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习作《写中国传统节日》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习作《写中国传统节日》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7 13:26: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如何写传统佳节
趣味故事
春节为什么贴“福”字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喜欢在门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富贵常在。
为什么春节要贴“福”字呢?贴“福”字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含有五层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
我国民间春节贴福字的传统由来已久。一种说法是,当年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赐封,姜太公便把她封为穷神,并限制她不要到有“福”字的人家去串门。封穷神的日期正是除夕之日,这件事百姓知道后,为了不让穷神进门,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个“福”。
另一种说法是,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穿便服外出私访,到了一个镇上,看见很多人围观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大脚女人,赤足抱着一个大西瓜。朱元璋以为有人有意地取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回宫后立即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捉拿画此画者。那些与此画无关的百姓回去都在门上贴了“福”字,认为贴“福”字的人家是好人,于是就到没贴“福”字的人家去抓人。从此以后,为了保平安,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一个“福”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每个节日都有一定含义,究竟如何介绍这些节日呢,现以端午为例,来说说。

训练内容
写中华传统节日
本讲主要以写端午节为例来讲解传统节日的写作方法。
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要写好这个传统节日,必须要查找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救捞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以上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技法点拨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书记载看,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许多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之一。此外,我国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多。哪怕是端午的习俗相同,过端午发生的故事也会有所不同,这为我们练笔提供丰富的素材。
怎样圆满地完成这一练笔活动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广泛搜集资料,了解传统节日。
要介绍端午,自己就要先了解端午节。怎样了解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书了解
2、上网查阅
3、请教大人
请看下例
什么叫端午节
北京 刘元量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二字是什么意思呢?我查了一下字典。
“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午”和“五”在古代是通用的,因为它们读音相同。
在古人眼中,“五”是在阳气开始萌发的数字。因此,农历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就叫的“端午节”。
由于“五”与“阳气”有关,所以,“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彼岸时阳气开始上升的意思。
【品味】
小作者通过查字典,弄明白了“端”和“午”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的原因。
这样的钻研收获十分丰富。
第二、积极参加节庆活动,写好过程。
加入当地举行欢庆端午节的活动,你一定要积极参加,这样才能为“介绍端午节”搜集更多的资料。
请看下例
奶奶教我包粽子
江苏 赵凤琴


上个星期天,正好是端午节。
一大早,奶奶就忙上了。忙什么?包粽子呗。
小时候,我年年吃粽子,但不知道它是怎么包的。今年,我长大了,可要向奶奶学一手。
听我说要学习包粽子,奶奶高兴极了。她先给我两张苇叶,告诉我:“苇叶要先煮一煮,洗一洗,才能包粽子。”不过,奶奶给我的苇叶,都是奶奶煮好洗过的。
奶奶又端出一盆泡好的糯米,告诉我:“糯米要提前泡一天才能包粽子。”本以为很简单的包粽子,还需要做这么多准备工作呀!
开始包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包。包好后,用马莲把粽子捆起来。
一开始,我怎么包都包不好,不是破了,就漏了。后来,在奶奶的指导下,粽子越包越像样子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品味】
小作者在端午节跟奶奶学会了包粽子。这样过节,确定很有意义。文中还简单介绍了粽子的包法,虽然具体这对于没有包过粽子放入同学也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这样的习作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值得多写。
第三、注意趣味性和通俗性。
大多数时候,写中华传统节日时,为了保证写得准确,我们会查找一些资料。如果只是资料照搬,那这个节庆文章肯定没有什么味道。再加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文化水平不高,很难会对资料进行加工。因此,在写这类作文是,一定要注意这点,力求写出过节的小故事,使文章有较多的趣味性,使它具有一看就懂的通俗性。

题目派送
《剪纸》、《赛龙舟》、《吃饺子》、《皮影戏》、《民族舞蹈》、《有趣的对对联》、《猜灯谜》、《做汤圆》、《除夕》

经典解读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本文作孟令永、李顺强,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文章讲述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这也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这也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文章的线索非常清楚,首先写孔子决意拜师,表达他对知识的渴望;之后孔子历尽艰辛洛阳拜师,并认真向老子求学;最后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这个故事让我们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请说一说。
参考例文
我“主编”端午节专刊
福建 洪少林
为了向同学们介绍端午节,班里出了一期专刊版报。
我是“主编”。连日来,我查了不少资料,又上图书馆,又上网,还向爷爷奶奶请教,搜集不少有趣的小知识。
比如:“端午”是什么意思?怎样包粽子?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
这期版报,同学们可爱看了。
看到同学们的笑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几天来流的汗水都变得很甜很甜了。
阅读提示

小作者是版报的“主编”。为了介绍端午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
小作者“心里乐开了花”。这说明他是一个热心班集体的好学生。

练习二
参考下列资料,说一种你们当地过端午节的风俗。
参考资料
其一
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包粽子

