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全套九大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全套九大专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2-27 21: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全套九大专题)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知识点整理:对照课标,教材的内容与课标的要求有较大的出入,由于各校的课时普遍有限,因此,对教材的内容可做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知识结构如下: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基本内容:目的、对象、双方的权责、主要封国、影响。存在的原因:①奴隶制的生产方式:井田制,集体耕作②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占绝对优势)
2、宗法制(概念、核心:嫡长子继承,其它诸子分封。与分封制的关系)
3、礼乐制度(目的本质:严格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内容、评价)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统一全国)
2、内容(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与分封制比较。思想专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为后世所继承,影响深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与西欧相比)。与小农经济形式相适应,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集权制度所带来的专制和暴政,对人权的极端轻视,加速了秦的灭亡。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二)汉承秦制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元)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绝对的专制、高度的集权)
(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君权和相权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1、君权和相权(削弱相权):汉中外朝的形成,唐三省六部制,北宋参知政事
2、中央和地方(削弱地方):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
(三)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御史台,都察院等。
2、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明太祖废除丞相(目的、弊端)
2、明成祖设立内阁(性质、演化、职权、影响)
3、清雍正设置军机处(开设目的、演化、职权、性质、特点、作用),推行密折制
(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巩固皇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2、消极:加强对人民控制和镇压、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教学提示:本专题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去甚远,政治制度的内容又相对枯燥。新课程的专题体例与初中历史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刚上高中的新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上本专题前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做好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准备。可把本专题的课标内容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课标内容进行预习,及时的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史料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切忌进行面面俱到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应选择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本专题应特别关注和研究如何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要切实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可让学生制作宗法制、秦朝和唐朝的官僚机构示意图,设计如:“假若你生活在西周,你的爷爷是周天子,按宗法制的原则,你的身份可能是什么?说明理由。”的问题,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又如,可以提供给学生教参第19页郡县制设立的资料,再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找《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有关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分组编写郡县制与分封制争论的历史情景剧,看哪一组写得最好,然后据此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也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支持王绾和支持李斯的两组,双方进行辩论。第三学习主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与第四学习主题《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作为一个整体来上,先用一节课让学生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矛盾,自我构建从汉到明清时期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知识结构。再用一节课教师进行精讲、点拨,从而使教师和角色和学生角色都真正地实现转变。
?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 ?知识点整理:与课标对照,教材的内容基本与课标的要求一致,其知识结构如下:
一、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1840~1900年列强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落后
2、经过:五次侵华战争(知识链接)
3、结果与影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②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二)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原因,经过,中断: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内容,实质,影响)
(三)认识:①带来双重影响:是中华民族陷于危机的根本原因,客观上也起到进步作用。②列强的侵略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略方式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紧密联系。③中国最终都失败,说明“落后就要被挨打”。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典型事例: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4、义和团运动(是列强未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认识:面临着民族危机,无论是官兵还是民众,都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英勇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暴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大扫荡)
2、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
3、以战养战,疯狂的经济掠夺
4、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华民族的抗战
1、关内关外的抗战(局部的、分散的)
2、全民族的抗战(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2、中共七大(背景,内容,意义)
3、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1、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历史经验:坚持团结,共同抗敌。只要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提示:本专题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对于列强侵华,教师主要应放在学法指导上:如列强的侵华为何是必然的,如何巧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何分析其危害和影响,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何体现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对列强侵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不是民众百姓,他们或自发或有组织,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这部分教师如果单纯用语言表达,效果恐怕不好。因此,教师应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截取《林则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屠城血证》等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体会列强侵华的罪行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可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网站:
http:// ww.china-hero.org(中华英雄网)
http:// ypzz.china1840-1949.net.cn/(鸦片战争纪念馆)
http://cyc69.cycnet.com:8090/xuezhu/index.jsp(血铸中华网)
