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唐玄宗前期作为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后期的作为使唐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同一皇帝经历了一个王朝的“盛世”和“危机”两种局面,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
统治前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统治后期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1.原 因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唐玄宗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杨国忠,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1.原 因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b. 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2.时间:755年-763
3.人物: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4.路 线
《玄宗幸蜀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适之乱。图为《明皇幸蜀图》。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材料展示
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
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4.议一议:安史之乱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原因: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争频繁;天灾频发;赋役严重
2.经 过:
3.结果: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局部(王绪阳作)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藩镇割据形势图
宦官专权——掌握禁军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宦官专权——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唐末宦官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你
是皇帝我要你死你就
活不了!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读史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 温
开封
907——923年
李存勖
洛阳
923——936年
石敬瑭
开封
936——946年
刘知远
开封
947——950年
郭 威
开封
951——960年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王朝起止年代
唐朝的兴亡过程
1.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A
2.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
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