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17、18页例1、例2)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17、18页例1、例2)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2-27 13:32: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18页例1-例2) 单元 三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课件播放“朝三暮四”的故事视频,看完后让学生思考:你们觉得猴子聪明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7;4+3=7其实狙公就是用了数学上的一个规律巧妙的解决了他的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规律。 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把语文课文引入数学课,体现了学科整合理念,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得到一点启示。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例1。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的路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再想一些类似的算式。揭示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b= b+ 加法结合律课件出示例2找出已知信息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192+96=288(km)88+(104+96)=88+200=288(km)哪种方法更简便?出示三组算式,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12+13)+14〇12+(13+14)(30+28)+60〇30+(28+60)(320+150)+230〇320+(150+230)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三组算式,计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运算定律吗?用字母表示:( +b)+c= +(b + )补充: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课堂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300+600=600+( )( )+65=65+3578+( )=43+( )a+12=12+(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25+68)+35=25+( + )130+(70+4)=(130+ )+______(42+36)+64=42+( + )530+(70+140)=(530+ )+______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83+18=18+8342+72+24=42+(72+24)35+67+19=35+19+6734+42+66+58=(34+66)+(42+58)拓展提高 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283+152+48=283+(152+48)=283+200=483(2)154+87+246+13=154+246+87+13=(154+246)+(87+13)=400+100=500 观图,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全面思考。 独立思考,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独立思考,按要求做题,举手回答。 学生能根据题目中的的信息与问题,正确计算结果,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分析、发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举例验证,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最后归纳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又渗透了建模思想,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新知识加以检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 +b=b+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b)+c= +(b+c) 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板书 加法运算定律40+56=56+40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 +b=b+ 。 88+104+96=88+(104+9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 +b)+c= +(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加法运算定律
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下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你们觉得小猴子聪明吗?
新知讲解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我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一共骑了……
李叔叔
40+56=96
56+40=96
新知讲解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
56+40=96
40+56
56+40
=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上午行程+下午行程=全天行程
下午行程+上午行程=全天行程
新知讲解
40+56
56+40
=
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的路程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再想一些类似的算式
+
=
+
+
=
+
126
78
78
126
甲数
乙数
乙数
甲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 b = b +
新知讲解
这三天我一
共骑了……
第一天 88km
第二天 104km
第三天 96km
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104+96)
新知讲解
88+104+96
88+(104+96)
=192+96
=288(km)
=88+200
=288(km)
=
哪种方法更加简便?
新知讲解
这里有三组算式,在〇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13)+14〇12+(13+14)
(30+28)+60〇30+(28+60)
(320+150)+230〇320+(150+230)
=
=
=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算式,计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
新知讲解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运算定律吗?
新知讲解
( + )+ = +( + )
( 甲 + 乙 )+ 丙 = 甲 +(乙 + 丙 )
用字母表示定律,更直观、更方便。
+b)+c= +(b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
课堂练习
35
78+ =43+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
43
78
a
300+600=600+
+65=65+35
a+12=12+
课堂练习
2.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68
(25+68)+32=25+( + )
130+(70+4)=(130+ )+______
(42+36)+64=42+( + )
530+(70+140)=(530+ )+______
32
70
4
36
64
70
140
课堂练习
3. 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3+18=18+83
42+72+24=42+(72+24)
35+67+19=35+19+67
34+42+66+58=(34+66)+(42+58)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拓展提高
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283+152+48
=283+(152+48)
=283+200
=483
(2)154+87+246+13
=154+246+87+13
=(154+246)+(87+13)
=400+100
=500
加法结合律
先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 +b=b+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b)+c= +(b+c)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b=b+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b)+c= +(b+c)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作业布置
教材第19页第1、2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