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辛亥革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2-19 16:32:0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檀香山兴中会旧址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905年同盟会成立 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中共十五大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起义并寿。 ——孙中山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易 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5001916一、酝酿和爆发
②物质基础:
③阶级基础:
④思想基础:
⑤组织基础:
⑥军事基础:
1、革命爆发的背景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⑦四川保路运动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一系列武装起义一、酝酿和爆发2、武昌起义1、革命爆发的背景一、酝酿和爆发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1、中华民国成立二、高潮孙中山中华民国纪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第一组材料,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三、辛亥革命的结局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思考: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工业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酝酿和爆发高潮 结局性质、地位:
影响:对内
对外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辛亥革命的意义 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 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 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
角色:A工人 B实业家或资本家 C革命党人 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 E帝国主义
F旧官僚(前清官员) G其他穿越时空 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角色来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注意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以1911年10月——1912年3月任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导对象,以“民国的壮举”为题,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评论。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小 结参考论著:
1、 章开沅:《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
2、 金冲及:《孙中山与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3、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第12、13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6年。
相关网站:
1、辛亥革命纪念馆
http://xhgm.china1840-1949.net.cn/
2、孙中山纪念馆
http://szs.chinaspirit.net.cn/
3、辛亥革命博物馆 http://www.1911museum.com/
我的邮箱:yixia_75_0@163.com林觉民
福建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起义,负伤被捕就义,年仅24岁。18岁与妻陈意映成婚,结婚六年,聚少离多,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绝笔书。课后延伸历史最感人的遗书《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将你的感受写在博客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Yixia_75_0@163.com历史最感人的遗书作业:能力提升(必做)
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评论。
(1)评价历史事件所用的历史观点应包括(  )
①社会进步观 ②符合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观点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的广泛参加
④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通过哪些主要途径能收集到相关的史实?
(3)依据所掌握的史实与评价标准,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用简练语言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思维的五个层次论述:①史实明确;②史实之间有关联;③论从史出;④史论之间有关联;⑤综合史论,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