历史上的楚国一度十分强大,但到了楚怀王时,日渐衰落了。荒淫无能的楚怀王听信谄媚之臣靳尚和公子兰的馋言,不顾相围昭睢和三闾大夫屈原的劝告,去武关赴秦昭襄王之约,结果披扣留,押往秦都成阳,最后在异国他乡病死。
消息传来之后,三闾大夫大屈原悲痛万分。他上书新继位的楚顷襄王,请求顷襄王任用贤才,疏远奸佞,训练军队,加强同防,以雪怀王之耻。但是,靳尚和公了兰却向顷襄王进谗言,说屈原 是在指责大王只顾安乐,不知强国安邦。顷襄王 大为震怒,立刻下令革去了屈原的宫职,将他放逐到夔地。
在流放中,屈原带着满腔的爱国激情踏遍了沅江、湘江一带,写下了《离骚》、《九歌》、《国殇》 等许多不朽的诗篇。他还寄希望楚王能回心转 意,重新振兴国家。然而,令他痛心的是,他看到的只是国家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痛苦。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郢都,楚国灭亡了。屈原悲愤之极,写下了长诗《哀郢》。满腔热血无以报国的屈原,跳入汨罗江中,将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楚国。
屈原跳江正是阴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百姓纷纷将米用苇叶包着,扔到水里去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以祭奠屈原。
其二
国外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民间节日。但国外一些国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人们插艾草,吃粽子,有儿子的人家,在房顶或院内用竹竿悬挂各式各样的鲤鱼旗,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鲤鱼那种激流勇进的精神。
朝鲜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带着初夏的珍贵礼品——艾饼和松皮饼去祭奠祖先,以示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女孩子们则用菖蒲汤洗澡、洗头发。节日朝间,人们还开展摔跤。荡秋千等传统的文体活动。
日本的“月圆节”:白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人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子供奉菩萨,然后分食。
此外,还有印度的“明月节”、老挝的“月福节”、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要举行全国龙舟大赛。这天午后3时,披红挂彩的龙舟在水上腾飞,龙头上站着化妆成“狮子”和“狗熊”的司鼓手,22名桨手奋力划桨,比赛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

练习三
端午节那天,假如你在梦中梦见了屈原,你会跟他说些什么?请说一说。
练习四
参考下面的资料,介绍当地的某一种民间习俗。
参考资料
其一
你知道黎族“三月三”的来历吗
“三月三”是我国黎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男女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香饭、粽子,成群结队地赶到村边旷野聚会。青年男女举行对歌、荡秋千、打叮咚、吹笛萧、跳打柴舞和弓弩射箭等一系列的民间活动来欢庆这个节日。那么,黎族的“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在海南西部有一座山叫燕窝岭,山上有一座巨大的“船形石屋”。有一年三月初三,一位漂亮的黎家姑娘突然去世,变成一尊石观音。第二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漂亮的黎家男女青年来山上游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群年轻人便走进石屋去避雨。紧接着,一声霹雳,石门便紧紧关闭了,从此再也没有开启过。传说是观音将这群漂亮的青年男女留下来作伴,与姑娘共度美好时光。后来,黎族人为了纪念这群青年男女,就把每年的三月初三作为自己的节日。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黎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海南省政府又把“三月三”定为海南国际椰子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
其二
火把节的由来
彝族的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共3天。这个节日来自一个传说:从前彝族有个著名的摔跤英雄,把天上派来的摔跤高手给摔死了。上天恼怒,放下天虫,吃庄稼,危害人间,以示报复。这时摔跤手便率领大家上山砍竹、捆成火把,用它来威慑和消灭天虫。从此,每年六月尾,便成为彝族举火把、摔跤、唱歌、跳舞的重要节日。
其三
泼水节的由来
在缅甸、泰国等国都有过泼水节的习俗,而我国每年的4月中(傣历六月),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也要欢度泼水节,这是他们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时候,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棕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依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依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依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依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至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

佳作欣赏

佳作一
过破年节
浙江 诗涵
正月十五,俗称“破年”,是送年的意思。也就是说过了这一天,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都要选择吉日开张营业,一切都恢复到过年前的样子。
在老家过“破年”非常热闹。这一天家家户户天亮就起床放鞭炮,鞭炮从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寓意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被轰出去。放完鞭炮还要包饺子,以寄托对美好明天的期盼。这一天包的饺子也有别于往常。
大人会事先在桌子上放六个铜板、六个金丝小枣和六颗糖,铜板、枣、糖分别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一家人围坐在大桌旁,有说有笑地包饺子。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我希望都能降临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张面皮,从桌子上抓来一个铜板,一个枣和一颗糖,一股脑儿全放进里面,包成一个大三角形,然后做个记号,心想:呵呵,我做了个记号,肯定能最先找出来吃上,今年我肯定很有好运。
“开锅喽!”妈妈叫了起来。我飞奔了过去,找出了那个三角形饺子刚要吃,爸爸眼疾手快就抢了过去,一口吞到嘴里,噗!噗!噗!三个都吐了出来,我急了,抓起盘里的饺子往嘴里塞,噗噗噗噗!“呵呵!我吐出好几个来了!”我继续往嘴里塞着饺子,妈妈看到我的顽皮样,禁不住笑了。
这破年节真有意思啊!
【品味】
小作者一开头并未直截了当的写如何过“破年节”,而是开门见山地用简短的语句介绍了“破年节”,这对不熟悉或者不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同学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料。
接着,小作者把镜头拉到了“老家”,集中笔墨写老家过“破年节”的热闹场景,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节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文章既有面上热闹景象,又有点上的具体过节过程。小作者把自己置身节庆现场,通过“我”的眼睛、耳朵,也让爸爸、妈妈这两个人物丰满了起来。全文以描写见长,没有一点儿“枯燥无味”的口头转述。

