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黄冈市08秋季高三年级期末历史调考试卷评讲主讲人:黄梅二中 陈鹤鸣3.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社会,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政治影响长盛不衰,其原因之一是 ?A、B、C三个选项都犯了绝对化或者片面性错误?再看D项,正是由于研究者们的推动,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政治形势的需要,所以其影响才长盛不衰。 A.统治者改造了儒学并加以利用,得到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 B.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唯一可以利用的思想工具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扩大了儒家思想的政治影响D.研究儒学的学者众多,儒家思想不断发展D.研究儒学的学者众多,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选择题部分6.史学界认为,明清时期抑商政策从内部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阻滞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明清抑商政策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限制了商业经营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地位C.彻底否定了以增殖利润为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活动D.降低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劳动效率,生产规模严重缩小 ?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表现主要是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从内部看,这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资本的积累、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它强化了以农为本,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使中国社会政、经、思想等趋于保守、落后,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A项是抑商政策的表层结果或表现。? C项“彻底否定”的表述欠准确。? D只是从生产的角度阐述抑商的后果,而且说“生产规模严重缩小”也不符合史实。?启示:重视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例1、(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I)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7.鸦片战争后,清廷大小官员曾分析过战争失败的原因,其中,代表皇帝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充分说明耆英A.认识到了中西方制度对比的巨大差距B.认清了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C.认识到了敌强我弱的现实,看到了“我弱”背后的深刻根源D.认识到了腐朽的旧官僚体系不适应时代的潮流?耆英的观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官民深刻的矛盾,其二是敌强我弱,由此可以很快地排除A、B、D三个选项。那么这一题为什么会有很多同学做错呢?并且其中相当的一部分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关键在于C项的后半句。看到了“我弱”背后的深刻根源。在我我们的固有思维里:① “我弱”的根源只能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而不是其它。其实,官民矛盾的实质就是阶级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深刻社会危机,当然是我弱的根源之一。②耆英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者之一,没给我们留下好印象,是腐朽清王朝的官员代表,他怎么会有正确的认识呢?由于此,很多同学排除了C项,而选了D项。?启示:解题时要根据材料,独立思考,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坚持科学精神。 例2、(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I)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 C、李鸿章 D、严复 ?10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一论断的依据是A.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B.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C.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对帝国主义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直接的反帝行动,甚至还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在反帝方面也有历史功绩呢?主要就是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庭”。解这一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当时清朝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联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去掉了这个工具,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在此之后,帝国主义扶持的北洋军阀、蒋介石都没有真正掌控中国全局。?11.新文化运动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这一口号的正确理解是A.彻底否定孔子及其儒家学说?这一题主要要理解这个口号提出的背景、目的。吴虞于1918年受《狂人日记》的影响,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所以这是从伦理道德范畴进行的反封建斗争。B.反映了新文化倡导者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倾向C.打倒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D.要求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启示:①重视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
②重视对一些形象性语言表达出的历史观点的理解
③重视课本,重视基础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第10题第11题给正在上新课的高二学生做,正答率要高得多,因为课本对这两个问题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A项的错误有:这个口号并不仅仅针对孔子个人也不全指儒家学说,彻底二字并不准确。? B项的错误是:这个口号并没有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因而扩大了其影响。? D项的错误在于扩充了这个口号的内涵,因为口号本身并未涉及民主科学等内容。例3、(08全国文综I)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例4、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是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例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B、实行君主立宪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17.下列哪一部纲领文件,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又树立资本主义原则,基本上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抓住题中的三个限制语,熟悉选项中的历史文献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启示:要重视对历史名词、历史概念的深入理解完整的认识。例6、(08广东文科基础)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以来的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独立宣言》不存在反封建问题,? 《权利法案》只是侧重于限制王权,确立英国的政体,不是一个全面的反封建纲领。?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否定了封建制度,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将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从政治经济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利益,体现了革命目的。? 《拿破仑法典》主要是从经济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并确立资本主义法律规范。解答这一题实际上要求我们对君主立宪派对大革命的贡献——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初步改造要有正确的认识。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本次考试的两道材料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很长,文字阅读量很大,做这样大段的材料题,有些同学往往存在几种误区:①一看到大段的材料就头疼,根本不去阅读材料,凭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
②没有耐心看材料,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带着对材料的一些模糊认识答题
③花了很长时间阅读材料,却读不出个“所以然”来,依然是云里雾里,凭感觉答题。
这都不是正确的方法,解答此类较长的材料题,较科学的方法是查读法。其基本步骤是:
①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②泛读材料,抓住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段落大意,同时对一些明显的有效的信息用横线做上记号
③结合每个问题,精读材料,找出完整的信息
④调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答题要点,规范表达非选择题部分 (1)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急剧增长的原因。(6分)
(2)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12分)
(3)简要指出唐宋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2分)第一步:看清三个问题:第二步:泛读
抓住每段材料的中心,对一些明显有效的信息作记号原因?
