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手指”是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你时时看到,也常常用到。你是否留心过自己的每根手指呢?你仔细研究过它们吗?下面请你仔细地欣赏一下自己的每根手指,你觉得哪根手指最美?哪根手指最有用?(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在丰子恺老先生的眼中,手指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的散文《手指》,请大家齐读课题(《手指》)。
二、走近作者,初读感知。
(1)了解作者。
过渡:同学们,我们学过一篇有趣的文章《白鹅》,这也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谁愿意结合我们当初的学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作者丰子恺?
(2)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作者。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画集《丰子恺漫画》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3)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问题。
(出示“阅读提示”: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自由放声读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自然停顿、朗读流畅。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用“先……再……最后……”句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再分别具体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总结“团结就是力量”。)
5.指名分组分段轮读课文,纠正出现的错误。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1)齐声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过渡:五根手指,各有特点,各具内涵,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从这平平常常的五根手指中,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边读书,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最深处作批注。
(3)小组合作研读第2~5自然段,并填写学生活动卡。
(4)交流读书所得。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
设计意图:依据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以填写学生活动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哪些语句写出了手指的特点和性格,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有着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食指的作用,突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①什么是“养尊处优”?这个词经常用在哪里,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其间最优美的。
(6)指导朗读:五根手指,在作者的笔下富于无穷的魅力,排比、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原本平常的手指,有了生机和神韵,让我们读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7)从这五根手指中,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课件出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反复朗读,讨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阐明了什么道理?
2.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例谈一谈。
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课件出示诗歌,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五、总结全文,作业布置。
1.总结:丰子恺先生通过平平常常的五根手指,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讲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大道理。是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只有团结一心,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发挥更强大的力量。
2.作业布置:本单元学习的几篇文章,都是从一种事物的描述中,阐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想一想,每篇文章都是以怎样的方式阐述人生哲理的?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种事物,再根据你的观察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引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