http:// njdts.china1840-1949.net.cn/(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在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可引进谜语:1945年重庆一次酒会,席间一位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猜“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你能解释这几个谜底吗?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学完本专题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写学习本专题的感受,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课标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 ?知识点整理:本专题教材的内容比较严格地按课标的要求来编写,但为了方便教学使结构更加清晰、直观,线索更加明朗,教师可略做调整,其知识结构如下:
一、????????? 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原因
2、经过: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②军事上的全盛③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①拜上帝会思想(封建色彩和宗教色彩,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指导)②《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内容,评价: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③《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
4、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探讨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从兴中会的成立到武昌起义(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建立:①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措施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意义)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经过)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从政治制度发展史角度、思想史的角度、经济史的角度看)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为中共的成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2、中共的成立(条件,经过:一大,二大;意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指导路线和彻底的革命纲领)
(二)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1924-1927,主要对象:北洋军伐)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必要性和可能性,标志:国民党一大)②北伐战争③失败标志、原因及教训④功绩
2、土地革命(1927-1937,主要对象:国民党反动派)
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土地革命)②围剿与反围剿(5次)③红军长征(原因,遵义会议,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对象:日本法西斯)
4、解放战争(1946-1949,主要对象: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
全面内战的爆发原因;经过:防御,反攻,决战;渡江战役;新中国的成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国内、国际意义)
?????? 教学提示:在本专题的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民主革命的概念,明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其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因此,第二专题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内容也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这一点应向学生讲明白,以免造成误解。
?????? 本专题的史实多,教材叙述十分简洁,教师不宜作过多的补充,应把本专题的内容放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角度和政治史的角度来总体上把握教学广度和深度,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教师不必作多的解释,只要说明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为中共的成立做准备就可以了。又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很多,应选取最能说明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的史实,如《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进行具体的分析,其它则可简单的带过。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真正地体会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 知识点整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制度建构、五个自治区;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转折: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革命委员会;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背景、决议、意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过程、《告台湾同胞书》、基本内容、实践、评价;
(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由来、解决过程、
《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香港回归、
《中葡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澳门回归、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停止炮击金门、九二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教学提示:本专题理论性较强,和政治联系密切,可以政史渗透。根据新课改精神,部分内容需要还原于形象、生动的史实,避免空洞说教。说清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与发展,扣紧课标要求,抓住各节的重点,剖析难点,做到“强干弱枝”、“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对次要知识大胆删减或淡化,切忌面面俱到;再来,要做到放收得当,把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老师作为共同学习探索者和合作者,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信心和人文主义精神。
?????? 讲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可以用自古以来对壮族的称呼、古代称为“獞”,近代称为“僮”,解放后称为“壮族”,体现了新中国民族平等的政策等;
?????? 教师精心备课,把教材讲活、教活,学生就能深受其感染,增强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关键。
?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 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 知识点整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走向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大;
(二)中美关系解冻:“乒乓外交”、《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访华;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 教学提示:本专题是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外交史,三个课时即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初期外交,打破帝国主义封锁,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建交;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必须向学生讲清其历史背景,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的依据;贯穿一条“实事求是”外交思想主线,同时在外交发展史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与国际、国内综合国力的关系,认识现代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本质的不同。
?????? 教师教学中,需立足于教材之上,驾驭教材,设
置问题,师生互动;比如讲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设题“为什么区域合作由‘别人搭台、中国唱戏’到‘中国搭台、大家唱戏’,有那些表现和原因?”,引导学生读懂这部分内容,深入了解更为深层的东西。
????? 讲完教材后,可以安排一节自由阐述课,让学生准备:面对中美关系,假如我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中国外交部长,应怎样阐述中国的外交立场?(一个学生只能阐述一个时期)。
?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 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 知识点整理:与课标对照,教材内容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只是内容偏重于史实的叙述,缺乏概括性的结论,可作适当的补充。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基础:
1、自然地理环境
2、希腊城邦制
