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6 17:3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仔细看图写作文
趣味故事
小马迷


刘继卣是一位功力颇深的丹青高手,尤以画马、牛等动物见长。他小的时候,还曾被人称为“小马迷”呢!
刘继卣画马,是从临摹开始的。他父亲有很多印有外国名画的明信片,这些名画捕捉物象的精湛技巧,深深打动了刘继卣幼小的心灵。他临摹最多的是英国一位女画家画的《牧马图》。画面上八匹骏马各具神态,牧马人十分得意地骑在马背上,周围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生动极了。刘继卣终日把这张明信片带在身上,想瞧了就拿出来瞧一瞧,总觉得瞧不够。有一天,他和弟弟闹了点小矛盾,弟弟为了报复,趁他睡觉的时候,把他的《牧马图》偷走了。他发现后,急得团团转,又哭又闹,简直快要发疯了。弟弟万万没料到,这么张小画会给哥哥带来那么大的痛苦。他心软了,赶忙把明信片又还给了哥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刘继卣又开始练习写生的真功夫了。他几乎每天都要跟着马群走一段路,细细观察马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形体和神态,然后把这些都画下来,旁边还写上许多说明文字。有一天,他和弟弟一块去东楼村买东西。他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后面。走着走着,弟弟傻眼了:哥哥不往东楼村走,却离开大路,跟在两匹马后边,朝一条羊肠小道上走。他活像个机器人,两眼盯着马举足蹬蹄的动作,一直走出十来里远,累得弟弟直叫苦,而继卣心里却乐滋滋的。
【品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画要从小练。
学作文也如此,从小勤于练笔,才能练出一支神来之笔。
在练笔时,面前有一幅图画作为“模特”,写起来就容易得多。所以,要练好作文,就需要经常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方面的本领。

训练内容
看图画,写作文

请你写一段话, 把上面这幅图画介绍给大家。
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想: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本讲主要训练看图写话的能力。
参考例文
其一
放风筝
浙江 何巧
春天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周末,天气晴朗,小朋友们或结伴或跟爸爸妈妈到草坪上放风筝,公园里到处是快乐的笑声。
丁丁、当当和玉玉结伴到公园里来放风筝,看着天空中追逐着云朵的小金鱼、老鹰和毛毛虫风筝,他们恨不得自己手中的风筝也能飞上天空。
丁丁可是放风筝的高手,他把自己的小燕子递给当当:“当当,你双手举着,我拉着线迎着风跑,等我喊你放手时,你就松开手并用力往上抛一下。”丁丁拉着线往前跑,大约跑出几米远,丁丁朝着当当大声喊:“往上抛了!”听到丁丁喊,当当使劲往上一抛。同时,丁丁就势猛的一拉线,风筝飞起来了。接着,丁丁时而放线,时而用劲拉线,风筝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越飞越高。
看着丁丁的风筝飞上了天,站在旁边的玉玉也按耐不住了。不过,玉玉可没有那么顺利,一连试了好几次,风筝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飞不起来,手还被线割破了。见玉玉有些泄气,当当走到跟前,笑着说:“这放风筝是有技巧的,可不能仅靠蛮力。如果风很大,这时候会感受到很大的拉力,拉线一定要小心。如果风很小,拉力不够,风筝就会往下掉,这时要一边跑,一边把绳子往风来的方向拉。不能一下子拉到底,而是拉一下,放一下,拉一下,再放一下,一边跑一边重复动作,风筝才会飞起来。”
在当当指点下,玉玉也飞上天空。他们拉着风筝,在草坪上快乐地奔跑。
【品味】
小作者主要抓住了“近景”的三个主要人物构思故事,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将“放风筝”的画面跃然纸上。小作者通过几个人物的动作描写和人物的语言描写让这几个人物“活”了起来,读者仿佛看到了他们奔跑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和对话。更值得学习的是,小作者不仅仅表达了放风筝的快乐,还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详细地交代了放风筝的技巧,如果你是一个从未放过风筝的人,看了此文也学到了放风筝的方法。像此类体验式户外活动,不仅要写做了什么,还应该写该如何做。在人物的处理上,小作者对图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巧妙的“命名”,使得人物主次分明,为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二
放风筝
浙江 郑睿皓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是外出踏春游玩的好时节。每到周末,公园里欢声笑语,好多人相约到公园来放风筝。又是一个春和景明的周日,早上春风微拂,小明和小刚相约来公园放风筝。
公园里,到处是春天的气息。虽然一早赶来,可还是有那么多小朋友已经来了。天空中几乎成了一个动物的世界,有气势威猛展翅高飞的老鹰、有来回蠕动动作敏捷的毛毛虫、有灵活游动机敏灵巧的小金鱼……看着这场景,小明和小刚巴不得自己也能飞上天。
“你站在这里举着风筝,我拉着线往前跑,你只要把风筝往上抛就可以了。”小明有点兴奋过度,忘记了小刚不会放风筝这码子事,还没交代清楚,就拉着线往前跑出了好几米。一看小明拉着线跑了,小刚就直接把手中的小燕子向上扔了出去。这下坏事了,小燕子一头扎在了草地上。“哎呀,你怎么这个时候抛啊?”看着躺在地上的小燕子,小明心疼了。“你又没说叫我什么时候抛,我哪知道啊?”小刚撅着小嘴嘟囔着。“不好意思,我没说明白!这不怪你。”见小刚有点儿不高兴,小明赶紧安慰说。幸好,抛得不高,小燕子没受伤,要是脖子折断了,或者是翅膀断了,那就……小明心里默默念叨着。
吃一堑长一智,这回小明交代可仔细了:“你一定要等我喊抛才抛。”小刚也不敢大意了。这时,有个小姑娘抱着一只漂亮的大蝴蝶走到小明跟前:“哥哥,我不会放风筝,你们放,我学学可以吗?”一听说要跟自己学放风筝,小明有点儿自豪了:“当然可以了。不过,这放风筝可是一个技术活哦,你要仔细看哦。”小明拉着线跑出了六七米,他冲着小刚大喊:“抛!”小刚连忙把风筝往空中一抛。与此同时,小明猛的扯了一下线,风筝想是使了魔法似的,一下子就窜到了天空。随着小明边跑边拉,风筝越飞越高,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风筝在天上费,他们在地上跑着跳着,欢快极了。可没想到,乐极生悲了,风筝遇到了一棵树,线被缠住了,风筝掉在了树上。
放风筝虽然一波三折,但收获了很对快乐。
【品味】
本文紧紧围绕“放风筝”这件事展开想象,不仅描绘出了整幅画面的显性内容,还将“画”外之事写得非常具体。尤其是对于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得画中的人物活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小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就“画”而写话,而是给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场面和环境。也就是说,第一二两段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还美化了故事的画面,让文章增色不少。写此类作文,很多同学会忽视这点,希望能借鉴。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看图写对话。这是看图作文的一种。
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文字材料的命题作文,一类是看图作文。
看文字材料的命题作文,一般来说不如看图作文好写。
比如给你两个字“秋天”,让你写秋天的景象,就不如画一幅秋天的风景画,再写会更容易。文字只是触发你的联想与想象,而画面能直接提供大量的可以看得见的信息。
看到“秋天”二字,每个人能想起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平时爱观察大自然的人,能写的事物就多一些。反之,如果你平时不怎么关注四季的变化,可写的东西就少得可怜。
面对一幅秋天的风景画,情况就不同了。平时没有怎么观察过秋景的人,一样可以从画面上看到许多秋天特有的景物,如北雁南飞,黄叶飘落,菊花盛开等。有了这些生动的“提示”,再写“秋天”,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所以,对于学生练笔来说,看图作文是一座便利的桥梁。
怎样圆满完成这次训练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众所周知,作文之前要认真看图。把图画看明白,了解图画的意思,这是看图作文的根本,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幅图的画面往往画的不只是一个事物,看图时不能粗枝大叶,丢三落四。要全面看图,因为画面上每一个细小的事物,都可能表示一个意思。
看图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以免顾此失彼。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也是可以由近到远,由下到上、由右到左;还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具体。
例如:红红的太阳画在东方的山上,这表示早晨;远处杏花开了,这表示春天。这些景物可能处于画面的次要位置,但它们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环境,有的表示事件……我们只有把画面上所有内容都看明白了,作文时才能写出完整的故事。
请看下面这幅图画:
乌鸦和黑猪