影响?
意义? 下面我们一起按照这种方法来解答21题2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唐宋时期经济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边界,它对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和生产的刺激作用持续了长达五百余年的时间,从约600年一直到1300年。
唐宋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急剧增长。隋唐军队对中国南部的控制以及进军越南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铺平了道路。在越南,他们接触到了早熟稻米,这一新品种能使耕种者每年收获两季。在华南肥沃的土地上栽种早熟稻之后,很快就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同“伊斯兰家园”一样,中国的唐宋王朝从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方面获得巨大利益。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重铁犁,给黄牛(在北方)和水牛(在南方)套上挽具以帮助整伤土地。他们用粪肥和堆肥来提高土地的肥力,组织修建大量的灌溉系统,不仅包括水库、堤坝、水闸和运河,还有由畜力或人力带动的卿筒和水车,引水灌溉。人工灌溉使得山边坡地都成为可耕的新土地,因而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潜能。唐宋经济发展的国际意义引进早熟稻与唐宋农业增长的关系唐宋农业增长的具体原因 农业生产的提高带来了显著效果。……汉朝灭亡之后,中国人口在600年降至约45)00万的最低点。到800年,人口数量增加到5000万,两个世纪之后增加到6000万。到1127年,当女真人征服宋朝北半部时,中国人口已经突破1亿大关,到1200年达到1. 15亿。这一快速的人口增长既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也是以隋唐时期修建的交通网络为基础的食物分配体系的反映。
(在日益增加的粮食供给下)唐朝时期,帝国都城长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居民200万。宋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3世纪末,南宋都城杭州居民人数超过100万。他们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馆、妓院、乐坊、戏院、娱乐会所、园林、市场、作坊,以及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漆器及其他商品的商铺。像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一样,杭州的居民遵守独特的地方习俗。例如旅馆通常有数层,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使用高层或者低层的房间,那些只想喝一杯茶或两杯酒的人坐在邻街的楼层上,而那些打算彻夜狂欢的人则选择较高的楼层。
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另一个结果。早熟稻米的大量增收,使许多耕种者能够种植蔬菜和水果在商品市场上销售,然后购买廉价的稻米。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有时间和精力使作物长势良好,并把他们收获的产品输出到遥远的地区进行交易。例如到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就进口稻米,而在这里的土地上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这 些在北方市场上可以高价出售的经济作物。事实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的程度,以至于政府竟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唐宋的城市发展农业增长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联系唐宋农业生产增长与人口增殖的关系
随着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增长,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这也许是想通过MOP强家族内部的团结来保持家族的财富。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而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佑,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1)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急剧增长的原因。(6分)
(2)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12分)
(3)简要指出唐宋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2分)农业增长与社会结构的联系2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唐宋时期经济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边界,它对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和生产的刺激作用持续了长达五百余年的时间,从约600年一直到1300年。
唐宋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急剧增长。隋唐军队对中国南部的控制以及进军越南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铺平了道路。在越南,他们接触到了早熟稻米,这一新品种能使耕种者每年收获两季。在华南肥沃的土地上栽种早熟稻之后,很快就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同“伊斯兰家园”一样,中国的唐宋王朝从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方面获得巨大利益。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重铁犁,给黄牛(在北方)和水牛(在南方)套上挽具以帮助整伤土地。他们用粪肥和堆肥来提高土地的肥力,组织修建大量的灌溉系统,不仅包括水库、堤坝、水闸和运河,还有由畜力或人力带动的卿筒和水车,引水灌溉。人工灌溉使得山边坡地都成为可耕的新土地,因而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潜能。唐宋经济发展的国际意义引进早熟稻与唐宋农业增长的关系唐宋农业增长的具体原因①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 ②新的农业技术 第三步:精读