佳作二
家乡的端午节
江苏 刘杰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给我们做美味的粽子。她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前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然后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绑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裳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芦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或放在柜子上。妈妈则给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据说是因为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童年的我喜欢端午节。哈哈,又到了一年粽子飘香时……
【品味】
本文开头以一首唱端午的儿歌开头,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接着小作者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至今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习俗的家乡如皋。重点写的是粽子的做法。细致的准备工作,步骤分明的做法以及奶奶那巧妙的“点缀”,妈妈给自己佩戴的“香囊”,都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结尾扣题,将气氛推向高潮。

佳作三
屈原故里行
湖北 潘磊
屈原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半山腰上。
一进山门,高达4米的屈原石像就映入人们的眼帘。石像两旁的石壁上,刻满了这位先人流传百世的名著。穿过石壁,步人纪念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壁画吸引了我。当地的讲解员略带沙哑的乡音阵阵传来:“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两次被楚王流放。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战败死在秦国。屈原听到自己祖国的不幸时,心里十分悲伤,并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投身于汨罗江。于是我国民间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随着讲解员,我们来到了一尊半人来高的屈原石像前。我心想:奇怪,为什么外面的石像人瘦,而里面的石像人变胖了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个动人故事呢!“当年,有一条船在秭归江面上遇到了狂风恶浪,一船人在颠簸中挣扎。后来,竟然都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据说是屈原大夫的英灵在暗中保佑着他们。船主为了报恩,就根据当地百姓对屈原大夫形象的描绘,请石匠把屈原像雕刻成了一尊大慈大悲的胖佛像,于是屈原的形象就变胖了。”
接着,我回头被一张照片吸引住了。那上面有头牛在耕地,却没有牵牛鼻的绳子。讲解员告诉我:“屈原出生在秭归县山里的‘三闾村’,那儿的耕牛都不要牛鼻绳。奇怪的是,牛一出三间村,不出三天就要用牛鼻绳了。传说,屈原小时候上学,路上捆书的绳子断了,当地一位好心的老农把自己的牛鼻绳送给他捆书用。从此,三闾村的牛再也不系牛鼻绳了。”
屈原故里的划龙船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划船前要唱“招魂歌”当我们坐船离开秭归时,波涛滚滚的江面上不时传来那家喻户晓的悲怆歌声:三闾大夫啊,你来听我讲……
【品味】
小作者先概括地介绍了屈原的生平,指出了老百姓五月初五吃粽子、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随后又讲述了两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胖石像”和“牛鼻绳”,最后再配上令人回味的歌声作结尾,文章便给人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写传统节庆,除了介绍、写过节的故事,还可以像本文一样,将传统融入到“游玩”中介绍。

佳作四
包粽子的学问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还没到端午节,趁着周末,已经开始包粽子啦。
今天一早,妈妈从菜场买回粽叶、蜜枣和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了。妈妈请来了素有包粽子高手之称的大舅母。我高兴地问:“舅母,带徒弟吗?”“你想学,好啊!”开始包粽子了,我又蹦又跳,好高兴哟!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大舅母拿出一根长长的铜针和一个小小的酒杯。
咦,带这些干啥呢?我疑惑不解。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作了解释。原来,我们家包的是穿粽,铜针是用来穿粽叶的;而那个小酒杯则是用来灌糯米的。我搬来小椅子,坐在大舅母的身边看她包,只见粽叶在她的手中灵活地翻转着,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看了觉得非常简单,便也拿起盆中两片碧绿碧绿的粽叶,卷成蛋筒形,然后用酒杯装上自得像珍珠一样的糯米,装进“蛋筒”内。可是,刚倒进去,米就从底下漏了。这时,舅母见了连忙说:“你这样不对,粽叶要卷成锥形,底部不能有洞,才能装米。”
我听了不由得伸了伸舌头:“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舅母边做示范边说:“不难不难,你看,要把粽叶的上端往下移一移,用手按住,再用另一只手向里面灌米、放枣。”我照葫芦画瓢,两只手笨拙地操纵着粽叶。“下面是最难的地方,听清楚了,要用剩下的粽叶把上面的口封起来,不要让米‘逃’走,再用一片粽叶将四周围住,还要余下一段叶子,然后用针从粽子的中间戳过,把余下的叶子穿过针眼儿,再把针向下按,最后连粽叶尾巴一起拔踏。这样,一个粽子就算好了。”说到这儿,又一个粽子在舅母的手中诞生了。
“不过,我要提醒你,拔叶子的时候要小心,不然,叶子是要断的!”
我这只“菜鸟”在大舅母的耐心指点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包出了第一个粽子。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开心地笑了。没想到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还有如此的学问!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品味】
本文记下了自己在大人指导下学习包粽子的经过。
文中详细介绍了包粽子的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小作者起先“竟得非常简单,”真正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还有如此的学问”。
这样,小作者的收获就不仅止于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品读本文。