在这幅画中,乌鸦和小猪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且很醒目。仔细看看乌鸦和小猪的样子,似乎它们正在对话。它们在说什么呢?这么一想,整个故事的内容就出来了。
请看下例
乌鸦和黑猪
河南 汪桂荣
乌鸦明知嘴里的肉是被狐狸骗走的,但它一想到狐狸夸自己漂亮,还是不免有些得意洋洋,真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一天,乌鸦正在悠闲地散步,突然看见一头满身是黑泥的猪在晒太阳。乌鸦便展开翅膀,飞到了猪背上哈哈大笑。猪奇怪地问:“你笑什么?”乌鸦未作回答,笑得更厉害了,半天才得意地说:“瞧你这……这模样可……可真黑。”猪一听,也笑起来,这可把乌鸦笑愣了,乌鸦奇怪地问:“嘿,你这黑猪,笑什么?”“你说我黑,你也不瞧瞧自己,难道你比我白吗?”说完,猪跳到小溪里打了几个滚,然后站起来,大摇大摆地走到乌鸦面前:“你瞧瞧,我比你黑,还是你比我黑?”
乌鸦往溪水中一看,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飞走了。
【品味】
这个故事很有名,用来批评有些人只知道说别人,不知道看看自己。这个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所用的“人物”一个是乌鸦,一个是黑猪,都是一身黑的动物。用它们来表示所要说明的道理是十分恰当的。
第二、要大胆想象,写出“画”外之事。
一幅画只是生活场景的某一瞬间的再现,是静止的。而实际的生活是活动着的,是发展着的。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这些“活动”和“发展”有所想象。如果写作文只是表达画面有什么,人在干什么是不够的,也写不出好作文。
我们在看图的过程中,依据画面上的景、物、人进行巧妙的联想和推测,将原来活动情况、事件的发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作文才会有内容,有思想。就像前面的《放风筝》一文,不仅描绘清晰了画面,还讲出了画面背后的故事。
怎样去想象?就以《放风筝》为例说说。
例如:画面近处有几个人,首先必须得判断他们的角色:大人还是小孩。如果是小孩,就得让他们有小孩的言行举止。小姑娘抱着风筝站着,她应该会说什么?想什么?奔跑的小男孩会说什么?举风筝的小男孩会说什么?既然是放风筝,那么应该如何放呢?作者不能干巴巴的讲如何放,必须要通过图中人物的对话来体现,这样才合情理。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清楚,故事就自然精彩了。由此可见,真正的想象不仅要依据画面,还要依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还要懂得生活的一些常理。
请看下例
新 芽
湖北 赵小莉

