。 4.拓展:介绍你知道的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二.观察分析,了解植物适应环境 1.观察骆驼刺的图片,分析骆驼刺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骆驼刺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学生没提到的部分,教师可以补充讲解) 2.师小结: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生存着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这些不同的结构特点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植物适应在不用环境中生存。
课后练习 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资料,可以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也可以将内容摘要发送到班级论坛,参与讨论。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本课作业 搜集各种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分析它们是怎样适应生活环境的。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物竞天择
第[ 3 ]课时 总第[ 6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
教学内容 第二课习题。
重点难点 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教学方法 出示习题,讲解。
学习方法 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课——物竞天择,了解不少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一下大家所学习的知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黑板出示习题。一、填空。 1.始祖马生活在原始森林,以( )为食。随着气候越来越干燥,部分( )枯死,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始祖马不得不走出( )。失去了森林的庇护,只有( )的马才能获得足够的( )并躲避天敌。地面变得越来越硬,植被越来越稀疏,只有( )适应这样的环境。 2.马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①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始森林→( )→现代草原 ②马的体态的变化:体形小,( )→侧趾退化→( ),( )。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4.植物靠( )、( )、( )、( )、( )这几部分来适应环境。 二、问答。 1.动物适应地环境的方式有哪些? 2.分析骆驼刺的哪引起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学生做完后,集体分析订正。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人类的起源
第[ 1 ]课时 总第[ 7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 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教学内容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重点难点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法
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法
教学准备 古猿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可以提示学生:希望能从人类研究马的进化获得启示)2.小组讨论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让学生回答后适时观察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教师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 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6.提供化石的记录,并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 7.组织学生的交流 注:只要有道理的观点都可以允许学生保留8.教师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 介绍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是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
本课作业 记忆古猿的进化过程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人类的起源
第[ 2 ]课时 总第[ 8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 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教学内容 第3课习题。
重点难点 能独立把习题做正确。
教学方法 出示习题,讲解。
学习方法 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 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本节课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填空。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 )的化石,并计算出其脑容量为( )--( )毫升。南方古猿不会用火,在( )生活,能( )。2.在我国陕西蓝田公主岭,发现了距今( )万--( )万年前的( )。脑容量为( )毫升,能制造石器。 3.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发现了距今70万--( )万年前( )的完整的头盖骨。脑容量平均为( )毫升。能制作( )和( ),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 )。 二、问答。 1.说一说黑猩猩与人有哪些地方相像。 2.说一说你对人类进化的认识。 3.简述古猿进化的大概过程及特点。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本课作业 预习第4课动物的驯化。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动物的驯化
第[ 1 ]课时 总第[ 9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重点难点 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 推理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提问: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让学生说说他们已知的一些内容)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学生阅读观看 家畜从哪里来 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二、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 1.小组讨论: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 2.组织交流: 狼与狗。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野猪与家猪。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 野马与马。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野牛与牛。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 3.师讲述: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需求,决定驯化动物的进化过程。三、学生阅读 现代的动物驯养 阅读与思考: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师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动物的驯化历程是漫长的。
本课作业 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动物的驯化
第[ 2 ]课时 总第[ 10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独立做出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独立练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至了解了动物的驯化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一下大家所学习的知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习题。 一、填空。 1.距今约15000年前,人类发明了弓箭,狩猎本领提高了。起初人类只留下( )的动物以备食物不足时宰食,并不是有意识地( )它们。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 )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 )很相似。我国对猪的饲养在( )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鸵鸟的经济价值很高,野生鸵鸟是( )动物。人们为了获取( )驯养鸵鸟。 4.为了保护野生水貂不被捕杀,人们驯养水貂,以满足对其( )的需求。 5.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二、问答。 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 三、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了解人们为什么驯养这些动物。 驯养动物 驯养目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小河的哭诉
第[ 1 ]课时 总第[ 11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 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内容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方法 实验 分析
学习方法 实践
教具准备 实地踩点实地考察路线,寻找几处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布置学生自带一些搜集证据的器材或工具,如空瓶子、记录本……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出示小河被污染前后的图片,提出讨论话题: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2.阅读“指南车信箱”里的内容,了解国家关于水环境的治理的有关规定。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考察当地的水域环境 1.明确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做好相关准备。 目的:了解本地水环境保护或污染情况。 要求:考察时要做到细致认真,及时记录和搜集证据或样品。要集体行动,小组合作,不离队,注意安全。 相关准备:记录本、采集样本的器皿工具……(有相机的同学在家中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带来) 地点:教师根据事前的考察明确活动范围。 为学生介绍考察活动参与人员。 考察方法举例: (1)看:颜色、漂浮物、动植物等。 (2)闻:怪味、臭味。 (3)采:采集水样等证据。 (4)记:记录考察情况、拍下照片。2.实地考察活动:活动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搜集相关数据,如水色、气味、漂浮物的多少、排污口的数量、水中生物生存情况……3.返校,水质取样存放实验室。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考查某地区的水域环境需要做一些准备,考察方法也要合适选择。
本课作业 写好调查日记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小河的哭诉
第[ 2 ]课时 总第[ 12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 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内容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方法 分析
学习方法 总结
教具准备 上节课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上节课我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整理和分析。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整理调查资料 1.分组清点调查样品 2.对照样品,填写调查评价表: 第 小组水域污染实地调查评价表 地 点 实 际 状 况 我们的评价 (在选项上前画“√”) ( )无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污染严重 二.展示交流: 分组依次介绍,并出示样品和相关照片资料(实物投影) 三.交流感受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自己居住环境的水域情况。