(二)、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直接条件:
1、经济方面上讲,工商业比较发达,讲究平等。
2、从政治生活上讲,存在公民群体,实行集体治权。
3、从社会阶层上讲,存在贵族、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三个势均力敌的阶层。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梭伦改革:按财产划分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设立“五百人会议;选举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3、伯里克利时代: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每个公民拥有发言权、表决权和被选举权;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三)、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1、从当时的历史来看,民主政治极大的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得城邦充满活力。
2、从实践民主的可行性。首先是从制度层面,希腊民主政治提出了一套如何使公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制度设置;其次,从价值层面来看,他提出了“主权在民”这一基本的价值理念。
3、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提供了与君主制度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创立全新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4、希腊民主政治本身的缺陷:(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只有少数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原始、直接的民主制)
三、罗马人的法律
(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习惯法(罗马建国之初,主要靠传统风俗习惯调整社会关系。影响)
2、发展:成文法(元老院立法委员会制定《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影响)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公民法(含义、特点)
2、万民法(含义、特点)
3、自然法
(三)罗马法的意义:
1、罗马法对罗马国家的作用:对当时的罗马国家来说,化解了社会内部矛盾,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
2、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讲,它完善了古希腊首创的民主制度,民主与法治走向融合,为民主提供了保障。基于自由的平等向基于公正的平等转变。
3、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为中世纪晚期的君主制形成和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早期西方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对后世的法律发展提供了范本。 一些具体制度和原则来自罗马法,如成年制度、法人制度、他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以及民事不告不理和举证原则等等。 一些法典直接模仿自罗马法,如《拿破仑法典》。
??????? 教学提示:本专题内容相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较难理解,特别是高中旧教材对此从不涉及,教师自身需要自学,才能讲清楚并引导学生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 古代希腊一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邦制度如何导致了民主政治的产生。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主要一是山地为主,耕地匮乏,不适合发展农业,另一个特点是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海上岛屿密布,有利于航海业发展。这种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一些希腊国家的工商业比较发达,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也决定了希腊的国家是一些小国家,公民彼此熟悉,联系密切。希腊城邦制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而且为根本特征则是公民的集体治权,即公民集体行使政治权力,其基本表现就是各种集体性的权力机构。结果城邦制度下的希腊存在公民集体行使权力的机构和传统,存在或大或小的对集体事务比较关心的公民群体。
?????? 雅典民主政治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制度的民主政治,这主要体现为具有民主特色的权力机构设置,再具体一点就是各种集体性质权力机关,如选官任官制度。二是作为价值目标的民主政治,这主要体现为主权在民的思想和自由、公正、平等的思想。教材主要是通过制度史实来体现民主的思想。
?????? 罗马法建议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罗马法的内容及其概念、认识法律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
?
??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 知识点整理: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1、?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2、? 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内容、作用:限制王权)
(二)?? 英国代议制完善的过程
1、《王位继承法》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责任内阁制(形成、权利膨胀)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3、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方案、结果及局限)
(三)??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利膨胀等)
二、美国1787年宪法
(一)?? 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邦联制的弊端)
(二)?? 内容
1、联邦体制的确立
2、三权分立:立法权(国会——参众两院)、行政权(总统)、司法权(联邦法院)
3、制约与平衡原则
(三)?? 影响(进步性:加强中央权利、调和矛盾等;局限性:奴隶制)
(四)?? 民主政治的发展(两党制的雏形)
(五)??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异同(国家元首、议会构成、政治体制、性质),并认识造成差异的原因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特点、影响)
(二)?? 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背景、标志、特点: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意义)
(三)??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国家元首、议会构成、政治体制、性质),并认识造成差异的原因
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其作用
1、特点:(1)选举和议会立法(2)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2、作用:(1)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2)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3)对亚洲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 教学提示:本专题分3课时学习。本专题介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共和制。教师在讲授本专题时要注意把“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放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推进这一历史大背景中;同时又要注意四国的具体国情,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来认识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代议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了解他们之间的共性来认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能正确评价代议制的作用。
1、本专题的内容较为丰富,科学性与理论性方面的要求也较高,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本指导意见,控制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驭繁为简,确保重点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负担不致过重。
2、本专题基本概念较多,对“代议制”、“内阁”、“君主立宪”、“邦联制”、“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等政治术语,可以通过适当的归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内涵与主要特征。对《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等重要文献,可指导学生准确掌握其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传统”与“现实”的分析,理解这些各具特色政治文献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3、教师要重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逐步地掌握比较的方法。如学习“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比较“代议制”与直接民主制的异和同,帮助学生不但准确地掌握代议制这一重要概念,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学习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国家元首、议会构成、政治体制等方面与法国共和制进行比较,明确两者的异与同,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4、本专题的认识价值有待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政形势的发展加以发掘,但至少以下三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 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是几经曲折和反复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看,从代议制的出现,到“制衡”宪法的诞生,再到民主政治的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从微观角度看,无论是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还是法国共和制的巩固,都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或斗争。