野外,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啊,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
“叽叽叽”……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明媚的春光,秀丽的景色,把燕子也给迷住了。早晨,它们飞过小刚家的窗口,好奇地望着兄妹俩,好像在说:“小刚,你们站在窗前看啥?”
哦,一棵刚破土而出的新芽,吸引了兄妹俩。他们踮着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趴在窗前,看得多么出神。新芽的个儿真小,舒适地伸展着两片幼嫩的叶子,颜色嫩绿嫩绿的,那么可爱,是一夜春风把它催出土的。
兄妹俩看着新芽,红红的小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们多么希望新芽快快长大,快快开出美丽的小红花。他们情不自禁地对燕子说:“燕子啊,请你停一停,也看看这棵新芽。在春风里,在阳光下,它是那样生机盎然。你可知道,它是我们亲手种的!你可知道,我们对它充满着希望!”
【品味】
这幅画提供了一个窗户,两个孩子注视着花盆里的新芽,笑着,头上窗帘拂动,几只小燕子掠过。一看就知道,这幅画画的是春天的景象。
全文采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小燕子,写它们怎么入迷,怎么“好奇”,怎么和兄妹俩说话,这些都使文章充满了童心童趣和想象。
对于兄妹俩的描写,小作者注意了不仅写出了他们的神态,而且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看见的,赵小莉同学能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此时此景中,揣摩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段心理活动不仅贴切、自然,而且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编写对话,要符合情理。
就像《放风筝》的画面上一样,一般图画中只有人在对话的样子,并不见对话的内容。他们在说些什么?全靠你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对话的编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
1、合乎情节的发展。
对话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对话起到交代情节的作用。画面的景象只是情节中的一瞬间,此前发生过什么事,此后又将发生什么事。必须考虑周全。
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对话,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致。
2、合乎人物的性格。
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看图写对话也得考虑说话人的性格。急性子人说的话风风火火。慢性子人说的话慢慢吞吞;心地高尚的人说话令人钦佩,心灵肮脏的人说话令人厌恶……所以,编写对话时也应该合乎人物的性格,让读者听到人物说的话,就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还需要注意:在写看图作文时,写作者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画外,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展开大胆想象,写出图上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也可以将自己置身图中,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开想象来写,“我”是其中某一个人物,此时,一定要注意人物描写的合情合理性。
请看下例
买稿纸
江西 许玉林
星期天早上,我准备写作文,发现稿纸没有了,便上街去买稿纸。
我来到一家文具店,柜台里站着一位和蔼可亲的售货员阿姨。
看见我来到柜台前,阿姨热情地招呼我说:“小朋友,你买什么文具呀?”
我说:“我要买一本稿纸。”
阿姨又问我:“是300字一页的,还是400字一页的?”
我说:“400字一页的。”
阿姨说:“小学生写字要大一些,还是买300字一页的吧。”
我听了点点头,说:“谢谢您给我出主意,就买300字一页的吧。”
阿姨立刻从柜台里拿出一本300字的稿纸,又给了我一个塑料袋装上它。
我付了钱,向阿姨敬了个队礼,说:“再见!”
阿姨说:“欢迎你再来!”
【品味】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售货员阿姨是一位关心下一代的优秀售货员。
她和小朋友的对话也很热情,双方都很有礼貌。
这样的对话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从中任选一幅,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
其一
家庭文娱晚会

【提示】
既然是家庭文娱晚会,就要注意人物身份了,他们肯定是有说有笑,有唱有跳的。我们应该从静止的画面上,看到手舞足蹈,听到欢声笑语……
其二
放风筝

【提示】
一群少先队员在欢快的放着风筝。一个小男孩却捧着一只大蝴蝶风筝在发愁。
他为什么发愁呢?别人来帮助他了吗?他和同学们是怎样对话的?故事的结果如何?请发挥想象,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三

【提示】
六一节到了,这三位小朋友没有参加庆祝活动,而是在打扫教室。
他们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展“六一活动”?他们互相又说了些什么?请你好好想一想。
其四
不要摘花

【提示】
一位小妹妹正要摘花,一位大姐姐正在制止她。大姐姐是怎样劝阻的呢?小妹妹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从画面出发,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五

【提示】
这是一组连环画。左边第一幅有一个小男孩在水果摊边大吃水果,第二幅上这个小男孩正和小伙伴们诉说肚子疼,第三幅是小伙伴们正把他送往医院救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图一时痛快胡吃海塞。如果这么做,“真痛快”,就会变成“真不痛快”。
练习二
哪儿来的脚印

【提示】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打扫卫生。他们扫地的扫地,擦桌椅的擦桌椅,最后把玻璃窗也擦得干干净净。
可是,第四幅图的桌椅上却还有好几个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仔细看图后,写一篇习作,不少于200字。
练习三
看图写故事,注意写好“人物”对话。
小公鸡照镜子

练习四
鱼儿回家

根据画面内容和所给的开头,接下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续写
鱼儿回家
下过雷阵雨,天又放晴了。
冬冬和豆豆放学回家,路过一片蕃茄地,忽然听到“啪啦啪啦”的声音。
“不会是有人在偷摘蕃茄吧?”
他俩钻进蕃茄地看看。哈哈,一条、两条、三条……
哪里来的鱼呢?冬冬和豆豆,望着在小水坑里甩着尾巴的小鲤鱼,感到奇怪。
……
参考例文
鱼儿回家
广东 于 慧
……
哦,准是刚才那场大雨,使村里的鱼塘漫水了,一群群小鲤鱼顺水溜进了蕃茄地,雨一停,鲤鱼就回不了家啦。
“快,帮它们一下吧!”
他们赶快脱下上衣,做个网兜,把鱼儿一条一条送回了鱼塘。
小鲤鱼摇摇头,摆摆尾,好像在说:“亲爱的小朋友,再见!”
【阅读提示】
这篇看图作文赞扬了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冬冬和豆豆。作者还能根据图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得清楚明白。结尾以联想的形式写出小鱼的感激,从而赞扬了冬冬、豆豆的好思想。

佳作欣赏
佳作一
小鸭子得救了
北京 章化

一天,小鸭子一不留神,掉进了离岸不远的一个土坑里。小鸭子爬呀爬,怎么也爬不上来。只得“嘎嘎嘎”地喊救命。
这时候,小猴子听见喊声,急忙跑来。在河边散步的小象和小熊也赶紧跑了过来。怎么把小鸭子救出来呢?小猴眼珠一转说:“小鸭子,别害怕,我来救你!”说着,他拿竹竿伸到坑里,想用竹竿把小鸭子拉上来。可是竹竿又细又滑,小鸭子怎么也抓不往,小猴子急得直打滚。小熊说:“让我来想办法吧。”小熊从河里提来一桶水倒进坑里,想让小鸭子浮上来,可水太少,小鸭子哪能浮起来啊。看着小熊这么做,大家直摇头:“你这么提水,什么时候才能倒满啊!”站在旁边的小象说话了:“这样太费劲了,还是让我来试一试吧!”小象走到坑边,把长长的鼻子伸进土坑里,一下子就把小鸭子卷到坑外了。
看到小鸭子得救了,大家高兴极了,都夸小象厉害。
【品味】
在这个故事中,小鸭子掉进了“土坑”,所以上不来。就符合小鸭子的特点。如果换成小狗、小猫,就不合适了。
小熊倒水让小鸭子浮上来,也是考虑到鸭子的生理特点。
大象用长鼻子卷小鸭子,也符合大象的特点。
所以,这个童话故事编得合情合理。