佳作五
观赛龙舟
浙江 郑贵平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乡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这些小孩子,绝对是赛龙舟的忠实观众。
今年的赛龙舟如期而至。一大早,我就和小伙伴来到湖边,湖岸边已是人山人海。湖面上有许多龙舟,鼓声阵阵,彩旗飘扬。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比赛开始。
在一声发令枪响之后,赛龙舟开始了。
就在我们说笑打闹之时,所有的龙舟上的大鼓都一齐擂动起来,所有的划船手随着鼓点一齐用力划船。一条条龙舟箭一般地离开了湖边,向终点处驶去。
岸上的观众一齐欢呼、呐喊领奖台,在,“加油”声惊天动地,可热闹了!
不一会,比赛结束了,夺得冠军的龙舟队员喜气洋洋的登上领奖台,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取了奖品的奖状。
由于获奖的龙船队员中有我的叔叔,我不仅把手掌都拍红了。
端午节这一天,我过得真高兴!
【品味】
小作者参加了当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赛龙舟。
虽然只是一个观众,但他记下了活动的全过程,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为祝贺叔叔获奖,他把手掌都“拍红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欢乐的心情,十分传神。

佳作赏析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 (?http:?/??/?www.baidu.com?/?s?wd=%E6%96%B0%E7%9F%B3%E5%99%A8%E6%97%B6%E6%9C%9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 (?http:?/??/?www.baidu.com?/?s?wd=%E8%A7%A6%E8%A7%9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 (?http:?/??/?www.baidu.com?/?s?wd=%E7%89%B2%E7%95%9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http:?/??/?www.baidu.com?/?s?wd=%E6%89%B6%E8%80%81%E6%90%BA%E5%B9%B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 (?http:?/??/?www.baidu.com?/?s?wd=%E8%83%A1%E5%AD%9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http:?/??/?www.baidu.com?/?s?wd=%E7%AC%91%E8%80%8C%E4%B8%8D%E8%AF%A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 (?http:?/??/?www.baidu.com?/?s?wd=%E5%99%BC%E9%87%8C%E5%95%AA%E5%95%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 (?http:?/??/?www.baidu.com?/?s?wd=%E6%AD%A3%E6%9C%88%E5%88%9D%E4%B8%8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http:?/??/?www.baidu.com?/?s?wd=%E5%AE%89%E7%84%B6%E6%97%A0%E6%81%9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http:?/??/?www.baidu.com?/?s?wd=%E6%94%BE%E7%88%86%E7%AB%B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http:?/??/?www.baidu.com?/?s?wd=%E5%AE%88%E6%9B%B4%E5%BE%85%E5%B2%8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http:?/??/?www.baidu.com?/?s?w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 (?http:?/??/?www.baidu.com?/?s?wd=%E6%AE%B7%E5%95%86%E6%97%B6%E6%9C%9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年头岁尾的祭神 (?http:?/??/?www.baidu.com?/?s?wd=%E7%A5%AD%E7%A5%9E&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祭祖 (?http:?/??/?www.baidu.com?/?s?wd=%E7%A5%AD%E7%A5%9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http:?/??/?www.baidu.com?/?s?wd=%E9%9B%8F%E5%BD%A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 (?http:?/??/?www.baidu.com?/?s?wd=%E5%A4%8F%E4%BB%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 (?http:?/??/?www.baidu.com?/?s?wd=%E7%A7%A6%E4%BB%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下诏推行太初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AA%E5%88%9D%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8F%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公元前140年 (?http:?/??/?www.baidu.com?/?s?wd=%E5%85%AC%E5%85%83%E5%89%8D140%E5%B9%B4&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使之统一,司马迁 (?http:?/??/?www.baidu.com?/?s?wd=%E5%8F%B8%E9%A9%AC%E8%BF%8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建议创立了太初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AA%E5%88%9D%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把春节定在孟春 (?http:?/??/?www.baidu.com?/?s?wd=%E5%AD%9F%E6%98%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是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 (?http:?/??/?www.baidu.com?/?s?wd=%E6%AD%A3%E6%9C%88%E5%88%9D%E4%B8%8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品味】
文章以说明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发展与流传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民间传说向大家展现了丰富饱满的春节风俗,语言准确平实,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有含金量的说明文,值得同学们的借鉴参考。

词语积累
1、福如( )( ) 2、寿比( )( )
3、天( )地( ) 4、( )公( )私
5、( )衣( )食 6、赞不( )( )
7、学无( )( ) 8、枪( )弹( )
9、手不( )( ) 10、心( )神( )
11、力大如( ) 12、胆小如( )

