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鹤楼送别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6 17: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谊”和“暂”,形近字辨析“暮”“幕”和“唯”“维”;查词典理解“脍炙人口”、“誉满天下”;? 推敲词语“依依惜别”和“杨柳依依”中“依依”的含义,区别“伫立”和“站立”,“凝视”和“看”,探究用词的准确,并积累一些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将故事与古诗对照阅读,通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熟读成诵。 3、?拓展阅读送别诗,选择一首,模仿课文来写一写文包诗。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诗导入? 整体感知
1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中读过许多古诗,其中就有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课件出示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送别诗。(板书“送别”)通过诗句及题目中的内容,你了解到谁送别谁?在哪儿送别?(板书“黄鹤楼”)
?
2、介绍黄鹤楼。
师:请看,这就是黄鹤楼。(出示黄鹤楼图片)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它楼高50多米,俯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黄鹤楼飞檐凌空,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传说中还有神仙在此乘鹤而去,所以称黄鹤楼。
师:文中有描写黄鹤楼的这样一句话,(出示:)谁能读出他的雄伟?(指名读、齐读)——评价
穿插资料: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经过一番交谈,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好友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那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齐诵
3、师:于是乎,就又有了我们这篇课文,看板书(黄鹤楼送别)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其它课文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吗? 生:这是一篇文包诗。 师:回忆一下,你学过这样的文包诗式的课文吗? (生回忆) 师:我们学过的文包诗还真不少。同学们,“文包诗”这种类型的课文有什么特点,大家怎样学习呢? 生各抒己见 师:对,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
二、三读课文,初感深情
?
1、师:同学们,请轻轻地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读通顺句子,借助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样子都很专注,读书就应该这样沉下心来投入进去,一字一句读仔细。课文读完了,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评价:概括课文内容就要抓住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来概括。
3现在请同学在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然后读给同学们听。
评价:找得准确,字音准确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不舍)
?
4、师:不舍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就连世间万物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词语:
?
(1)(出示“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师:谁来读?(指一学生读) 师:这五个词语都是描写景物,的读着这几个词语,你会看到什么景物?(生想象,师评价:从你的描述中,老师认为你已经理解了这些词语,其他同学理解了吗?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几个词?让大家在你的朗读中再看看这些美丽的景物。
师:让我们再一齐读一读吧,注意边读边想象。(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上134页的画面,这就是繁花似锦的三月,除了这些词语,你还可以用那些词句描绘眼前的景物?(生交流)
师:老师也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请看:百花盛开、五彩缤纷、桃红柳
绿、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百花争春 百花争艳? 春水盈盈
评价:勤读书,多积累,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 (2)师:接着看这几个词语,(出示“依依惜别、永世不绝”)。理解这两个词吗?谁来说说? 生:“依依惜别”就是依依不舍的意思。“永世不绝”就是永远也不断绝。 师::你真会理解!同学们,谁跟谁依依惜别呀? 生:李白和孟浩然。(师适时板书) (3)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这首诗广为流传,人人称赞,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出示“脍炙人口”)把字音读准确
(4)出示:(仰望 远眺 凝视)请同学们读一读,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而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谁来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看的?
评价:你瞧,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关于看的词语。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词语。(生读词语) 5、师:听了大家读词语的感情真是有滋有味,那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读得也很棒。
6、课文在描述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时,共写了两个场景,请你快速的朗读课文,说说是哪两个场景?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第一个场景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吗?(饮酒饯行,饮酒话别……)(相机板书:饮酒饯行)那第二个场景写的又是什么呢?(李白站在江边目送朋友远去,吟出了一首诗)(板书:吟诗送别)
3、师: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饮酒饯行的情景吧。这几个月来,李白和孟浩然形影不离,饮酒作诗,今日,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呢?轻轻地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依依惜别。)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会学习!(师边说边板书:依依惜别)
师:“依依惜别” 就是说他们——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指名读)
4、师:太多的不舍融汇到了这个词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更真切的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谊。谁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课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师:这段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字——藏,“藏”的是什么?