佳作二
上学路上
上海 徐友文

初夏的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乐乐兴高采烈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从书包里掏出妈妈给准备好的香蕉,一边吃着,一边哼着歌曲儿,并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了身后。
这时,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姐姐走了过来,连忙阻止说:“小同学,不应该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如果有人踩上去,会摔跟头的。小朋友应从小养成讲卫生、讲公德的好习惯。”
乐乐听了,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说:“小姐姐,谢谢你,我再也不随手扔东西了,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说完,就转过身把扔在地上的香蕉皮捡起来扔到果皮箱里了。
小姐姐高兴地说:“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说完,他们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品味】
这是一个讲文明的小故事。
小作者记下小姐姐和乐乐的一段对话。小姐姐耐心的说服教育 ,使乐乐很受启发,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

佳作三
好事难做
甘肃 朱旦

马路宽阔整洁,两边的绿化带里,树木繁茂,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不谐调的画面——一束香蕉皮静静地躺在路边。
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朝这儿走来了。他们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对这块显眼的香蕉皮视而不见。这时,又来了一位小同学,他猫下腰,伸手捡起香蕉皮,准备往路旁的垃圾箱里丢。
“咦,那不是三(2)班的小丁吗?他什么时候思想变得这么好,来捡香蕉皮了?”一个孩子说。“这准是他自己扔的,要不怎么就他捡?”“就是嘛,还想假冒活雷锋呢!”“就是,就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
“你们弄错了,这香蕉皮不是我扔的。我觉得这香蕉皮掉在地上,万一行人小小心踩上它,就会摔一跤,所以我把它捡起来,不让它害人。”小丁听了急忙辩解说。“别再为自己狡辩了,我们一起走,为什么我们没看见,就你看见了?难道说,我们这么多眼睛,还抵不上你一双眼睛?”小丁被问得无话可说。于是,他们又说:“看看看,无话可说了吧,自个儿快点招供吧。”小丁是个急性子的人,听了以后憋了一肚子的气,正想发作,但是,敌不过对方人众嘴多,还是忍住了。
哎,真是好事难做!但是,难道因为好事难做大家就不去做了吗?有一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小丁也想大喝一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品味】
小作者对画面上小朋友之间的谈话作了合理的想象。尤其是捡香蕉皮的小男孩,对他的行动、语言和心理都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佳作四
让爷爷吃米饭
四川 黄 山

我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打开蒸饭锅一看,一碗米饭三个馒头。
米饭是我最爱吃的,一定是妈妈为我准备的。我端起米饭,向饭桌走去,看到爷爷坐在桌旁,我突然想起爷爷最爱吃米饭了,我走到爷爷身旁,两手端着这碗米饭轻轻地放在爷爷面前,自己拿起一个馒头吃起来,妈妈问我:“小华,今天怎么不吃米饭,你不是最爱吃米饭吗?”我说:“小声点儿!爷爷也爱吃米饭。”唉!这话还是让爷爷听到了,爷爷把饭碗推到我跟前说:“还是让给孙女吃吧!”我说:“爷爷吃我才高兴。”说着把饭碗又推回爷爷面前。爷爷又把饭碗推回来。我装出生气的样子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我生气了!”爷爷说:“好,好,我吃!”爷爷高兴地端起饭碗,妈妈高兴地称赞我真的懂事了。
【品味】
小作者根据画面,展开大胆的想象,给我们构思了一段“爱心”故事。生动地描写“我”把自己爱吃的米饭端给了爷爷,自己吃馒头的过程。在这个描述过程中,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突然想起爷爷最爱吃米饭”,并写了“我”、爷爷、妈妈三人之间的对话,很生动形象,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
根据上面图画,可否以《让爷爷先吃》为题作文呢?

词语积累
1、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1)各式各样(ABAC)
(2)家家户户(AABB)
2、我能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又鲜明又美丽。( )
(2)飞得很快。( )
(3)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 )
(4)声音清亮好听。( )
3、我会选词填空。
希望 愿望 失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 )。
(2)我远远地看着翠鸟那美丽的羽毛,真( )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我有一个美好的( ),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的 地 得
(4)她( )脸冻( )通红,手冻( )僵硬, 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载着燕子( )列车,带着人类( )友情驶向远方。
(6)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 )站在那儿。
冒着 踏着
(7)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料峭的春寒,(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4、我能在括号里填_七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史具体。
例:翠鸟-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1)翠鸟( )停在苇秆.上。
(2)小鱼( )把头露出水面。
(3)翠鸟( )注视着水面。

文化长廊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国内寓言故事:《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世界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等。

诗词赏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阅读理解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 千斤 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答一答
1、文中划线句子是谁说的?
_
2、全文一共有______ 个自然段。第_____ 自然段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这说明了什么?请在括号中打“√”。
(1)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2)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3)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5、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6、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1、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1)各式各样(ABAC) 狐假虎威 人来人往 自由自在
(2)家家户户(AABB) 干干净净 开开心心 花花绿绿
2、我能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又鲜明又美丽。(鲜艳)
(2)飞得很快。(疾飞)
(3)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锐利)
(4)声音清亮好听。(清脆)
3、我会选词填空。
希望 愿望 失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失望)。
(2)我远远地看着翠鸟那美丽的羽毛,真(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的 地 得
(4)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载着燕子(得)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
(6)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顶着 冒着 踏着
(7)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顶着)料峭的春寒,(冒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4、我能在括号里填_七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史具体。
例: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1)翠鸟(轻轻地)停在苇秆上。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3)翠鸟(静静地)注视着水面。