文化长廊
主要传统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文房四宝:大而言之,纸、笔、墨、砚
小而言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 (?http:?/??/?www.baidu.com?/?s?wd=%E5%9C%A3%E7%88%B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鲁国 (?http:?/??/?www.baidu.com?/?s?wd=%E9%B2%81%E5%9B%B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人,儒家创始人 (?http:?/??/?www.baidu.com?/?s?wd=%E5%88%9B%E5%A7%8B%E4%BA%BA&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 》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5%93%B2%E7%90%86%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语录体 (?http:?/??/?www.baidu.com?/?s?wd=%E8%AF%AD%E5%BD%95%E4%BD%9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列为"四书 (?http:?/??/?www.baidu.com?/?s?wd=%E5%9B%9B%E4%B9%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之一。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 (?http:?/??/?www.baidu.com?/?s?wd=%E6%A2%81%E6%83%A0%E7%8E%8B&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公孙丑 (?http:?/??/?www.baidu.com?/?s?wd=%E5%85%AC%E5%AD%99%E4%B8%9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告子 (?http:?/??/?www.baidu.com?/?s?wd=%E5%91%8A%E5%AD%9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http:?/??/?www.baidu.com?/?s?wd=%E6%94%BF%E6%B2%BB%E8%A8%80%E8%AE%BA&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诸子哲理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5%93%B2%E7%90%86%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四书 (?http:?/??/?www.baidu.com?/?s?wd=%E5%9B%9B%E4%B9%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的发展影响较大。

诗词鉴赏
江畔①独步②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③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④开无主⑤,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丛。
⑤无主:意思是这花是野花,无人看管。
今译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前流淌着,春日人困靠着春风小憩。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约写于公元七六一年。这时,杜甫在成都新居“涴花草堂”过着暂时的安定生活,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悦。
作者简介
见《绝句》。
答一答
1、诗人在哪里寻到了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人们都会发困,你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诗人困乏不堪时却看到了一簇簇桃花时感觉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是这“江畔独步寻花”组诗当中的又一首,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答一答
(1)请根据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 ?? ??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击枣树,是因为(? ?? ??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 ?? ?? ?);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 ?? ?? ??)?。在作者的眼里,枣树就像(? ??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 ?? ?? ??) 。
(2)用句子中划线的词写一个句子。
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
金灿灿
(4)“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1、福如(东)(海) 2、寿比(南)(山)
3、天(南)地(北) 4、(假)公(济)私
5、(节)衣(缩)食 6、赞不(绝)(口)
7、学无(止)(境) 8、枪(林)弹(雨)
9、手不(释)(卷) 10、心(旷)神(怡)
11、力大如(牛) 12、胆小如(鼠)

诗词赏鉴
1、黄石塔前。
2、会。春困是因为季节转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https:?/??/?baike.so.com?/?doc?/?5392842.html" \t "https:?/??/?baike.so.com?/?doc?/?_blank?)。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3、 诗人看到一簇桃花时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
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阅读理解
(1)父母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枣树的枝叶被打断;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越旺盛;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乡亲;不择地而生,坚强不屈,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2)参考: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坚持每天去探望那个老人。
(3)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舒舒服服; 红彤彤,绿油油,气冲冲
(4)世界之路并没有铺满鲜花,每一步都有荆棘。 但是你必须走过那条荆棘的路、愉快、微笑!这是对人的考验,你必须把忧愁转变为所得,把辛酸转变为甜蜜。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才能品尝人生的甜蜜。学习一样,工作也一样。(意思大致一样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如何写传统佳节
趣味故事
春节为什么贴“福”字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喜欢在门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富贵常在。
为什么春节要贴“福”字呢?贴“福”字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含有五层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
我国民间春节贴福字的传统由来已久。一种说法是,当年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赐封,姜太公便把她封为穷神,并限制她不要到有“福”字的人家去串门。封穷神的日期正是除夕之日,这件事百姓知道后,为了不让穷神进门,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个“福”。
另一种说法是,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穿便服外出私访,到了一个镇上,看见很多人围观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大脚女人,赤足抱着一个大西瓜。朱元璋以为有人有意地取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回宫后立即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捉拿画此画者。那些与此画无关的百姓回去都在门上贴了“福”字,认为贴“福”字的人家是好人,于是就到没贴“福”字的人家去抓人。从此以后,为了保平安,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一个“福”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每个节日都有一定含义,究竟如何介绍这些节日呢,现以端午为例,来说说。

训练内容
写中华传统节日
本讲主要以写端午节为例来讲解传统节日的写作方法。
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要写好这个传统节日,必须要查找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救捞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以上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技法点拨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书记载看,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许多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之一。此外,我国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多。哪怕是端午的习俗相同,过端午发生的故事也会有所不同,这为我们练笔提供丰富的素材。
怎样圆满地完成这一练笔活动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广泛搜集资料,了解传统节日。
要介绍端午,自己就要先了解端午节。怎样了解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书了解
2、上网查阅
3、请教大人
请看下例
什么叫端午节
北京 刘元量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二字是什么意思呢?我查了一下字典。
“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午”和“五”在古代是通用的,因为它们读音相同。
在古人眼中,“五”是在阳气开始萌发的数字。因此,农历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就叫的“端午节”。
由于“五”与“阳气”有关,所以,“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彼岸时阳气开始上升的意思。
【品味】
小作者通过查字典,弄明白了“端”和“午”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的原因。
这样的钻研收获十分丰富。
第二、积极参加节庆活动,写好过程。
加入当地举行欢庆端午节的活动,你一定要积极参加,这样才能为“介绍端午节”搜集更多的资料。
请看下例
奶奶教我包粽子
江苏 赵凤琴