?? (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
??? (2)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你从哪些词句看出他们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说说自己的理解。
(抓住“有意”“不去触动”“一会儿……一会儿……”)
(3)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欣赏风景,而是---
(4)师:真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这良辰美景,这万般不舍,都化作了这两段话。谁来读出这一份情谊?(读得较为深情)
评价: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谁来带着这份不舍之情再读读这两段话。指名读
(5)师:如果是在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做什么呢?
师: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藏”啊!一起读,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离情!
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谊,在离别之际两人饮酒饯行,心中充满不舍,此时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二个场景----吟诗送别
?
                第二课时  
一、紧扣文眼,轻轻走进惜别之境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一读课题。课文讲谁送谁?
?? 生: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
2、师: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呢?轻轻地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依依惜别。)
师: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师边说边板书:依依惜别)
3、师:“依依惜别” 就是说他们——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指名读)
4、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谊。谁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课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师:这段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字——藏,“藏”的是什么?
?? (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
??? (2)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你从哪儿看出他们不愿意让对方知道?
(抓住“有意”“不去触动”“一会儿……一会儿……”)
(3)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欣赏风景,对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4)师:这依依惜别之情怎一个藏字了得啊!都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今天看来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这良辰美景,这万般情思,都化作了这两段话。谁来读出这一份情谊?(读得较为深情)
(5)师:如果是在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做什么呢?
师: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藏”啊!一起读,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离情!
二、品语言,深层理解深情厚谊
(1)师: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课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
(2)师: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
(3)师: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不仅读懂李白的话,更读懂李白的心。说说你从哪儿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敬仰——六个“您”,“孟夫子”“敬仰”“请”“兄长、老师”)
(4)师: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老师!)
师:谁来读李白的话,读出李白对“兄长、老师”这份尊敬。(读得真切)
(6)师: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
(敬仰孟夫子的人品、诗篇。)
A师: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写了不少好诗,其中有一首《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吟诵,谁来背一背?
师: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B师:李白不仅敬慕他的诗篇,更敬仰他的——人品!
师:李白还曾经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
(课件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自由读一读,结合注释,想一想,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样的人品?
(胸怀磊落,飘逸洒脱。抛弃荣华富贵,远离官场,不羡权贵。
远离世俗,淡泊名利。)
师:就是这样一位风流潇洒、不羡权贵,有着高洁人品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敬仰呢?(引读《赠孟浩然》)
(7)师:其实,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他们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一对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知己!
师:现在,你就是李白,面对着即将离你而去的兄长、老师、知己,真诚地表白出你的敬仰之情吧。(指名读)
(8)师:我们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深深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
(不舍)从哪儿体会到的?
(“何日才能再见面”)
师:是啊。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带着这种感受,你再读一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读出了离情)
师:我听到了一份淡淡的伤感。(师范读后齐读)今天,您就要顺江……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
(还有深深的情,深厚的友谊,不舍,留恋。)
(9)师: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切的一切,尽在这酒中。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李白的话。(齐读)
(10)师: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课件出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齐读)
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永世不绝”,既是说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更是说——
生: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师:好一个“天长地久”!能读出这份深情厚谊吗?(生读,声情并茂,“永世不绝”,铿锵有力,字字入心)
师:好一个“永世不绝”!同学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也成了他们的知己,现在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李白,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孟浩然,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这浓浓的离情别谊吧!
(配乐分组朗读李白孟浩然的对话。)
三、巧补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1)音乐继续,师背第四节:“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2)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这小节?(指名读)
师:知道什么叫“伫立”吗?
(久久地站立。)
师:“伫立”前面还有个词——依然,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是啊,李白对孟浩然的情就在久久伫立的身影中,就在默默凝视的目光中,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岸边的李白,相信此时你的心情会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会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心里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想一想。(生闭目凝思)
四、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
(1)师:真是烟花含情,孤帆载谊。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全诗,齐读)
(2)师:学到这儿,这首诗的意思大家懂了吗?
生:懂了。
师:老师考考大家。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
(“到,去”)
师: “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
师:“孤帆”呢?
(一只船。)
师:老师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江面宽广,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只船吗?那么李白为什么说“孤”帆呢?
师: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配乐齐读、个读,声情并茂)
(3)师: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游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着浩荡的江税,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
生接:李白、孟浩然
师: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
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
(点击隐去字幕,生面对长江画面深情吟诵)
师(深情吟诵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稍作停顿)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