本课作业 课了收集更多有关水资源污染情况的资料。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小河的哭诉
第[ 3 ]课时 总第[ 13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 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内容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练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与水资源相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一下。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习题。一、填空。 1.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 )类。当水质下降到( )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 )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 )水源。2. 考察水域环境时可以运用( )、( )、( )、( )这几种方法。二、问答。 1.简述“水污染”的定义。2.水的污染分为哪几类。三、 第 小组水域污染实地调查评价表 地点 实际状况 我们的评价XX生活区附近水域 5个排污口源源不断地往河里排放污水……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大家对水污染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污染来自哪里
第[ 1 ]课时 总第[ 14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2.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教学内容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教学方法 调查 分析
学习方法 讨论 填表分析
教具准备 调查表和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讨论上节课调查的结果,说说水污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当地水域的污染呢?(板书课题)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污染源进行猜想,比如附近的工厂、医院以及生活污染等等。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和全面?让我们踏上寻找污染源的征程吧!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制定调查方案1.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展开调查。比如:城市孩子可以调查家庭污染物的排放,水域边生活垃圾的倾倒,在多长的距离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 2.准备调查用表,小组分工。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 人员分工 调查记录 3.交流调查方案,提出建议,适当修改和调整。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水被污染的原因了吗?
本课作业 课后分组展开调查,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再次强调室外活动的安全)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污染来自哪里
第[ 2 ]课时 总第[ 15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2.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教学内容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教学方法 调查 统计
学习方法 总结 分析
教具准备 调查表和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提出整理要求 教师出示表格或示意图(见教材第23页图)要求各组利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分类 污染物 来自哪里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污染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1.学生分组整理。 2.交流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自哪里?有哪些类别?二、单项统计 1.统计方法参照教材:可采用统计图表的形式。 2.引导学生对一些调查数据进行放大式的推算,比如,以一个家庭的清洁剂排放量测算出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乃至更大范围的清洁剂的使用量。 3.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第24页统计图,认真组织分析调查数据,试做出相关结论。鼓励学生除了填写教材我们的结论外,更可以将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投递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污水的来源了吗?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清洁剂的威力
第[ 1 ]课时 总第[ 16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2.能够搜集一些水域污染危害的资料。
教学内容 知道水域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重点难点 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学习方法 动手实验 总结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污染事件资料 教师:水域污染影响生物生长的资料,数值色条。玻璃瓶,清洁剂,比较洁净的河水(为防止过多的浪费和污染,教师提供一组实验就可)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直接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被污染后会对生物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初步谈谈。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用清洁剂吧!你们可曾清楚它对水域污染的“威力”,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亲眼看看!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设计并完成实验1.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及分工,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师强调:这是一组对比实验,注意水质(使用自然水,如清澈河水)、水量、光照等条件都要基本相同;然后再控制每瓶内的清洁剂的含量,可以设置这样几组对比数据:15ml、10ml、5ml、0ml;盖上盖子后,放到阳光比较充分的地方,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持续观察5-7天,并在教材第26页及时做好记录。2.教师完成实验,告知学生实验瓶放置地点3.讲述数值记录方法,我们可以先根据水的颜色变化设定用1-5五个数值,大家对照这个数据值来表达。 0 1 2 3 4 54.告知学生在组织单元评价时,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并整理成统计图,以便于发现问题,作出结论。 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 水俣湾的灾难
课堂练习 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小结与作业
本课作业 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可以借助手抄报、漫画、宣传海报、倡议书、网页、论坛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加以表达,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在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清洁剂的威力
第[ 2 ]课时 总第[ 17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更深入的了解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内容 习题
重点难点 深入的了解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方法 出示习题 讲解
学习方法 练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已经基本了解了污水造成的一些危害,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更深入的巩固。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小黑板习题一、填空。 1.在做水污染对比实验的时候,要注意( )、( )、( )等条件都要基本相同。 2.水污染对比实验主要记录( )对( )的刺激与增长情况。 3.富营养化可以促进( )迅速大量繁殖,以致水体( )不足而危及其他( )的生存。 4.日本水俣湾事件,是被( )污染了海水,首先使鱼中毒,猫和人又食用了中毒的鱼。 二、问答。 1.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2.请你设计一份“清洁剂污染水体造成的危害实验方案”。学生练习,完成后讲解。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污水带来的一些危害。
本课作业 课后搜集更多污水对人类的危害。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第[ 1 ]课时 总第[ 18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教学内容 人类处理污水的方法以及水的净化实验。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实验
教具准备 污水处理厂流程图或联系参观污水处理厂事宜;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直接提出研究的主题: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是我们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了解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1.学生看图,教师解说 污水处理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 (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 (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 (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 (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 (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 (7)出水泵:将处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 二、水的净化实验 1.介绍实验步骤: (1)静置,沉淀 (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置,沉淀 (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 (4)用自制滤水器过滤。 2.分组实验:静置,沉淀,及时提醒学生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 3.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 (1)取一个塑料瓶洗净去底。 (2)将瓶子倒置,在瓶口处垫上适量海面或棕。 (3)在海面或棕上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 (4)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 (5)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米砂石层,轻轻压平。 4.按步骤完成水的净化。 5.常识介绍: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并告知学生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你有哪些收获?