???????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都有其特色,教师可从统一性与多样性或是从全球化与多元化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理解。如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指导学生了解其基本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制度是英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国情”制约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切合实际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 民主政治制度固然仍有其局限性,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已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专题小结”并结合“民主政治的扩展”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结合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与当今世界的民主政治进展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体悟。
?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 课标要示:(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 知识点整理:对照课标,教材的内容与课标要求有一些出入,可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其知识结构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理论基础(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2)内容(3)意义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1、?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直接原因)
2、? 成立(1871.3.28 成立巴黎公社)
3、? 革命措施(军队方面、政权方面、民主制度方面、待遇方面)
4、? 结果(“五月流血周”最后失败)
5、? 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的生产水平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2)重要原因: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②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③缺乏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6、? 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7、?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暴力革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学说、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 背景(1)客观条件(物质前提、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复杂)(2)主观条件(工人运动高涨、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列宁主义的诞生)
2、? 过程:(1)前奏:二月革命(背景、爆发、结果、性质)
??????? (2) 酝酿(革命纲领、七月事件、制定方针、经济危机、十月决议)
??????? (3)爆发(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新政权)
3、? 评价:(1)性质是世界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 (2)意义(国内、世界)
4、? 十月革命的特点(从理论角度看、从革命道路看、从革命实现方式看、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略)
五、比较俄国式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
?????? 教学提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运动,它历时一百多年,横跨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两个时段,头绪众多,过程复杂,因此在本考题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状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其次,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角度,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开创性的意义。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的一次重要尝试,其意义在于通过俄国这块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要理解和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创新勇气。第三,注意联系国际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知识点整理:
一、美苏争锋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
②美苏实力均衡(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
2、形成过程:
① “冷战”的信号——丘吉尔关于“铁幕”演说
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④苏联的反击
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
2、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交织: 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3、古巴导弹危机
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化
1、欧共体的形成(背景、进程、影响)
2、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措施、地位)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1、? 中国的兴起(背景、成就与挫折、影响)
2、?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宗旨、影响)
三、走向多极化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背景、原因、表现、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崩溃,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二)多极化趋势(表现、影响)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 教学提示:本专题分3课时学习。 本专题中可学习用分类与比较法。只有通过分类和比较才能为进一步的理解本专题的内容,以便于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本专题。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学本专题,要注意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及其影响;要注意了解历史事件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这是学习世界格局问题的基础。
?????? 1、本专题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要充分注意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媒介,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并通过讨论会、历史板报等形式,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 2、要注意根据每一课的重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之能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并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 3、教学“美苏争锋”一课,可以以“冷战”为抓手,结合二战后期美、苏的政治和军事的战略进攻
来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冷战”的含义)、整体建构知识框架(“冷战”的表现)和多维分析、相互对话的能力(“冷战”的影响)。
????? 4、在“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教学中,可利用世界政区图,从不同国际政治力量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援引各类材料,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世界多极化的空间概念。
5、“走向多极化”一课的教学,可以适当援引相关史料和“当前”的事实,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法,谈谈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同时注意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