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22张PPT+练习):第8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22张PPT+练习):第8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6 18:36:29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PART TWO第二部分 七年级·下册第8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
光的折射考点一 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a]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沿    传播。?
2.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射击瞄准、排队看齐等。
3.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    。?
4. 小孔成像的特点:像是倒立的实像。直线光源【提醒】光源必须是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反射光的物体不算。光沿直线传播必须满足介质是同一种均匀物质。考点二 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a]1.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举例:①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②潜望镜的应用;③通过平面镜观察物体;④倒影。考点三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a]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 光路具有    性。?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可逆【提醒】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决定的,因此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考点四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a]反射类型:反射可分    反射和   反射。?镜面漫平行杂乱散漫光的反射定律考点五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a]1. 平面镜成像原理:     。?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中成    、    的虚像;像和物到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 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反射正立等大相等垂直不能【提醒】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考点六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a]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
2. 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实例: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面处弯折;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等。斜射光的折射考点七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a]1.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根据光路的    性可知,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
2.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    的夹角。?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可逆大于法线考点八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a]  例如,蓝天飘着白云,我们向清澈、平静的池塘看去,仿佛鱼在白云中游动,你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
的    形成的;而看到的水中鱼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1)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相同之处: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成像原理不同。
(2)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反射折射浅考点九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a]1.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凹透镜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
2. 凸透镜对光线起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    作用。?
3. 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符号是   ;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符号是   ;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符号是   。?
4. 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成像的性质是    、    的    像。放大镜成像的性质是    、    的    像。幻灯机成像的性质是    、    的    像。?
5.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能在视网膜上成    、    的     像。
      相当于光屏,其上有感光细胞。?
6. 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     、     和    。?厚薄薄厚会聚发散f物距u像距v倒立缩小实正立放大虚倒立放大实凸透镜倒立缩小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考点十 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2f)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a]  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装置如图8-1所示:
图8-1
(2)注意:开始时应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处于       ,并使三者正对。?同一水平高度2. 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要规律考点十一 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a]1.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前后径前前后径后面【提醒】瞳孔在光线强时会变小,光线弱时会变大。考点十三 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c]1. 保护视力要提倡“二要二不要”。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约    厘米。?
(2)连续看书或写字     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最好是看看远处的绿草和树木。?
(3)不要在     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4)不要躺在床上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2. 异物进入眼睛,千万不要用手揉,这样会损伤角膜,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使异物随眼药水和眼泪流出。331小时光线暗弱探究一 光的直线传播例1 如图8-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
图8-2C例2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8-3所示,圆筒
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8-3
[点拨] 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A变大【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探究二 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例3 [2018·嘉兴]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图8-4B例4 图8-5是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8-5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蜡烛的像可以由光屏承接
D. 该实验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B例5 图8-6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图8-680°向右探究三 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例6 如图8-7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图8-7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
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直线反射折射探究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眼球的成像特点例7 科学家对人眼球进行了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结构示意图(如图8-8甲所示),并根据眼球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8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透镜、白纸板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看见一清晰的烛焰的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4视网膜实像(3)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晶状体的曲度凹透镜高效课时训练(八)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
/
一、选择题
1.[2018·德州] 如图K8-1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
/
图K8-1
2.如图K8-2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
/
图K8-2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3.[2018·扬州]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4.[2015·金华]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5.[2015·宁波]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K8-3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
/
图K8-3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6.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K8-4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在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
/
图K8-4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7. 图K8-5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图K8-5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8.[2018·绵阳]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9.[2016·绍兴]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舟山] 图K8-6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图K8-6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了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1.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K8-7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
图K8-7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2.[2018·台州] 如图K8-8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图K8-8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13.[2015·台州] 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
/
图K8-9
A.图甲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的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图丙中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图丁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14.[2015·宁波] 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K8-10所示。可以判断 (  )
/
图K8-10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5.[2016·金华]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图K8-11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I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
图K8-11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16.如图K8-12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
/
图K8-12
二、填空题
17.[2015·南京] 如图K8-13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
图K8-13
18.一束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路如图K8-14所示,则折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光由    射向另外一种物质。?
/
图K8-14
19.[2018·杭州]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K8-15所示的实验。
/
图K8-15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20.[2015·绍兴] 如图K8-16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2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
图K8-16
三、实验探究题
21.[2015·苏州] 利用如图K8-17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图K8-17
(1)实验时应选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步骤(2)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2.[2015·湖州]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小明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K8-18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
图K8-18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K8-19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
图K8-19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自主招生
23.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K8-20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画出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
图K8-20
24.小芳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她首先完成仪器装配(如图K8-21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
图K8-21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使烛焰、凸透镜和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把蜡烛向上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C点处,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清晰的像,这时像的特点是        。?
(3)通过模拟实验可知,人的眼睛在观察如图K8-22甲所示的手表时,眼球内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
/
图K8-22
25.现手边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小王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 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 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K8-23所示。
/
图K8-23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选填“A”或“B”)凸透镜。
(2)小王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 凿壁偷光、井底之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杯弓蛇影和猴子捞月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D [解析]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4.A [解析] 湖面相当于镜面,小燕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大小不会改变。
5.A 6.B
7.B [解析] 在没有装水的池中,根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知在标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在装水的池中,从杆的顶端射过来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在空气中的入射角,即折射光线会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光线)更靠近标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短。
8.A [解析] 要想看到镜中的鞋,就要使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进入人眼。由答案图可知,当原地下蹲时会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
/
设能看到鞋的高度为h,由三角形相似可知,无论距离远近,h=2h0,小明看不到镜中的鞋,则他的身高大于h,无论靠近或远离镜面,均无法看到镜中的鞋,故B、D错误。站在原地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始终低于眼睛,无法看到镜中的鞋,故C错误。
9.D
10.D
11.A [解析] 无水时光束沿直线传播,光斑在S处;当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束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因此此时光斑在S点的下方;当水位升至b位置时,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际光斑在S点,但光斑发生反射又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后,人看到的是光斑在水中折射后形成的虚像,在S点的上方。
12.C 13.C 14.A 15.C 16.C
17.同一直线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倒立
[解析]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18.OA OB 玻璃
[解析]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判断PQ为法线,CO、OB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得图中C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MN为分界面。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光是从玻璃射向空气的。
19.(1)40° 
(2)不能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120°
20.下降 形状
21.(1)较薄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后
(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2.(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解析] (1)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 到某一值时,可能会发生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
(2)据(1)的猜想可知,若猜想正确,即该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会出现光斑消失的现象。
(3)据上面的规律不难看出,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增大到某种程度时,折射光线会消失;而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23.如图所示
/
24.(1)光屏 
(2)倒立、缩小的实像 
(3)D
25.(1)B (2)①大 
(3)不全面,应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进行试验(或只记录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和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