上个星期天,正好是端午节。
一大早,奶奶就忙上了。忙什么?包粽子呗。
小时候,我年年吃粽子,但不知道它是怎么包的。今年,我长大了,可要向奶奶学一手。
听我说要学习包粽子,奶奶高兴极了。她先给我两张苇叶,告诉我:“苇叶要先煮一煮,洗一洗,才能包粽子。”不过,奶奶给我的苇叶,都是奶奶煮好洗过的。
奶奶又端出一盆泡好的糯米,告诉我:“糯米要提前泡一天才能包粽子。”本以为很简单的包粽子,还需要做这么多准备工作呀!
开始包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包。包好后,用马莲把粽子捆起来。
一开始,我怎么包都包不好,不是破了,就漏了。后来,在奶奶的指导下,粽子越包越像样子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品味】
小作者在端午节跟奶奶学会了包粽子。这样过节,确定很有意义。文中还简单介绍了粽子的包法,虽然具体这对于没有包过粽子放入同学也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这样的习作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值得多写。
第三、注意趣味性和通俗性。
大多数时候,写中华传统节日时,为了保证写得准确,我们会查找一些资料。如果只是资料照搬,那这个节庆文章肯定没有什么味道。再加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文化水平不高,很难会对资料进行加工。因此,在写这类作文是,一定要注意这点,力求写出过节的小故事,使文章有较多的趣味性,使它具有一看就懂的通俗性。

题目派送
《剪纸》、《赛龙舟》、《吃饺子》、《皮影戏》、《民族舞蹈》、《有趣的对对联》、《猜灯谜》、《做汤圆》、《除夕》

经典解读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本文作孟令永、李顺强,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文章讲述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这也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这也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文章的线索非常清楚,首先写孔子决意拜师,表达他对知识的渴望;之后孔子历尽艰辛洛阳拜师,并认真向老子求学;最后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这个故事让我们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请说一说。
参考例文
我“主编”端午节专刊
福建 洪少林
为了向同学们介绍端午节,班里出了一期专刊版报。
我是“主编”。连日来,我查了不少资料,又上图书馆,又上网,还向爷爷奶奶请教,搜集不少有趣的小知识。
比如:“端午”是什么意思?怎样包粽子?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
这期版报,同学们可爱看了。
看到同学们的笑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几天来流的汗水都变得很甜很甜了。
阅读提示

小作者是版报的“主编”。为了介绍端午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
小作者“心里乐开了花”。这说明他是一个热心班集体的好学生。

练习二
参考下列资料,说一种你们当地过端午节的风俗。
参考资料
其一
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包粽子

历史上的楚国一度十分强大,但到了楚怀王时,日渐衰落了。荒淫无能的楚怀王听信谄媚之臣靳尚和公子兰的馋言,不顾相围昭睢和三闾大夫屈原的劝告,去武关赴秦昭襄王之约,结果披扣留,押往秦都成阳,最后在异国他乡病死。
消息传来之后,三闾大夫大屈原悲痛万分。他上书新继位的楚顷襄王,请求顷襄王任用贤才,疏远奸佞,训练军队,加强同防,以雪怀王之耻。但是,靳尚和公了兰却向顷襄王进谗言,说屈原 是在指责大王只顾安乐,不知强国安邦。顷襄王 大为震怒,立刻下令革去了屈原的宫职,将他放逐到夔地。
在流放中,屈原带着满腔的爱国激情踏遍了沅江、湘江一带,写下了《离骚》、《九歌》、《国殇》 等许多不朽的诗篇。他还寄希望楚王能回心转 意,重新振兴国家。然而,令他痛心的是,他看到的只是国家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痛苦。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郢都,楚国灭亡了。屈原悲愤之极,写下了长诗《哀郢》。满腔热血无以报国的屈原,跳入汨罗江中,将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楚国。
屈原跳江正是阴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百姓纷纷将米用苇叶包着,扔到水里去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以祭奠屈原。
其二
国外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民间节日。但国外一些国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人们插艾草,吃粽子,有儿子的人家,在房顶或院内用竹竿悬挂各式各样的鲤鱼旗,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鲤鱼那种激流勇进的精神。
朝鲜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带着初夏的珍贵礼品——艾饼和松皮饼去祭奠祖先,以示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女孩子们则用菖蒲汤洗澡、洗头发。节日朝间,人们还开展摔跤。荡秋千等传统的文体活动。
日本的“月圆节”:白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人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子供奉菩萨,然后分食。
此外,还有印度的“明月节”、老挝的“月福节”、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的端午节:端午节这天,要举行全国龙舟大赛。这天午后3时,披红挂彩的龙舟在水上腾飞,龙头上站着化妆成“狮子”和“狗熊”的司鼓手,22名桨手奋力划桨,比赛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

