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30张PPT+练习):第37课时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30张PPT+练习):第37课时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26 19:14:50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PART SIX第六部分 九年级·下册第37课时 生物与环境考点一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a]。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1. 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们的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2.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
3. 种群密度即在一定的范围内        ,?它是种群中最基本的特征。
4. 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
5. 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叫做生物群落,简称    。形态结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物个体的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6. 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中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层、    层、    层和苔藓、地衣层。分层使植物有效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7.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所以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灌木草本形态结构生活方式考点二 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c]。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
最大的生态系统[a]。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c]。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a]1.      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3.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     和    ,以及作为    、    和
      的各种生物。 ?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生物圈物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4. 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如下:(1)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              。?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群落生产者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5.       和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箭头所指的方向为     的方向。食物链越短,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    。能量是    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的,
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      。?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越多单向不断循环的考点三 理解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b];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
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a]1.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该生态系统中的    、    和    的种类和
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      ;?
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叫         。?
2.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生态系统的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       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3.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复杂多自动调节能力简单少自动调节能力限度4.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具体有     、    、海啸、     、雷电、火灾、    、滑坡、泥石流等。?
5.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的特点:这些因素都可使生态系统在      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但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      ,而且在      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6.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     、农药化肥、      、生活废水、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火山喷发地震水旱灾害台风短时间不高地理分布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探究一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例1 [2015·金华] 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
A. 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 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 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答案】C
【解析】 A、B、D不符合种群的概念,都不止一种生物。[点拨]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2 台州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37-1),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
图37-1
A. 种群 B. 植物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B例3 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 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
B. 衢州烂柯山中的所有松树
C. 开化古田山的所有生物
D. 龙游石窟中的所有微生物C例4 如图37-2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图37-2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 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探究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消费者体内,再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点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生产者。分解者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从而促进物质循环。例5 [2015·杭州] 如图37-3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
(2)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图37-37鹰分解者光合作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环境【解析】 (1)图中共有七条食物链,指向鹰的箭头有两个,表示鹰作为消费者的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2)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为分解者。(3)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为贮存在绿色植物中的化学能,以此流入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点拨]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在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例6 与图37-4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图37-4
A. 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 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 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 该生物有细胞核【答案】D
【解析】题图中的生物为食用菌的一种,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例7 下列选项最符合图37-5图意的是 (  )
图37-5
A. 生物群落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答案】D
【解析】该图中出现了太阳、植物、小虫、小鸟和微生物等所有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总称为生态系统。例8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7-6
A. 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 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 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例9 图37-7为生态系统中的碳(二氧化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面关于此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7-7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答案】C
【解析】生产者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可以确定甲为生产者,而物质循环是以食物为载体进行的。例10 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 闭舱中走出(如图37-8甲),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 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 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D. 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CD(3)如图乙是“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请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用箭头将其补充完整。
图37-8【答案】(3)【解析】食物链的书写以绿色植物为起点,将各种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食物链一般不包含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例11 图37-9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的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37-9
(1)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鼠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随着鼠的捕食过程,食物的      进入它的体内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图1中生物过程    (填序号)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4)图2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5)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煤和石油的用量剧增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一例低碳生活方式:          。?生态因素物质和能量①蛇少开车或少开灯(合理即可)探究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12 [2015·台州]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箭环蝶长期有规律的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 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 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 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 5%白酒(溶质为酒精)、0. 5%蔗糖水、0. 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下表。AC(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37-10),你的解释是   。?