本课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第[ 2 ]课时 总第[ 19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教学内容 人类处理污水的方法以及水的净化实验。
重点难点 怎样保护水质。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实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阅读引入:1.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资料:污水处理等技术只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来家庭生活以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加剧。因此,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阅读教材第32页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做一个环保少年 1.完成我们的水质保护建议 先分组讨论: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你认为地表水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使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地的水质? 后一起拟定关于保护本地水质的建议? 鼓励学生将建议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2. 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工作并交流。3.策划或参与环保活动 思考: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区域?怎样获得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第[ 3 ]课时 总第[ 20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习题
重点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方法 出示 讲解
学习方法 独立练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这课,大家都了解了一些什么知识呢?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习题。 一、填空。 1.为了减轻来自生活、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人们开发了( )技术。2.水的净化的主要方法有( )和( )。3.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 ),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 )和( ),还需要通过其他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4.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意识到( )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因不注意( ),对地球生命共有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些破坏主要表现在对( )的破坏和( )上。6.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特别是( )的大量砍伐,不仅使积累了亿万年的地球资源( ),还使大量和人类一样拥有生命的( )从此灭绝。( )、( )、( )、( )、( )等自然灾难已接踵而来。7.( )、( )等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不仅直接威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给地球生命的保护层——(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8.( )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 )”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 )”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9.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和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10.中国环保标志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 )、( ),又代表一切( )和( )。11.现在人们发明各种环境检测设施,开始对( )、( )、( )等各个方面进行监测。二、问答。 1.简要说明水的净化实验过程。2.请说一说制作过滤器的方法。3.请你说说你自己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讲解。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大家对保护水资源有了什么样的更深刻的理解呢?
本课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于水资源的信息。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太阳与太阳系
第[ 1 ]课时 总第[ 21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太阳和太阳系相关的情况。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排列出太阳系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以及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
学习方法 观察 实验
教具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二、了解太阳1.组织学生观看。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三、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太阳与太阳系
第[ 2 ]课时 总第[ 22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太阳和太阳系相关的情况。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排列出太阳系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以及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
学习方法 观察 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二.组织交流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三.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的?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有哪些?
本课作业 观察金星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太阳与太阳系
第[ 3 ]课时 总第[ 23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太阳和太阳系相关的情况。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排列出太阳系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以及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
学习方法 观察 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一下上两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填空。 1.太阳给地球送来( )和( )。 2.太阳是一个炽热的( )星球,它的内部的温度高达( )万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 )摄氏度。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 )个地球。 3.( )叫恒星。 4.太阳系是由( )、( )、( )、( )和( )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 )的中心,其他( )都围绕太阳运行。 5.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向外依次是( )、( )、( )、( )、( )、( )和( )。 6.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 )。 7.流星是太空中的( )和( )。若流星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 )”或“( )”。 8.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叫做(《 》)。 9.有关哈雷彗星最早的文字记录是于2600多年前的《( )》。 10.( )比地球略小,可以算作是地球的姊妹星,它的“一天”,比“( )”还长。金星与太阳系其他成员自转的方向是( )。 11.在早晨和黄昏我们都能用肉眼看到金星,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 ),把日落后看到的金星叫做( )。 二、问答。 1.请说一说,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 2.请设计一个观察太阳的实验步骤。 3.请说出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大家对太阳和太阳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浩瀚宇宙
第[ 1 ]课时 总第[ 24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 有关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画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理解 画图
教具准备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很大)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到现今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吧。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阅读讲解银河系 1.学生读图文2.分析: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 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构成银河系的每一颗恒星就是一个“太阳”,而且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说的太阳还要大。用比喻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3.认识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光年 组织学生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照这样计算,1光年大约为 30万×60秒×60分×24小时×365天=94608亿千米二、阅读讲解 河外星系 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成的。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三、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展开评价。四、阅读 漫漫探索路 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宇宙是非常广大的,没有边际的。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浩瀚宇宙
