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达标训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达标训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6 14: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达标训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       
1.(2017·新疆)为了适应干旱环境,仙人掌的叶在进化过程中退化成针形,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实例中,与此不相符的是(B)
A.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为白色,春天换为灰色
D.枯叶蝶停在树上时像枯叶
2.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有许多著名景点。下列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涉及种群的是(C)
A.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2018·黑龙江)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C)
A.一个湖泊
B.一片草原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
D.一个池塘
4.(2018·四川遂宁)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该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

(第4题)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5.(2018·贵州遵义)如图所示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5题)
(1)若没有光照,则生态瓶最先出现的现象是金鱼藻死亡,进而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空气、水、阳光、温度等(至少写出2个)。
(3)生产者是金鱼藻,消费者是虾和螺蛳。
6.(2018·湖南娄底)2018年5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志愿者封闭生存370天后出舱。“月宫”一号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由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而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该系统内循环再生。我国此项技术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今后深空探测生命保障系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月宫”一号系统内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植物在系统中的作用有制造有机物,为系统内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维持碳-氧平衡。
(3)植物不可食部分、人的粪便和排泄物、生活垃圾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从而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腐生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假设“月宫”一号中携带的微生物中有硝化细菌,该细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此氧化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你认为硝化细菌应该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5)要维持该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平衡,长期稳定运转,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解析】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所以,要维持该系统内物质和能量平衡,长期稳定运转,最关键的因素是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人类与生态环境
7.(2018·江苏扬州)近十几年来,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A)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8.(2018·湖北天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9.生态安全已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有关我国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水葫芦引入我国后,疯狂生长,导致其他物种减少,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麋鹿原产于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重新引入国内,数量增加,属生物入侵
C.小龙虾从国外引进后,迅速扩散,对农田造成危害,其既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D.丹顶鹤一般在东北等地繁殖,在江苏沿海滩涂越冬,故可在越冬地采取保护措施
【解析】 麋鹿原产我国,重新引入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错误。

10.(2018·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第10题)
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B.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
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该生态系统可表示生物圈
【解析】 由图可知,甲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表示生产者,丙可以分解甲和乙,表示分解者,故B错误。
11.(2018·山东东营)如图所示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的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B)

   ①  ② ③ ④
(第11题)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导学号:55516001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图①中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故A错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图②中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故B正确;由图③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所以图③中的食物链为丁→甲→乙或丁→乙,故C错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所以图④中的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故D错误。
1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各类昆虫、鱼类、蛙、各种鸟类等动物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分解者。
(2)小冬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下列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所示(√表示有此类残骸)。请你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植物→蝗虫→鸟类(或植物→鱼类→鸟类)。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鱼类 蛙
蝗虫 √
鱼类 √
蛙 √ √
鸟类 √ √ √
(3)小冬认为西溪湿地中的野生植物太杂,应有计划地清除,并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你认为此举对提高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填“有利”或“不利”)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的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越高。
【解析】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分解者。(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共有4条食物链:植物→蝗虫→蛙→鸟类,植物→蝗虫→鸟类,植物→鱼类→蛙→鸟类,植物→鱼类→鸟类。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所以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鸟类或植物→鱼类→鸟类。
13.如图所示,图Ⅰ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Ⅱ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Ⅲ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 Ⅱ


(第13题)
(1)在图Ⅰ中,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丁。
(2)图Ⅱ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3)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虾类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底栖动物、海藻的数量将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图Ⅲ中A、B、C构成了图Ⅱ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B代表海藻。
【解析】 (1)图Ⅰ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丁表示二氧化碳。(2)图Ⅱ中包含大黄鱼的食物链有4条:海藻→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虾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虾类→大黄鱼。(4)由题意可知,图Ⅲ中的食物链是海藻→底栖动物→海龟,所以图Ⅲ中能量最多的B是海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