带着第一个问题,由泛读的结果可知在第2、3段里找,精读第2、3段,不难发现参考答案的前两个得分点 农业生产的提高带来了显著效果。……汉朝灭亡之后,中国人口在600年降至约45)00万的最低点。到800年,人口数量增加到5000万,两个世纪之后增加到6000万。到1127年,当女真人征服宋朝北半部时,中国人口已经突破1亿大关,到1200年达到1. 15亿。这一快速的人口增长既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也是以隋唐时期修建的交通网络为基础的食物分配体系的反映。
(在日益增加的粮食供给下)唐朝时期,帝国都城长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居民200万。宋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3世纪末,南宋都城杭州居民人数超过100万。他们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馆、妓院、乐坊、戏院、娱乐会所、园林、市场、作坊,以及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漆器及其他商品的商铺。像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一样,杭州的居民遵守独特的地方习俗。例如旅馆通常有数层,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使用高层或者低层的房间,那些只想喝一杯茶或两杯酒的人坐在邻街的楼层上,而那些打算彻夜狂欢的人则选择较高的楼层。
根食产量增加产生了另一个结果。早熟稻米的大量增收,使许多耕种者能够种植蔬菜和水果在商品市场上销售,然后购买廉价的稻米。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有时间和精力使作物长势良好,并把他们收获的产品输出到遥远的地区进行交易。例如到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就进口稻米,而在这里的土地上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这 些在北方市场上可以高价出售的经济作物。事实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的程度,以至于政府竟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唐宋的城市发展农业增长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联系唐宋农业生产增长与人口增殖的关系
随着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增长,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这也许是想通过MOP强家族内部的团结来保持家族的财富。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而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佑,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1)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急剧增长的原因。(6分)
(2)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12分)
(3)简要指出唐宋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2分)农业增长与社会结构的联系 (1)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急剧增长的原因。(6分)
(2)分析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12分)
(3)简要指出唐宋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2分)第一步:看清三个问题:第二步:泛读
抓住每段材料的中心,对一些明显有效的信息作记号原因?
影响?
意义? 第三步:精读
带着第一个问题,由泛读的结果可知在第2、3段里找,精读第2、3段,不难发现参考答案的前两个得分点第四步: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善答案问题②的解答方法同上一样,精读4、5、6、7段,归纳出4个要点,以此类推,解答最后一问。③政府对 农业的重视并推行有利农业生产的政策 (2)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城市化;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强化了父权制社会结构。
(3)刺激了亚洲地区的贸易和生产总结与反思(整理试卷)3、注意历史常识的积累
近几年高考考查了“年号谥号问题”、“纪年法问题”、“阴阳”的地理方位问题,本次考题第一题也属于考查历史常识问题。4、关注课改新理念,关注史实研究成果,培养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5、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努力提高阅读能力6、做好错题整理工作,避免犯同样的错误1、注重基础,抓住主干,落实课本2、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注意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历史知识
高考命题在原则上上是非常关注现实问题,也不回避重大热点的,本次调考就考了“改革开放”、“经济危机”等热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