第[ 2 ]课时 总第[ 25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 有关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正确做出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习题。一、填空。 1.宇宙中,“宇”表示的意思是( ),“宙”表示的意思是( )。2.( )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3.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 )颗以上。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 )、( )和( )。4.光年是天文学使用的( )单位。主要用于度量( )的距离。1光年定义为( )。银河系的直径约( )光年。人类所观测的宇宙深度已达到( )光年。真空中光速约是( )千米/秒。5.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 ),简称( ),已发现约( )个,每一个都是由数十亿至数千亿颗( )、( )和( )组成的。6.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 )来观测天象。7.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 )。二、问答。 1.请用示意图来表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之间的关系。 讲解习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灿烂星空
第[ 1 ]课时 总第[ 26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辨认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2.能用阅读资料与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四季的主要星座。 3.会读星空图。
教学内容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重点难点 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图示 讲解 分析
学习方法 理解 画图
教具准备 大熊星座图、小熊星座图、夏季星空图(南天、北天)和春季的狮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猎户星座、冬季的飞马星座等主要星座图的图像资料、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灿烂变幻的星空给人无限的遐想,有多少故事流传。教师讲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故事。 2.讲述: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的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并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认识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了解学生对北斗七星的认识 2.阅读教材 3.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 要求学生先画出北斗七星来,然后再根据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画出北极星。 4.阅读指南车信箱的一段科技史:明白我国古代观察星座的成就;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的朝向不同,因此北极星可以给人们指示方向。 二、指导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学会观看星空图 教师示范并讲解使用星图寻找星座的方法:使用南天星图时,要面对南方,将星图上的地平线方向与实际地平线方向一致,将星空图举在头顶上来观看,这时星图上弧线顶端即是天顶位置,对照星图寻找天空中的星座;使用北天星图时,方法与使用南天星图相同,只不过方向相反。 2.学生观看星空图,从星空图里寻找北斗七星、北极星及其他星座,了解星座的形态特征与相互的位置关系。 3.验证北斗星斗柄可以指示方向的特征。方法是:面对北方,将夏季北天星图举在头顶上方(注意要让星图上的“地面”对准北方、“天顶”对准南方。),我们会发现星图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南方(观察者身体的后方)。 4.在星座图中找出四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狮子座、天蝎座、猎户座、飞马座。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大家回家可以利用时间去观察一下。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灿烂星空
第[ 1 ]课时 总第[ 27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辨认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2.能用阅读资料与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四季的主要星座。 3.会读星空图。
教学内容 习题
重点难点 正确完成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把上节所学的内容来练习一下。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填空。 1.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分成( )个星座。星座名称是由( )组成的图形,结合( ),用( )、( )和( )来命名的。2.北斗七星是属于( )星座的一部分,它由七颗星组成一个( ),从星座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 )和( )。3.在星座图形上,北极星处于( )的尾巴尖端。4.用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叫做( )。5.北极星总是出现在地球的正( )天空,因此,它成为了夜行者的指路明灯。6.( )季夜晚,我们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冬季夜晚,我们在( )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秋季夜晚,我们在( )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二、问答。 请说一说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的方法,并且描绘出来。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宇宙畅想曲
第[ 1 ]课时 总第[ 28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2.能设计探寻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研究方案,并展开学生自己的研究活动。
教学内容 我国的探月工程、人类探寻外星人的有关活动。
重点难点 能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探讨交流
教具准备 有关我国探月工程和人类探寻外星人活动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有关我国探月工程的资料。(现实) 3.交流各自的感想。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开发月球 1.组织学生回忆有关月球的知识,分析讨论:月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地球上有哪些不同?人类要在月球上活动需要些什么装备? 2.阅读资料 师:我们知道了开发月球的意义,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张开发月球的蓝图 3.学生绘图后组织展示优秀有创意的作品 4.讨论:开发月球会有弊吗? 探寻外星人 1.阅读了解人类探寻外星人活动 2.关于人类探寻外星人的活动,说说你的见闻。 3.关于外星人从猜想 要求学生先看教材,思考从中获得什么启示,我们的研究什么问题?要按什么步骤展开?采取什么方法最合适?小组怎样分工? 学生拟定研究计划。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本课作业 课后分组按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并整理好研究成果,在单元评价课上交流。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宇宙畅想曲
第[ 1 ]课时 总第[ 29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2.能设计探寻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研究方案,并展开学生自己的研究活动。
教学内容 我国的探月工程、人类探寻外星人的有关活动。
重点难点 正确独立完成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探讨交流
教具准备 有关我国探月工程和人类探寻外星人活动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填空。 1.我国代号为“( )”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 )个阶段,可以用“( )、( )、( )”来概括。2.探寻外星生物是( )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采取( )种方法来探寻外星生物。一是( );二是(                );三是(           )。3.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 )年多的飞行,其携带的“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 )。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 )的天体。二、问答。 1.开发月球的意义。 2.我国“嫦娥工程”探测计划的几个阶段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结与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
第[ 1 ]课时 总第[ 30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回顾4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经历,明确、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初步理解科学探究中各步骤之间及各步骤与科学探究主题的关系和作用。将4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初步浅显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学内容 整个科学课的学习历程
重点难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来分析