阅读理解
1、老牛
2、6;5
3、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4、(2)
5、喜欢牛大哥。因为牛大哥重情重义,将友谊看得比什么都重。(或:喜欢毛驴。因为毛驴能从别人的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6、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仔细看图写作文
趣味故事
小马迷


刘继卣是一位功力颇深的丹青高手,尤以画马、牛等动物见长。他小的时候,还曾被人称为“小马迷”呢!
刘继卣画马,是从临摹开始的。他父亲有很多印有外国名画的明信片,这些名画捕捉物象的精湛技巧,深深打动了刘继卣幼小的心灵。他临摹最多的是英国一位女画家画的《牧马图》。画面上八匹骏马各具神态,牧马人十分得意地骑在马背上,周围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生动极了。刘继卣终日把这张明信片带在身上,想瞧了就拿出来瞧一瞧,总觉得瞧不够。有一天,他和弟弟闹了点小矛盾,弟弟为了报复,趁他睡觉的时候,把他的《牧马图》偷走了。他发现后,急得团团转,又哭又闹,简直快要发疯了。弟弟万万没料到,这么张小画会给哥哥带来那么大的痛苦。他心软了,赶忙把明信片又还给了哥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刘继卣又开始练习写生的真功夫了。他几乎每天都要跟着马群走一段路,细细观察马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形体和神态,然后把这些都画下来,旁边还写上许多说明文字。有一天,他和弟弟一块去东楼村买东西。他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后面。走着走着,弟弟傻眼了:哥哥不往东楼村走,却离开大路,跟在两匹马后边,朝一条羊肠小道上走。他活像个机器人,两眼盯着马举足蹬蹄的动作,一直走出十来里远,累得弟弟直叫苦,而继卣心里却乐滋滋的。
【品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画要从小练。
学作文也如此,从小勤于练笔,才能练出一支神来之笔。
在练笔时,面前有一幅图画作为“模特”,写起来就容易得多。所以,要练好作文,就需要经常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方面的本领。

训练内容
看图画,写作文

请你写一段话, 把上面这幅图画介绍给大家。
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想: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本讲主要训练看图写话的能力。
参考例文
其一
放风筝
浙江 何巧
春天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周末,天气晴朗,小朋友们或结伴或跟爸爸妈妈到草坪上放风筝,公园里到处是快乐的笑声。
丁丁、当当和玉玉结伴到公园里来放风筝,看着天空中追逐着云朵的小金鱼、老鹰和毛毛虫风筝,他们恨不得自己手中的风筝也能飞上天空。
丁丁可是放风筝的高手,他把自己的小燕子递给当当:“当当,你双手举着,我拉着线迎着风跑,等我喊你放手时,你就松开手并用力往上抛一下。”丁丁拉着线往前跑,大约跑出几米远,丁丁朝着当当大声喊:“往上抛了!”听到丁丁喊,当当使劲往上一抛。同时,丁丁就势猛的一拉线,风筝飞起来了。接着,丁丁时而放线,时而用劲拉线,风筝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越飞越高。
看着丁丁的风筝飞上了天,站在旁边的玉玉也按耐不住了。不过,玉玉可没有那么顺利,一连试了好几次,风筝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飞不起来,手还被线割破了。见玉玉有些泄气,当当走到跟前,笑着说:“这放风筝是有技巧的,可不能仅靠蛮力。如果风很大,这时候会感受到很大的拉力,拉线一定要小心。如果风很小,拉力不够,风筝就会往下掉,这时要一边跑,一边把绳子往风来的方向拉。不能一下子拉到底,而是拉一下,放一下,拉一下,再放一下,一边跑一边重复动作,风筝才会飞起来。”
在当当指点下,玉玉也飞上天空。他们拉着风筝,在草坪上快乐地奔跑。
【品味】
小作者主要抓住了“近景”的三个主要人物构思故事,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将“放风筝”的画面跃然纸上。小作者通过几个人物的动作描写和人物的语言描写让这几个人物“活”了起来,读者仿佛看到了他们奔跑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和对话。更值得学习的是,小作者不仅仅表达了放风筝的快乐,还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详细地交代了放风筝的技巧,如果你是一个从未放过风筝的人,看了此文也学到了放风筝的方法。像此类体验式户外活动,不仅要写做了什么,还应该写该如何做。在人物的处理上,小作者对图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巧妙的“命名”,使得人物主次分明,为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二
放风筝
浙江 郑睿皓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是外出踏春游玩的好时节。每到周末,公园里欢声笑语,好多人相约到公园来放风筝。又是一个春和景明的周日,早上春风微拂,小明和小刚相约来公园放风筝。
公园里,到处是春天的气息。虽然一早赶来,可还是有那么多小朋友已经来了。天空中几乎成了一个动物的世界,有气势威猛展翅高飞的老鹰、有来回蠕动动作敏捷的毛毛虫、有灵活游动机敏灵巧的小金鱼……看着这场景,小明和小刚巴不得自己也能飞上天。
“你站在这里举着风筝,我拉着线往前跑,你只要把风筝往上抛就可以了。”小明有点兴奋过度,忘记了小刚不会放风筝这码子事,还没交代清楚,就拉着线往前跑出了好几米。一看小明拉着线跑了,小刚就直接把手中的小燕子向上扔了出去。这下坏事了,小燕子一头扎在了草地上。“哎呀,你怎么这个时候抛啊?”看着躺在地上的小燕子,小明心疼了。“你又没说叫我什么时候抛,我哪知道啊?”小刚撅着小嘴嘟囔着。“不好意思,我没说明白!这不怪你。”见小刚有点儿不高兴,小明赶紧安慰说。幸好,抛得不高,小燕子没受伤,要是脖子折断了,或者是翅膀断了,那就……小明心里默默念叨着。
吃一堑长一智,这回小明交代可仔细了:“你一定要等我喊抛才抛。”小刚也不敢大意了。这时,有个小姑娘抱着一只漂亮的大蝴蝶走到小明跟前:“哥哥,我不会放风筝,你们放,我学学可以吗?”一听说要跟自己学放风筝,小明有点儿自豪了:“当然可以了。不过,这放风筝可是一个技术活哦,你要仔细看哦。”小明拉着线跑出了六七米,他冲着小刚大喊:“抛!”小刚连忙把风筝往空中一抛。与此同时,小明猛的扯了一下线,风筝想是使了魔法似的,一下子就窜到了天空。随着小明边跑边拉,风筝越飞越高,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风筝在天上费,他们在地上跑着跳着,欢快极了。可没想到,乐极生悲了,风筝遇到了一棵树,线被缠住了,风筝掉在了树上。
放风筝虽然一波三折,但收获了很对快乐。
【品味】
本文紧紧围绕“放风筝”这件事展开想象,不仅描绘出了整幅画面的显性内容,还将“画”外之事写得非常具体。尤其是对于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得画中的人物活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小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就“画”而写话,而是给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场面和环境。也就是说,第一二两段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还美化了故事的画面,让文章增色不少。写此类作文,很多同学会忽视这点,希望能借鉴。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看图写对话。这是看图作文的一种。
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文字材料的命题作文,一类是看图作文。
看文字材料的命题作文,一般来说不如看图作文好写。
比如给你两个字“秋天”,让你写秋天的景象,就不如画一幅秋天的风景画,再写会更容易。文字只是触发你的联想与想象,而画面能直接提供大量的可以看得见的信息。
看到“秋天”二字,每个人能想起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平时爱观察大自然的人,能写的事物就多一些。反之,如果你平时不怎么关注四季的变化,可写的东西就少得可怜。
面对一幅秋天的风景画,情况就不同了。平时没有怎么观察过秋景的人,一样可以从画面上看到许多秋天特有的景物,如北雁南飞,黄叶飘落,菊花盛开等。有了这些生动的“提示”,再写“秋天”,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所以,对于学生练笔来说,看图作文是一座便利的桥梁。
怎样圆满完成这次训练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众所周知,作文之前要认真看图。把图画看明白,了解图画的意思,这是看图作文的根本,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幅图的画面往往画的不只是一个事物,看图时不能粗枝大叶,丢三落四。要全面看图,因为画面上每一个细小的事物,都可能表示一个意思。
看图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以免顾此失彼。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也是可以由近到远,由下到上、由右到左;还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具体。
例如:红红的太阳画在东方的山上,这表示早晨;远处杏花开了,这表示春天。这些景物可能处于画面的次要位置,但它们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环境,有的表示事件……我们只有把画面上所有内容都看明白了,作文时才能写出完整的故事。
请看下面这幅图画:
乌鸦和黑猪

