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生物的遗传(1)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生物的遗传(1)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2-26 09: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遗传(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描述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
2.学会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
3.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4.初步列举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资料分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谚语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那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开始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俗语进行遗传和变异概念的引入,再通过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中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自主学习一
快速阅读P.3的第1-3段,找出遗传、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记忆。
遗传: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相对性状?
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2.萝卜的白色和胡萝卜的橙色;
3.兔子的长毛和兔子的黑毛;
4.小明的A型血和小华的B型血;
5.小红的卷发和小明的黑发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是否属于相对性状,对相对性状的概念有所理解。
(三)自主学习二
自主阅读P.3的“认识基因和染色体”,3分钟后回答思考题。
1.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中文名称是?存在于哪里?
2.染色体由哪两部分组成?人体的染色体可分为哪两种?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往往 存在。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于 方,另一条来自于 方。
4.什么是基因?能控制什么?可分为?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1.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往往成对存在,每一对中一条来自于父方,另一条来自于母方。
4.基因是DNA上具有控制性状的小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先了解DNA、染色体、基因等关系,再通过关系图对这三种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图,为下节课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四)知识拓展
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遗传学家,是“遗传学之父”。约从1856年到1863年,他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于1865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年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
(五)当堂训练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