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小纸条(各组必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1.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科学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有哪些感受? 2.那么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学习呢?静心回顾写写各自的探究经验和教训。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 1.说说你最感兴趣或最难忘的科学课堂学习,在那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分别尝试了哪些方法和步骤?请分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 2. 拼接“探究之龙” 3.交流排序结果,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问——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 4.教师讲述以上便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具体的研究活动,有时也需要对这些过程作适当调整。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第[ 1 ]课时 总第[ 31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比较有价值并适合自己研究的研究主题。 2.能针对自己选定的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订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案。
教学内容 确定研究的主题
重点难点 能选择比较有价值并适合自己研究的研究主题。
教学方法 讲解 分析
学习方法 合作 讨论
教具准备 提供一些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4年来的科学学习,我们经历过很多次有趣的科学探究,我们还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今天,让我们自己来做一次科学研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确定研究主题1.提出选题 讨论和交流:把平时科学课上乃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搜集到一起,数量尽可能多一些,形成一个题库。 2.分析甄别选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题目),即可行性分析。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对于小组内有疑义的同学,可以根据他们选题的具体异同,让他们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组。 3.确定选题,确定选择的题目,并梳理出研究的基本思路。要引导学生从选题意义、自己的研究条件、研究周期、研究难度等角度来展开讨论,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选到难度适中,便于研究的主题。制订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讨论研究思路 2.制订一个比较可行的研究计划。 3.全班进行交流,以1~2个小组的计划为例,进行讨论和修改。 4.各组对自己的方案或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将各小组的方案收上来,课后进行批阅,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出评价意见。
小结与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
第[ 1 ]课时 总第[ 32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将4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初步浅显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学内容 实施自己的研究方案
重点难点 完成自己的研究方案
教学方法 讨论 支持
学习方法 小组交流研究
教具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准备相应的研究材料,教师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实施自己的研究方案,开始我们的探究吧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大家动手来探究 实验前的提示:要注意实验观察、数据的记录与统计分析、做出结论;注意合理控制条件,注意规范操作和实验安全;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和统计,合适的话可以直接在教材上完成;注意作出的结论是否语言通顺,逻辑严密。 1.各组进行实验。教师适当巡视,适当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但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2.组织评价 评价标准: a)实验设计合理严密(20分) b)实验操作规范(20分) c)实验记录清晰,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0分) d)能采用合理的方式整理数据(20分) e)能认真分析数据,并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结论(20分)
小结与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分享我们的研究果实
第[ 1 ]课时 总第[ 33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将4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初步浅显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学内容 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
重点难点 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
教学方法 讨论 支持
学习方法 小组交流研究、发布
教具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准备相应的研究材料,教师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引语导入:我们很多的研究都取得了成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一课请各组用合适的形式表达你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1.指导:可以通过科学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说清楚研究的目的、过程、结果等及来龙去脉,让别人可以信服。 2.试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明了。举办探究成果展示会 1.各组轮流上台介绍(请其余组的同学都担任小评委,评委可以在介绍完毕后向相关同学提出疑义,并给出合适的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和真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 利用教材第64页的探究齿轮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次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表现,给齿轮涂上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做评价时,提供评价权重指标帮助对学生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大家来评价一下哪几个同学的方案最好。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科学的历程
第[ 1 ]课时 总第[ 34 ]教时
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目标 能主动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
教学内容 1.知道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重点难点 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方法 讲解
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单元页的画面并结合画面文字和简介引出本课的课题——科学的历程(板书课题)。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1.提出要求,重点了解科学的发展经历着怎么的历程。 2.整理时光穿梭号列车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 1.教师提出话题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会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指南车卡通人对学生四年来的学习做个总结,鼓励他们在即将进入的中学科学学习中继续探究,不断进步!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一)
(生命世界)
一、填空:
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请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图文,并搜查相关的资料,填充下列空白:
1.关于地球上生物的由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个观点,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科学正确。
2.按要求排列生物的演化:
时间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____生到____生,由____级向____级,由_______向________发展。
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为适用新环境、产生自我保护的效果,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
4.不同环境里的蛙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竹节虫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壁虎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5.仙人掌的茎肥厚多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呈针刺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
6.生长在海南地区的芭蕉,叶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极熊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抵御严寒的。
8.鱼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适用于水中生活的。
二、判断:
1.根据植物的“向性”(向地、向水、向光),判断下列说法:
①所有植物都喜欢艳阳高照。 ( )
②开发了无土栽培技术,不需土也能种出参天大树。 ( )
③倒在水边的大树仍然能继续活下来。 ( )
2.化石是指留存在岩层中的石生物遗体或遗骸。 ( )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 )
4.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用的。 ( )
5.除人外,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奖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 )
6.关于动物的驯化,下列说法都对吗?
