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习目标检测
初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开卷。)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不要错位和越界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本大题后面的表格内。)
1、右图所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了纪念(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右表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个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
时 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北京条约 约40万平方千米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3、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5、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右图人物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保种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实业救国
7、戊戌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挽救了民族的危亡
C、废除了科举制度 D、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8、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 )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9、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沪铁路 D、平汉铁路
10、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
A、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也不卫生
C、革命了,所以对人要尊重 D、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改变社会风俗
12、“大家到这所学校(见右图)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 )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培养将军的摇篮
13、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旅游的热点。假如你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 )
A、井冈山 B、晋冀鲁豫 C、沂蒙山 D、陕北
14、为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谱曲,周恩来亲自为他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音乐家是 (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鸿 D、侯德榜
15、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6、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六周内共杀害中国人多少以上? ( )
A、10万 B、20万 C、30万 D、40万
1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下列哪项不是其真实意图 ( )
A、尽力争取和平 B、准备推卸发动内战的责任
C、假和平骗取民心 D、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18、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
A、标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9、读右图,指出被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1949年1月,获是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北平 B、锦州 C、南京 D、上海
二、辩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21、22小题各6分,第23、24小题各3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分)
错误:《马关条约》
理由: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2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确定当时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党的总书记。(6分)
⑴ 错误:
理由:
⑵ 错误:
理由:
2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这次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敌人第五次“围剿”实现战略转移。北伐开始时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学良。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便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6分)
⑴ 错误:
理由:
⑵ 错误:
理由:
23、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关于“洋务运动”的探究活动。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你认为谁的说法是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24、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国民党残余部队势力退往海南岛。(3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12分,26题10分,共22分。)
25、材料一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2分)
(2)材料一中的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材料二: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⑵、“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的信息。下列不束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2分)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3)、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发现在6月3日前后这场运动的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 请用一、二句话说明理由。(2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本题有2小题,各10分。)
27、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右图是1936年12月12日《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分)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这一历史事件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4)这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作用?(4分)
28、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声声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一篇著名碑文。请回答:
(1)、这篇碑文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3分)
(2)、这三个重要的年代,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3分)
(3)为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只要说出一个重要事件即可)(2分)
(4)、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初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B D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C C A B B A
二、辨析题:4小题,第21、22小题各6分,第23、24小题各3分。共18分
21、错误:南京 理由: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错误:毛泽东 理由: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第一任书记。
22、错误:为了摆脱敌人第五次“围剿”实现战略转移。理由: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错误:张学良。理由: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23、错误: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因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4、错误:海南岛 理由:国民党残余部队势力退往台湾岛
三、材料解析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5、(1)洋务运动(2分);(2)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对丁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3)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2分),辛亥革命(2分),新文化运动(2分,答五四运动或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亦可得分共4分)。
26、⑴、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⑵、(D);(3)、6月3日前运动的的重心城市是北京,斗争主力是青年学生,6月3日后运动的的重心城市是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3)会。因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等符合题意的内容。)(2分)
四、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各10分)
27、(1)九一八事变。(2分)
(2)B (2分)
(3)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2分)
(4)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分)
②它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2分)
28、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而进行斗争。
(4)、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陈独秀 李大钊 《新青年》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北京大学学生的游行队伍
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