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练习:7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练习:7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2 10: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TYPE7专题7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
  命题重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是中考必考知识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的巩固和应用,是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们要求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中检验、区分出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物质,常通过该物质的特殊性质、反应的特殊现象予以确定。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等。
  方法要点:在初中阶段,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主要是学会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鉴别方法以及学会常见酸、碱、盐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主要有两大类方法:①物理方法(包括过滤法、结晶法等);②化学方法(包括吸收法、沉淀法、溶解法、转换法、气化法、加热法等),在使用化学方法时,要遵循“不增、不减、易分离”的原则。
/
类型一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 [2018·台州] 某固体由Ba2+、Cu2+、Na+、Cl-、C
O
3
2-
、S
O
4
2-
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
A.Na+、C
O
3
2-
、S
O
4
2-
B.Cu2+、C
O
3
2-
、S
O
4
2-
C.Cl-、C
O
3
2-
、S
O
4
2-
D.Na+、Ba2+、Cl-
/
1.[2018·济宁] 不使用其他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  )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2.[2018·烟台]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3.[2018·德阳]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B
棉线与羊毛绒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C
AgCl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2018·成都]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与铜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氯化钠与硝酸铵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
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类型二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2 [2018·哈尔滨]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木炭粉
氧化铜
加足量稀盐酸
B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足量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解法指导】 木炭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泥沙时,应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碳酸钾时,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故C选项符合题意。硫酸亚铁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应加足量铁粉、过滤、再加入铁粉,蒸发结晶,再次加入铁粉是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
1.[2018·广州]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MgSO4(Na2SO4):溶解,过滤
2.[2018·衡阳]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2SO4溶液(NaCl)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H2(H2O)
通入稀硫酸
D
CO2(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3.[2018·娄底] 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除去下表混合物中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是 (  )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NaOH溶液(Na2CO3)
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B
CaO粉末(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C
Cu粉(Fe)
足量的稀硫酸
D
CuSO4溶液(H2SO4)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4.[2018·济宁]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炭粉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5.下列除杂质方法不合理的是 (  )
序号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氯化钠
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
稀盐酸
H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FeCl2溶液
CuC1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氢气
CO2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6.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
A.将氯化钠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B.两集气瓶中分别装有O2与CO2,为鉴别它们,可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C.用B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杂质
D.利用ZnCl2、Cu、AgCl可以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分离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B
除去BaCl2溶液中的Ba(OH)2 
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C
鉴别NH4Cl溶液和KCl溶液
NaOH溶液
D
分离C和CuO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过滤
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食盐中少量的硫酸钠
溶解,过滤
B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探究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D
证明一块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现象
参考答案
例1 A [解析]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一定没有铜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那么固体中就一定没有钡离子;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有两克沉淀和硝酸发生反应,那么这两克沉淀就是碳酸钡,没反应的沉淀就是硫酸钡,证明固体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但因为步骤①加入氯化钡溶液,则无法证明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综合以上分析,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还应该有钠离子,可能有氯离子,所以A正确。
针对训练
1.C [解析] FeCl3为黄色溶液,但是BaCl2与其他两种溶液都能够产生白色沉淀BaSO4不能区分出来,故A不可行。溶液两两混合能够判断出硝酸银,但其他几种物质无法判断,故B不可行。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可以判断出Na2CO3,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产生气体的为HN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NO3,故C可行。溶液两两混合,有两种白色沉淀,但是不能区分是哪种物质,故D不可行。
2.C
3.D [解析]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木条剧烈燃烧的为氧气,故A正确。点燃后有烧纸气味的为棉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绒,二者燃烧后的灰烬也不同,故B正确。加水后,不溶于水的是氯化银,溶于水的是氯化钠,故C正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均变为红色,故D错误。
4.B [解析]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大的合金会在铜的表面留下痕迹,A错误。高锰酸钾加热可生成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锰不能,故B正确。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试管外壁有水雾出现,故C错误。溶液pH的大小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浓度有关,通过测量pH不能确定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故D错误。
例2 C
针对训练
1.C [解析] 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发生反应,A错误。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不反应,用浓硫酸无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B错误。碳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不反应,该方法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硫酸镁和硫酸钠均溶于水,过滤无法将两者分离,D错误。
2.A [解析] 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经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二氧化锰,得到纯净的氯化钾,故A正确。氯化钡不与氯化钠反应,而与硫酸钠反应,将原物质除去,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硫酸不能吸收水分,故C错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氧化碳燃烧,无法点燃,故D错误。
3.B [解析] 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把需要的物质都除掉了,所以B错误。
4.D [解析] CO2和HCl气体都能够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选用NaOH溶液除去HCl,故A错误。在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会和CuO发生反应,将原物质除去,故B错误。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会有剩余的Na2CO3,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能够把杂质除去且不引入其他杂质,故D正确。
5.A 6.A 7.C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