①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 )
②动物虽然被驯化,但仍然保留的野生时的本性。 ( )
③通过驯养动物能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 )
7.微生物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的尸体都将堆积起来。( )
三、选择: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选择序号填在(   )内。
1.相对“物竟天择”( )的说法是错误的。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
②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③地面变硬,植被稀少的环境适用现代马生存。
④地面变硬,植被稀少的环境更适用始祖马生存。
2.下列食物链错误的一条是( )。
①蝴蝶→螳螂→蛇 ②高粱→蝗虫→麻雀→老鹰
③孑孓→小鱼→鸬鹚 ④人→鸭子→小鱼→小草
3.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向光性的有( )。
①昙花夜间开花
②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
③盆栽植物的一半浇水,另一半不浇水,其根多向浇水的一侧生长
④捕虫草的叶子受到小虫碰撞时,立即闭合起来,将小虫“捉“住。
4.在讨论、交流“人类的起源“这一专题时,六三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推测和意见,( )的意见接近当今的解释。
①人类的祖先就是黑猩猩。
②从北京猿人的身高、脑容量、会制作石器、会人工取火等信息资料分析,现代人可能由猿人进化而来。
③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都和环境变化没有关系。
5.植物爬山虎粘附在墙壁上生长蔓延,能给墙壁隔热。请到实地去认真观察一次爬山虎,找出正确的表述( )。
①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所以叶子全部都散开且互不遮盖。
②因为要隔热,所以爬山虎的叶子是互相遮盖的。
③有的爬山虎叶子重叠生长,有的爬山虎叶子散开生长。
四、连线。
1.不同的动物、植物要求的环境不同,适用环境的本领也不同。下列动、植物分别是以什么本领和方式来生存、适用环境变化的。直线连起来表示。
沙漠里的骆驼 肥厚的脂肪和密集的体毛
冬天里的狗 叶子呈针状,厚厚的肉质茎
北极地区的熊 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开叉的脚趾
沙漠地带的仙人掌 换掉旧毛长新毛
南方的香蕉树 不吃不喝专睡觉(冬眠)
寒冬的蛇和蛙 宽大辽阔的绿叶
2.帮助图中的古生物找到相符的类别和所处的年代,并且直线连起来。
4.08亿年前 3.60亿年前 5亿多年前 1.44亿年前
三叶虫 蝾螈 蕨类植物 穹窿兽
古老的海洋生物 古老的陆生植物 古老的哺乳动物 古老的两栖动物
五、综合:
1.做课本第8页上的扮演昆虫天敌捕捉昆虫游戏(实验)时,1分钟内被捕的昆虫数量如下表,请根据数据推测,在绿色的草地上,哪种颜色的昆虫适应此环境?哪种昆虫很难在此地久居?
被捕食的昆虫数
绿色 白色 红色 黑色
10 40 25 15


2.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假如还没有这种已驯养的动物,你打算驯养吗?该怎样驯养,希望驯养成什么样子?把你的设想(计划)写出来与同学交流,并把驯养的动物图画出来。
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二)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一、填空题:(23×2)
1.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_____类;______标准以下的水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2007年12月14日,我们所在的长株潭城市群被确立为全国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3.水的污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_______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_______污染。
4.为了唤起全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环境,联合国大会通过并确立了相关的环保节日。即:世界环境日是_________;世界水日是________;世界地球日是_________;世界粮食日是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校园、家园的环境调查情况分析,列出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并在每一类后面写出两种污染物。①__________,例_________;②__________,例_________;③__________,例_________。
6.水环境是可以治理的,水污染是可以防治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每一过程的作用分别是:
格 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砂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处理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沉淀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沉淀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水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24分)
1.乱丢果皮纸屑影响环境,但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 )
2.为了防止发臭,我挖了一条小沟将家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引流到了门前的小溪里。( )
3.医院用过的注射器丢了可惜,捡一些洗干净可留作做实验用。 ( )
4.垃圾填里场空地多、土质又肥沃,但不适合种植庄稼。 ( )
5.在污水再处理环节中,铺一层细菌群(微生物)是为了分解污水中部分有机污染物。 ( )
6.废旧电池无人回收,体积小,自己动手随便埋下就完事了。 ( )
7.把猪圈里的猪粪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发酵,既可以获得沼气,又能减少猪粪对环境和水的污染,一举多得。 ( )
8.我家的鱼塘被坏人投了毒药,死鱼近千斤,家人又气愤又着急。我急中生智,建议爸爸把死鱼捞上来,做成干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了,这样就可以减少我家的经济损失。 ( )