在这幅画中,乌鸦和小猪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且很醒目。仔细看看乌鸦和小猪的样子,似乎它们正在对话。它们在说什么呢?这么一想,整个故事的内容就出来了。
请看下例
乌鸦和黑猪
河南 汪桂荣
乌鸦明知嘴里的肉是被狐狸骗走的,但它一想到狐狸夸自己漂亮,还是不免有些得意洋洋,真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一天,乌鸦正在悠闲地散步,突然看见一头满身是黑泥的猪在晒太阳。乌鸦便展开翅膀,飞到了猪背上哈哈大笑。猪奇怪地问:“你笑什么?”乌鸦未作回答,笑得更厉害了,半天才得意地说:“瞧你这……这模样可……可真黑。”猪一听,也笑起来,这可把乌鸦笑愣了,乌鸦奇怪地问:“嘿,你这黑猪,笑什么?”“你说我黑,你也不瞧瞧自己,难道你比我白吗?”说完,猪跳到小溪里打了几个滚,然后站起来,大摇大摆地走到乌鸦面前:“你瞧瞧,我比你黑,还是你比我黑?”
乌鸦往溪水中一看,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飞走了。
【品味】
这个故事很有名,用来批评有些人只知道说别人,不知道看看自己。这个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所用的“人物”一个是乌鸦,一个是黑猪,都是一身黑的动物。用它们来表示所要说明的道理是十分恰当的。
第二、要大胆想象,写出“画”外之事。
一幅画只是生活场景的某一瞬间的再现,是静止的。而实际的生活是活动着的,是发展着的。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这些“活动”和“发展”有所想象。如果写作文只是表达画面有什么,人在干什么是不够的,也写不出好作文。
我们在看图的过程中,依据画面上的景、物、人进行巧妙的联想和推测,将原来活动情况、事件的发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作文才会有内容,有思想。就像前面的《放风筝》一文,不仅描绘清晰了画面,还讲出了画面背后的故事。
怎样去想象?就以《放风筝》为例说说。
例如:画面近处有几个人,首先必须得判断他们的角色:大人还是小孩。如果是小孩,就得让他们有小孩的言行举止。小姑娘抱着风筝站着,她应该会说什么?想什么?奔跑的小男孩会说什么?举风筝的小男孩会说什么?既然是放风筝,那么应该如何放呢?作者不能干巴巴的讲如何放,必须要通过图中人物的对话来体现,这样才合情理。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清楚,故事就自然精彩了。由此可见,真正的想象不仅要依据画面,还要依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还要懂得生活的一些常理。
请看下例
新 芽
湖北 赵小莉

