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导入:阅读下表关于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
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
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
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840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
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
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表现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
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
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到官商
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
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3、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
养近代科技人才。(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
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
位的充分体现。表现 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
领导了立宪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掀起近
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
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
学理论。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
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有:政治上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
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27——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
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表现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
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
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
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
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2、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
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表现
(1)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结合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产生 和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
各国的近代化相比,有什么特点?1、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发展缓慢、曲折。
2、首先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
过程中扮演过微妙角色,民族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
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
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
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通过自由竟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依靠政权力量,以官
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
重工业到轻工业。
4、畸形发展。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四、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
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
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
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
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
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
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
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
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五、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完成近代化任务。
请思考:两者的关系怎样?
两者是相互交叉互动的关系。
1、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
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
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
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
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
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
最终目的。小结: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讨论题:
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 因素,
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
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
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
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
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
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
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
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高考考点检测题一、经济工业化专题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据此回答
1——3题。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 )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 ( )
A、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C、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BC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它有利于中国
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4——6题。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5、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 (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
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CBB二、政治民主化专题
我们今天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吸取
经验和教训。据此回答7——9题。
7、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 )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8、“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
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9、下列对维新派和革命派颁布的一些法令和措施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原则和利益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C、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D、对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CAC三、思想近代化专题
10、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新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
的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种思潮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试分析这几种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
(3)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