9.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得到了大量的实惠,但国为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地球生命共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惩的破坏和污染。 ( )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也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从小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 )
11.乱砍滥伐森林是一种违纪犯法的行为,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对环境的破坏不大,尤其对水没有一点污染。 ( )
12.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以避免地球表面上的生命被灼伤;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 )
三、选择题。(15分)
1.能将池塘中、水渠里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的是( )。
①阳光 ②微生物 ③大鱼和小鱼
2.下列垃圾,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 )。
①碎菜叶、蛋壳、杂草、枯叶 ②玻璃瓶、塑料瓶、啤酒瓶
③电池、易拉罐、潲水油 ④针筒、小刀、输液器
3.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
①吸收红外线 ②供生物呼吸 ③防止酸雨 ④吸收紫外线
4.关于赤潮,( )是正确的。(此题有多选)
①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②发生赤潮的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
③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为因素没有关系
④赤潮发生会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5.六五班同学对课本25页下的实验7天后的现象有如下猜想,你认为( )的猜想有可能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理由。






1号 2号 3号 4号
30滴 20滴 10滴 无
①2号瓶里水的颜色变得最深,1号瓶里的水颜色变化最小
②3号瓶里水的颜色变得最深,4号瓶里的水颜色变化最小
③1号瓶里水的颜色变得最深,4号瓶里的水颜色变化最小
④4号瓶里水的颜色变得最深,1号瓶里的水颜色变化最小
四、综合题:
1.下图所示是一条穿过某城镇的河流,请你合理规划并设计,把①学校、②医院、③化工厂、④自来水厂、⑤肉类加工厂、⑥居民区等单位的建设位置填在图中的空白处。


2.认真观察下列这些环保标志,理解每个标志所表示的意义。你在哪此地方见过哪个标志?你的学校、你所在的社区或商场(店)存在哪些环保方面的问题,应该怎样改进?应贴哪些标志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三)
(宇宙探索)
一、填空:
1.太阳是一颗_________星,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内部温度高达__________℃,体积相当于__________个地球。
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冥王星在2006年已被列为_________。
3.真空中光速约为_________千米/秒。人类观测的宇宙深度已达______亿光年。
4.银河系是一个宠大的______集团,由1000亿颗以上_______以及各种类型的银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它的直径约______光年。
5.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称为________,目前已发现约________个。其中最著名的有_________星系和___________星系等。
6.北斗七星组成一个__________形,属于_________星座,它的斗柄夏季指向___________,冬季指向____________,春季指向_____________,秋季指向_______________。北极星属于____________座,它总是指向______方。
7.古代人类只能靠肉眼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__________颗。
8.月球是地球的一颗_______星,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___________,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在______星和_______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二、选择。
1.地球上一切能量最初都来自于( )。
①地球 ②太阳 ③月球 ④都有
2.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运行轨道又扁又长的,被称为扫帚星的是( )。
①流星 ②卫星 ③行星 ④彗星
3.被称为启明星的是( );被称为辰星或昏星的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木星 ④金星
4.光年是( )单位。
①时间 ②距离 ③速度
5.著名的牛郎星属于( );织女星属于( )。
①天鹅座 ②天琴座 ③天蝎座 ④天鹰座
6.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 )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时代。
①哥白尼 ②伽利略 ③托勒玫 ④牛顿
7.由太空中的尘粒和固体块组成,闯入地球大气层摩擦而产生光迹,落到地面形成的陨石的星体是( )
①彗星 ②卫星 ③流星 ④行星
8.在太阳系中,自转方向自东向西的行星是( )
①水星 ②木星 ③火星 ④土星
9.八大行星中,有黑色环带的是( ),有明暗带纹和美丽光环的是( )。
①水星 ②木星 ③火星 ④土星
10.夏季银河中,一个由几颗亮星构成一个巨大的“十”字形的星座是( )。
①天鹅座 ②天琴座 ③天蝎座 ④天鹰座
三、判断。
1.中国宇航员乘“嫦娥一号”登上了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探测。( )
2.月球上钛铁矿、铬、镍、镁、硅写矿产资源很丰富。 ( )
3.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 ( )
4.观察太阳时不必戴防护镜,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 ( )
5.1928年,国际天文学会决定,将全天划分为80个星座,便于人们观察和辩认,用人物、动物和器具命名。 ( )
6.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浩瀚宇宙。 ( )
7.在秋季的北部天空,很容易找到仙后座,主星是“M”形或“W”形,利用它可以找到北极星。 ( )
8.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43天,自转周期是225天。 ( )
四、综合题:
1.请根据下图中的北斗七星位置,找画出北极星。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浩瀚宇宙之间的关系。




五、观察填图、问答。
1.请根据下列星图,写出星座的名称、出现的季节?