练习三
端午节那天,假如你在梦中梦见了屈原,你会跟他说些什么?请说一说。
练习四
参考下面的资料,介绍当地的某一种民间习俗。
参考资料
其一
你知道黎族“三月三”的来历吗
“三月三”是我国黎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男女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香饭、粽子,成群结队地赶到村边旷野聚会。青年男女举行对歌、荡秋千、打叮咚、吹笛萧、跳打柴舞和弓弩射箭等一系列的民间活动来欢庆这个节日。那么,黎族的“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在海南西部有一座山叫燕窝岭,山上有一座巨大的“船形石屋”。有一年三月初三,一位漂亮的黎家姑娘突然去世,变成一尊石观音。第二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漂亮的黎家男女青年来山上游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群年轻人便走进石屋去避雨。紧接着,一声霹雳,石门便紧紧关闭了,从此再也没有开启过。传说是观音将这群漂亮的青年男女留下来作伴,与姑娘共度美好时光。后来,黎族人为了纪念这群青年男女,就把每年的三月初三作为自己的节日。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黎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海南省政府又把“三月三”定为海南国际椰子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
其二
火把节的由来
彝族的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共3天。这个节日来自一个传说:从前彝族有个著名的摔跤英雄,把天上派来的摔跤高手给摔死了。上天恼怒,放下天虫,吃庄稼,危害人间,以示报复。这时摔跤手便率领大家上山砍竹、捆成火把,用它来威慑和消灭天虫。从此,每年六月尾,便成为彝族举火把、摔跤、唱歌、跳舞的重要节日。
其三
泼水节的由来
在缅甸、泰国等国都有过泼水节的习俗,而我国每年的4月中(傣历六月),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也要欢度泼水节,这是他们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时候,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棕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依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依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依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依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至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

佳作欣赏

佳作一
过破年节
浙江 诗涵
正月十五,俗称“破年”,是送年的意思。也就是说过了这一天,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都要选择吉日开张营业,一切都恢复到过年前的样子。
在老家过“破年”非常热闹。这一天家家户户天亮就起床放鞭炮,鞭炮从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寓意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被轰出去。放完鞭炮还要包饺子,以寄托对美好明天的期盼。这一天包的饺子也有别于往常。
大人会事先在桌子上放六个铜板、六个金丝小枣和六颗糖,铜板、枣、糖分别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一家人围坐在大桌旁,有说有笑地包饺子。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我希望都能降临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张面皮,从桌子上抓来一个铜板,一个枣和一颗糖,一股脑儿全放进里面,包成一个大三角形,然后做个记号,心想:呵呵,我做了个记号,肯定能最先找出来吃上,今年我肯定很有好运。
“开锅喽!”妈妈叫了起来。我飞奔了过去,找出了那个三角形饺子刚要吃,爸爸眼疾手快就抢了过去,一口吞到嘴里,噗!噗!噗!三个都吐了出来,我急了,抓起盘里的饺子往嘴里塞,噗噗噗噗!“呵呵!我吐出好几个来了!”我继续往嘴里塞着饺子,妈妈看到我的顽皮样,禁不住笑了。
这破年节真有意思啊!
【品味】
小作者一开头并未直截了当的写如何过“破年节”,而是开门见山地用简短的语句介绍了“破年节”,这对不熟悉或者不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同学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料。
接着,小作者把镜头拉到了“老家”,集中笔墨写老家过“破年节”的热闹场景,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节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文章既有面上热闹景象,又有点上的具体过节过程。小作者把自己置身节庆现场,通过“我”的眼睛、耳朵,也让爸爸、妈妈这两个人物丰满了起来。全文以描写见长,没有一点儿“枯燥无味”的口头转述。

佳作二
家乡的端午节
江苏 刘杰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给我们做美味的粽子。她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前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然后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绑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裳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芦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或放在柜子上。妈妈则给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据说是因为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童年的我喜欢端午节。哈哈,又到了一年粽子飘香时……
【品味】
本文开头以一首唱端午的儿歌开头,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接着小作者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至今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习俗的家乡如皋。重点写的是粽子的做法。细致的准备工作,步骤分明的做法以及奶奶那巧妙的“点缀”,妈妈给自己佩戴的“香囊”,都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结尾扣题,将气氛推向高潮。

佳作三
屈原故里行
湖北 潘磊
屈原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半山腰上。
一进山门,高达4米的屈原石像就映入人们的眼帘。石像两旁的石壁上,刻满了这位先人流传百世的名著。穿过石壁,步人纪念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壁画吸引了我。当地的讲解员略带沙哑的乡音阵阵传来:“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两次被楚王流放。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战败死在秦国。屈原听到自己祖国的不幸时,心里十分悲伤,并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投身于汨罗江。于是我国民间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随着讲解员,我们来到了一尊半人来高的屈原石像前。我心想:奇怪,为什么外面的石像人瘦,而里面的石像人变胖了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个动人故事呢!“当年,有一条船在秭归江面上遇到了狂风恶浪,一船人在颠簸中挣扎。后来,竟然都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据说是屈原大夫的英灵在暗中保佑着他们。船主为了报恩,就根据当地百姓对屈原大夫形象的描绘,请石匠把屈原像雕刻成了一尊大慈大悲的胖佛像,于是屈原的形象就变胖了。”
接着,我回头被一张照片吸引住了。那上面有头牛在耕地,却没有牵牛鼻的绳子。讲解员告诉我:“屈原出生在秭归县山里的‘三闾村’,那儿的耕牛都不要牛鼻绳。奇怪的是,牛一出三间村,不出三天就要用牛鼻绳了。传说,屈原小时候上学,路上捆书的绳子断了,当地一位好心的老农把自己的牛鼻绳送给他捆书用。从此,三闾村的牛再也不系牛鼻绳了。”
屈原故里的划龙船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划船前要唱“招魂歌”当我们坐船离开秭归时,波涛滚滚的江面上不时传来那家喻户晓的悲怆歌声:三闾大夫啊,你来听我讲……
【品味】
小作者先概括地介绍了屈原的生平,指出了老百姓五月初五吃粽子、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随后又讲述了两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胖石像”和“牛鼻绳”,最后再配上令人回味的歌声作结尾,文章便给人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写传统节庆,除了介绍、写过节的故事,还可以像本文一样,将传统融入到“游玩”中介绍。