图37-10
(4)若配制0. 5%的食盐水4千克,需食盐    千克。?[点拨]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由于重力作用,绳子底端白酒溶液多0.02【解析】 (1)箭环蝶的有规律爆发,会对竹子起到定向选择作用,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箭环蝶可以使竹子在来年长得更繁茂,但是环境若发生改变,可能就会出现别的结果,所以箭环蝶与竹子之间不可能达到完美程度,;通过箭环蝶的自然选择,竹子的一些有利变异会保存下来;箭化蝶和竹子的这种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是箭环蝶聪明造成的。
(2)实验的变量是食物,又因为在白酒的绳子底端箭环蝶的数量最多,所以假设是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
(3)白酒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在绳子的底端最多,所以箭环蝶都会在绳子的底端取食。
(4)需食盐是0.5%×4=0.02千克。例13 小明制作了如图37-11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
图37-11
A. 水草数量 B. 小鱼数量
C. 螺蛳数量 D. 微生物数量【答案】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水草数量。例14 [2015·温州]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1)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金鱼有性(3)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 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 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 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 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 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BDE【解析】金鱼属于鱼类,而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这种由两性细胞结合来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高效课时训练(三十七) 生物与环境
/
一、选择题
1.近几年,由于济宁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图K37-1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
/
图K37-1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3.[2016·宁波] 如图K37-2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图K37-2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4.2014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K37-3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
/
图K37-3
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5.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6.[2017·湖州]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Ⅴ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图K37-4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简图,其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图K37-4
A.A是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B是消费者,它和C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C.C是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正常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D.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8.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的原因不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替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二、填空题
9.某城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还在湿地养殖鱼、虾、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图K37-5。
/
图K37-5
(1)在图K37-5人工湿地所列举的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3)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湿地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开始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上述例子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10.据《衢州晚报》报道,衢州市深山县引进并试种了名为“竹稻”的粮食新品种,竹稻是青皮竹与水稻杂交所得,它们的生殖细胞能进行染色体配对,形成受精卵,从而发育成竹稻种子。请回答:
(1)青皮竹与水稻杂交得到竹稻,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若某竹稻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K37-6所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竹稻属于    。写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链  。?
/
图K37-6
11.[2015·金华] 生活小窍门: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田螺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水作用,并且田螺的排泄物能够为水草的生长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图K37-7
(1)田螺的加入增强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2)水草能进行    ,为金鱼提供食物和氧气,有利于金鱼更好地生存。?
12.[2015·宁波] 如图K37-8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
图K37-8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13.[2016·德州]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域污染。现在人们想到了一种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置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一、图二所示)。植物利用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请回答问题:
/
图K37-9
(1)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2)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3)根据图二,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    ,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14.[2018·扬州]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五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五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三是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其结果如下:
/
图K37-10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每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大鱼
小鱼
78
96
B
河蚌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小鱼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根据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以A、B、C、D、E代表五种生物),完成表中信息:①    ,②    。?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河蚌属于鱼塘生态系统中的    。?
(3)如图K37-10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中有   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              就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的,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4)生活中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喜欢吃小鱼的人更多了,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15.[2016·嘉兴] 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K37-11所示。
/
图K37-11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自主招生
16.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鳙鱼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2)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变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17.如图K37-12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图K37-12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中;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是①④⑦。
3.C
4.B [解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形式传递。
5.B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丙0.51、乙7、丁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6.C 7.B
8.D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与其调节能力的大小无关。
9.(1)鱼、鸭
(2)通氧气(或“通空气”)
(3)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通入氧气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会大量繁殖,提高分解的效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不打破原来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下,各种生物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0.(1)有性
(2)生产者 竹稻→鼠→鹰
11.(1)自动调节能力
(2)光合作用
[解析]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分析题意,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的次数。原来是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干干净净,起到净化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使水草长得更好,可见田螺的加入使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2)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释放出氧气,供金鱼和水中的其他生物呼吸所需。
12.(1)非生物 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13.(1)成熟区
(2)分解者
(3)草→食草鱼→野鸭
(4)自动调节
(5)光合作用
14.(1)水蚤、小球藻 水蚤
(2)消费者
(3)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大鱼体内有毒物质多,小鱼体内有毒物质少
15.(1)腊梅 (2)自动调节
16.(1)浮游植物B
(2)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 分解者
17.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