(1) (2) (3) (4)
(1)( )夜( )天的( )座 (2)( )夜( )天的( )座
(3)( )夜( )天的( )座 (4)( )夜( )天的( )座
2.请你说说怎样正确来看下面这张星图,把你的方法简要的写下来。








夏夜南天星图

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四)
(六上、六下综合)
一、填空。
1.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火山是地球释放__________的一种活动。火山喷发时___________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后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__________的高山;火山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
3.电的计量单位是_________,1度=________·时;即_______个100瓦的灯泡亮1小时消耗的电能。
4.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具有______能,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具有_____能,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的过程中,_______能减少,________能增加,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且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5.太阳系中由近到远排列着_________大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星;月球是离_______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__________的卫星。
6.根据观察月相的记录和回忆,在图中画出对应日子的月相。

7.古代中国人利用北斗七星判断时令季节的规律是:斗柄指东,天下______;斗柄指南,天下______;斗柄指西,下天______;斗柄指北,天下______。
8.地球上几乎所有的______都来自太阳。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储存起来。
二、判断。
1.做太阳能热水器实验,把易拉罐涂成黑色直立摆放效果更好。 ( )
2.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后,地面的草、山上的树木长得茂盛。所以现在地球上到处具备了形成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的条件。 ( )
3.水域污染不仅给人类带来危害造成损失,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 )
4.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主要是防止因东西太大,卡住咽喉,发生危险。 ( )
5.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人们有时叫它启明星,有时叫它太白星。 ( )
三、选择。
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消化器官的是( )。食物被消化后,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 )中被人体吸收的。
①食管 ②心脏 ③小肠 ④大肠
2.下列食物哪些能够食用( )(多选项)
①河豚 ②红薯 ③过保质期的梨子罐头 ④没有污染的新鲜蔬菜 ⑤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
3.根据“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脚印,对月球表面推测正确的是( )。
①能留下清晰的脚印,可能表面潮湿 ②能留下清晰的脚印,可能表面干燥灰尘松软 ③此脚印是宇航员鞋底自带的灰尘印上去的。
4.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人员死伤近十万,这也给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敲响了警钟。下列保护自己的措施哪些是可能有作用的。( )
①躲在普通的桌子底下 ②保持镇定,快速跑向室外空旷的地方 ③躲在卫生间的墙角 ④靠着沙发或躺在沙发上不动 ⑤踩在别人的头上身上快速往外逃
四、推测。
1.评估下面的推断,我认为合理的是( )。
①煤层中都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推断煤主要由植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火山喷发时,总是喷出大量炽热的岩浆,推测地球深处的温度很高。
③人的手脚有些像猿人,能直立行走,推测人类可能是由猿人进化的。
2.环境问题各种各样,保护环境运动日益高涨。下列治理环境的设想和作法可能产生的效果的有( )。
①建设污水处理厂,减轻各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②公路、铁路依山修建,减少对农田、水利的破坏和污染。
③修建拦河大坝,将污染严重河段的水拦住不往下游流。
④将城市的活动摊担、流动商贩赶回乡去,保持城市环境美。
⑤关闭一些污染严重、能量消耗大的厂矿、企业。
3.看看下图,对森林被砍伐带来的后果作出正确的推断。


五、综合。
1.重做下图这个探究实验,回忆以前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出实验的(设计)计划,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实 验 计 划




2.看看下面这幅图,填写出各个过程中能量转化。
太阳使果实成熟: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人吃了食物用力使机器转动: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机器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电烧开壶内的水: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六年二期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 生命的历程
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sù到(35亿)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3.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4.(化石)可以成为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5. 5亿多年前 ——> 4.08亿年前 ——> 3.60亿年前 ——> 1.44亿年前
海洋生物 陆生动植物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 ∧ ∧ ∧
奥帕宾虫、三叶虫 陆生植物、蜘蛛 早期两栖动物 爬虫兽、穹窿兽
6.通过对这4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答:通过对这4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水生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7.远古生物的身体形成化石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发现这些化石也是一件偶然并辛苦的工作。所以,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8.(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9.(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
10.(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
11.现在我们已经证实,拉马克的观点是正确的,(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课 物竞天择
1.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
2.马的进化过程包括(始祖马)、(草原古马)、(现代野马)三个阶段。
名 称 环 境 特 征
始祖马 原始森林 只有狗那么大,前肢长有4个脚趾,后肢长有3个脚趾
草原古马 森林减少 体型只有小马那么大,前后肢均变为只有3趾,但侧趾已退化,主要靠中趾行走
现代野马 (蒙古野马) 现代草原 体长2.2~2.8米,前后肢均变为单趾蹄子
3.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答:始祖马开始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可以躲避天敌的地方很多,随着气候越来越干燥,树木枯死,始祖马不得不走出森林。没有森林的庇护,只有奔跑速度快的马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并躲避天敌。到后来,地面变得越来越硬,植被越来越稀疏,草原古马只有慢慢进化成现代马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了。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界的淘汰;在自然选择中,能适应环境的马生存下来。
4.说一说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答: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青蛙、泥蛙是利用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保护色),竹节虫、叶 (xiū)、枯叶蝶是“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来保护自己的(拟态)。
5.以骆驼刺为例,说说植物是怎样适应的生活环境的。
答:1.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分流失;
2.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
3.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
这些特点,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

第三课 人类的起源
1.人们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类人猿。
2.
时 间 名 称 脑 容 量 特 点
300万年前 南方古猿 450~530毫升 不会用火,在地面生活,能直立行走
115万~65万年前 蓝田猿人 (陕西蓝田公主岭) 780毫升 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