野外,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啊,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
“叽叽叽”……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明媚的春光,秀丽的景色,把燕子也给迷住了。早晨,它们飞过小刚家的窗口,好奇地望着兄妹俩,好像在说:“小刚,你们站在窗前看啥?”
哦,一棵刚破土而出的新芽,吸引了兄妹俩。他们踮着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趴在窗前,看得多么出神。新芽的个儿真小,舒适地伸展着两片幼嫩的叶子,颜色嫩绿嫩绿的,那么可爱,是一夜春风把它催出土的。
兄妹俩看着新芽,红红的小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们多么希望新芽快快长大,快快开出美丽的小红花。他们情不自禁地对燕子说:“燕子啊,请你停一停,也看看这棵新芽。在春风里,在阳光下,它是那样生机盎然。你可知道,它是我们亲手种的!你可知道,我们对它充满着希望!”
【品味】
这幅画提供了一个窗户,两个孩子注视着花盆里的新芽,笑着,头上窗帘拂动,几只小燕子掠过。一看就知道,这幅画画的是春天的景象。
全文采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小燕子,写它们怎么入迷,怎么“好奇”,怎么和兄妹俩说话,这些都使文章充满了童心童趣和想象。
对于兄妹俩的描写,小作者注意了不仅写出了他们的神态,而且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看见的,赵小莉同学能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此时此景中,揣摩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段心理活动不仅贴切、自然,而且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编写对话,要符合情理。
就像《放风筝》的画面上一样,一般图画中只有人在对话的样子,并不见对话的内容。他们在说些什么?全靠你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对话的编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
1、合乎情节的发展。
对话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对话起到交代情节的作用。画面的景象只是情节中的一瞬间,此前发生过什么事,此后又将发生什么事。必须考虑周全。
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对话,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致。
2、合乎人物的性格。
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看图写对话也得考虑说话人的性格。急性子人说的话风风火火。慢性子人说的话慢慢吞吞;心地高尚的人说话令人钦佩,心灵肮脏的人说话令人厌恶……所以,编写对话时也应该合乎人物的性格,让读者听到人物说的话,就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还需要注意:在写看图作文时,写作者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画外,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展开大胆想象,写出图上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也可以将自己置身图中,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开想象来写,“我”是其中某一个人物,此时,一定要注意人物描写的合情合理性。
请看下例
买稿纸
江西 许玉林
星期天早上,我准备写作文,发现稿纸没有了,便上街去买稿纸。
我来到一家文具店,柜台里站着一位和蔼可亲的售货员阿姨。
看见我来到柜台前,阿姨热情地招呼我说:“小朋友,你买什么文具呀?”
我说:“我要买一本稿纸。”
阿姨又问我:“是300字一页的,还是400字一页的?”
我说:“400字一页的。”
阿姨说:“小学生写字要大一些,还是买300字一页的吧。”
我听了点点头,说:“谢谢您给我出主意,就买300字一页的吧。”
阿姨立刻从柜台里拿出一本300字的稿纸,又给了我一个塑料袋装上它。
我付了钱,向阿姨敬了个队礼,说:“再见!”
阿姨说:“欢迎你再来!”
【品味】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售货员阿姨是一位关心下一代的优秀售货员。
她和小朋友的对话也很热情,双方都很有礼貌。
这样的对话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从中任选一幅,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
其一
家庭文娱晚会

【提示】
既然是家庭文娱晚会,就要注意人物身份了,他们肯定是有说有笑,有唱有跳的。我们应该从静止的画面上,看到手舞足蹈,听到欢声笑语……
其二
放风筝

【提示】
一群少先队员在欢快的放着风筝。一个小男孩却捧着一只大蝴蝶风筝在发愁。
他为什么发愁呢?别人来帮助他了吗?他和同学们是怎样对话的?故事的结果如何?请发挥想象,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三

【提示】
六一节到了,这三位小朋友没有参加庆祝活动,而是在打扫教室。
他们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展“六一活动”?他们互相又说了些什么?请你好好想一想。
其四
不要摘花

【提示】
一位小妹妹正要摘花,一位大姐姐正在制止她。大姐姐是怎样劝阻的呢?小妹妹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从画面出发,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五

【提示】
这是一组连环画。左边第一幅有一个小男孩在水果摊边大吃水果,第二幅上这个小男孩正和小伙伴们诉说肚子疼,第三幅是小伙伴们正把他送往医院救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图一时痛快胡吃海塞。如果这么做,“真痛快”,就会变成“真不痛快”。
练习二
哪儿来的脚印

【提示】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打扫卫生。他们扫地的扫地,擦桌椅的擦桌椅,最后把玻璃窗也擦得干干净净。
可是,第四幅图的桌椅上却还有好几个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仔细看图后,写一篇习作,不少于200字。
练习三
看图写故事,注意写好“人物”对话。
小公鸡照镜子

练习四
鱼儿回家

根据画面内容和所给的开头,接下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续写
鱼儿回家
下过雷阵雨,天又放晴了。
冬冬和豆豆放学回家,路过一片蕃茄地,忽然听到“啪啦啪啦”的声音。
“不会是有人在偷摘蕃茄吧?”
他俩钻进蕃茄地看看。哈哈,一条、两条、三条……
哪里来的鱼呢?冬冬和豆豆,望着在小水坑里甩着尾巴的小鲤鱼,感到奇怪。
……
参考例文
鱼儿回家
广东 于 慧
……
哦,准是刚才那场大雨,使村里的鱼塘漫水了,一群群小鲤鱼顺水溜进了蕃茄地,雨一停,鲤鱼就回不了家啦。
“快,帮它们一下吧!”
他们赶快脱下上衣,做个网兜,把鱼儿一条一条送回了鱼塘。
小鲤鱼摇摇头,摆摆尾,好像在说:“亲爱的小朋友,再见!”
【阅读提示】
这篇看图作文赞扬了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冬冬和豆豆。作者还能根据图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得清楚明白。结尾以联想的形式写出小鱼的感激,从而赞扬了冬冬、豆豆的好思想。

佳作欣赏
佳作一
小鸭子得救了
北京 章化

一天,小鸭子一不留神,掉进了离岸不远的一个土坑里。小鸭子爬呀爬,怎么也爬不上来。只得“嘎嘎嘎”地喊救命。
这时候,小猴子听见喊声,急忙跑来。在河边散步的小象和小熊也赶紧跑了过来。怎么把小鸭子救出来呢?小猴眼珠一转说:“小鸭子,别害怕,我来救你!”说着,他拿竹竿伸到坑里,想用竹竿把小鸭子拉上来。可是竹竿又细又滑,小鸭子怎么也抓不往,小猴子急得直打滚。小熊说:“让我来想办法吧。”小熊从河里提来一桶水倒进坑里,想让小鸭子浮上来,可水太少,小鸭子哪能浮起来啊。看着小熊这么做,大家直摇头:“你这么提水,什么时候才能倒满啊!”站在旁边的小象说话了:“这样太费劲了,还是让我来试一试吧!”小象走到坑边,把长长的鼻子伸进土坑里,一下子就把小鸭子卷到坑外了。
看到小鸭子得救了,大家高兴极了,都夸小象厉害。
【品味】
在这个故事中,小鸭子掉进了“土坑”,所以上不来。就符合小鸭子的特点。如果换成小狗、小猫,就不合适了。
小熊倒水让小鸭子浮上来,也是考虑到鸭子的生理特点。
大象用长鼻子卷小鸭子,也符合大象的特点。
所以,这个童话故事编得合情合理。

佳作二
上学路上
上海 徐友文

初夏的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乐乐兴高采烈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从书包里掏出妈妈给准备好的香蕉,一边吃着,一边哼着歌曲儿,并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了身后。
这时,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姐姐走了过来,连忙阻止说:“小同学,不应该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如果有人踩上去,会摔跟头的。小朋友应从小养成讲卫生、讲公德的好习惯。”
乐乐听了,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说:“小姐姐,谢谢你,我再也不随手扔东西了,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说完,就转过身把扔在地上的香蕉皮捡起来扔到果皮箱里了。
小姐姐高兴地说:“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说完,他们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品味】
这是一个讲文明的小故事。
小作者记下小姐姐和乐乐的一段对话。小姐姐耐心的说服教育 ,使乐乐很受启发,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

佳作三
好事难做
甘肃 朱旦

马路宽阔整洁,两边的绿化带里,树木繁茂,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不谐调的画面——一束香蕉皮静静地躺在路边。
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朝这儿走来了。他们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对这块显眼的香蕉皮视而不见。这时,又来了一位小同学,他猫下腰,伸手捡起香蕉皮,准备往路旁的垃圾箱里丢。
“咦,那不是三(2)班的小丁吗?他什么时候思想变得这么好,来捡香蕉皮了?”一个孩子说。“这准是他自己扔的,要不怎么就他捡?”“就是嘛,还想假冒活雷锋呢!”“就是,就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
“你们弄错了,这香蕉皮不是我扔的。我觉得这香蕉皮掉在地上,万一行人小小心踩上它,就会摔一跤,所以我把它捡起来,不让它害人。”小丁听了急忙辩解说。“别再为自己狡辩了,我们一起走,为什么我们没看见,就你看见了?难道说,我们这么多眼睛,还抵不上你一双眼睛?”小丁被问得无话可说。于是,他们又说:“看看看,无话可说了吧,自个儿快点招供吧。”小丁是个急性子的人,听了以后憋了一肚子的气,正想发作,但是,敌不过对方人众嘴多,还是忍住了。
哎,真是好事难做!但是,难道因为好事难做大家就不去做了吗?有一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小丁也想大喝一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品味】
小作者对画面上小朋友之间的谈话作了合理的想象。尤其是捡香蕉皮的小男孩,对他的行动、语言和心理都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佳作四
让爷爷吃米饭
四川 黄 山

我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打开蒸饭锅一看,一碗米饭三个馒头。
米饭是我最爱吃的,一定是妈妈为我准备的。我端起米饭,向饭桌走去,看到爷爷坐在桌旁,我突然想起爷爷最爱吃米饭了,我走到爷爷身旁,两手端着这碗米饭轻轻地放在爷爷面前,自己拿起一个馒头吃起来,妈妈问我:“小华,今天怎么不吃米饭,你不是最爱吃米饭吗?”我说:“小声点儿!爷爷也爱吃米饭。”唉!这话还是让爷爷听到了,爷爷把饭碗推到我跟前说:“还是让给孙女吃吧!”我说:“爷爷吃我才高兴。”说着把饭碗又推回爷爷面前。爷爷又把饭碗推回来。我装出生气的样子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我生气了!”爷爷说:“好,好,我吃!”爷爷高兴地端起饭碗,妈妈高兴地称赞我真的懂事了。
【品味】
小作者根据画面,展开大胆的想象,给我们构思了一段“爱心”故事。生动地描写“我”把自己爱吃的米饭端给了爷爷,自己吃馒头的过程。在这个描述过程中,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突然想起爷爷最爱吃米饭”,并写了“我”、爷爷、妈妈三人之间的对话,很生动形象,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
根据上面图画,可否以《让爷爷先吃》为题作文呢?

词语积累
1、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1)各式各样(ABAC)
(2)家家户户(AABB)
2、我能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又鲜明又美丽。( )
(2)飞得很快。( )
(3)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 )
(4)声音清亮好听。( )
3、我会选词填空。
希望 愿望 失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 )。
(2)我远远地看着翠鸟那美丽的羽毛,真( )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我有一个美好的( ),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的 地 得
(4)她( )脸冻( )通红,手冻( )僵硬, 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载着燕子( )列车,带着人类( )友情驶向远方。
(6)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 )站在那儿。
冒着 踏着
(7)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料峭的春寒,(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4、我能在括号里填_七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史具体。
例:翠鸟-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1)翠鸟( )停在苇秆.上。
(2)小鱼( )把头露出水面。
(3)翠鸟( )注视着水面。

文化长廊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国内寓言故事:《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世界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等。

诗词赏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阅读理解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 千斤 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答一答
1、文中划线句子是谁说的?
_
2、全文一共有______ 个自然段。第_____ 自然段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这说明了什么?请在括号中打“√”。
(1)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2)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3)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5、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6、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