佳作四
包粽子的学问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还没到端午节,趁着周末,已经开始包粽子啦。
今天一早,妈妈从菜场买回粽叶、蜜枣和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了。妈妈请来了素有包粽子高手之称的大舅母。我高兴地问:“舅母,带徒弟吗?”“你想学,好啊!”开始包粽子了,我又蹦又跳,好高兴哟!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大舅母拿出一根长长的铜针和一个小小的酒杯。
咦,带这些干啥呢?我疑惑不解。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作了解释。原来,我们家包的是穿粽,铜针是用来穿粽叶的;而那个小酒杯则是用来灌糯米的。我搬来小椅子,坐在大舅母的身边看她包,只见粽叶在她的手中灵活地翻转着,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看了觉得非常简单,便也拿起盆中两片碧绿碧绿的粽叶,卷成蛋筒形,然后用酒杯装上自得像珍珠一样的糯米,装进“蛋筒”内。可是,刚倒进去,米就从底下漏了。这时,舅母见了连忙说:“你这样不对,粽叶要卷成锥形,底部不能有洞,才能装米。”
我听了不由得伸了伸舌头:“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舅母边做示范边说:“不难不难,你看,要把粽叶的上端往下移一移,用手按住,再用另一只手向里面灌米、放枣。”我照葫芦画瓢,两只手笨拙地操纵着粽叶。“下面是最难的地方,听清楚了,要用剩下的粽叶把上面的口封起来,不要让米‘逃’走,再用一片粽叶将四周围住,还要余下一段叶子,然后用针从粽子的中间戳过,把余下的叶子穿过针眼儿,再把针向下按,最后连粽叶尾巴一起拔踏。这样,一个粽子就算好了。”说到这儿,又一个粽子在舅母的手中诞生了。
“不过,我要提醒你,拔叶子的时候要小心,不然,叶子是要断的!”
我这只“菜鸟”在大舅母的耐心指点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包出了第一个粽子。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开心地笑了。没想到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还有如此的学问!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品味】
本文记下了自己在大人指导下学习包粽子的经过。
文中详细介绍了包粽子的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小作者起先“竟得非常简单,”真正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还有如此的学问”。
这样,小作者的收获就不仅止于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品读本文。

佳作五
观赛龙舟
浙江 郑贵平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乡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这些小孩子,绝对是赛龙舟的忠实观众。
今年的赛龙舟如期而至。一大早,我就和小伙伴来到湖边,湖岸边已是人山人海。湖面上有许多龙舟,鼓声阵阵,彩旗飘扬。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比赛开始。
在一声发令枪响之后,赛龙舟开始了。
就在我们说笑打闹之时,所有的龙舟上的大鼓都一齐擂动起来,所有的划船手随着鼓点一齐用力划船。一条条龙舟箭一般地离开了湖边,向终点处驶去。
岸上的观众一齐欢呼、呐喊领奖台,在,“加油”声惊天动地,可热闹了!
不一会,比赛结束了,夺得冠军的龙舟队员喜气洋洋的登上领奖台,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取了奖品的奖状。
由于获奖的龙船队员中有我的叔叔,我不仅把手掌都拍红了。
端午节这一天,我过得真高兴!
【品味】
小作者参加了当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赛龙舟。
虽然只是一个观众,但他记下了活动的全过程,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为祝贺叔叔获奖,他把手掌都“拍红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欢乐的心情,十分传神。

佳作赏析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 (?http:?/??/?www.baidu.com?/?s?wd=%E6%96%B0%E7%9F%B3%E5%99%A8%E6%97%B6%E6%9C%9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 (?http:?/??/?www.baidu.com?/?s?wd=%E8%A7%A6%E8%A7%9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 (?http:?/??/?www.baidu.com?/?s?wd=%E7%89%B2%E7%95%9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http:?/??/?www.baidu.com?/?s?wd=%E6%89%B6%E8%80%81%E6%90%BA%E5%B9%B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 (?http:?/??/?www.baidu.com?/?s?wd=%E8%83%A1%E5%AD%9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http:?/??/?www.baidu.com?/?s?wd=%E7%AC%91%E8%80%8C%E4%B8%8D%E8%AF%A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 (?http:?/??/?www.baidu.com?/?s?wd=%E8%80%81%E5%A9%86%E5%A9%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 (?http:?/??/?www.baidu.com?/?s?wd=%E5%99%BC%E9%87%8C%E5%95%AA%E5%95%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 (?http:?/??/?www.baidu.com?/?s?wd=%E6%AD%A3%E6%9C%88%E5%88%9D%E4%B8%8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http:?/??/?www.baidu.com?/?s?wd=%E5%AE%89%E7%84%B6%E6%97%A0%E6%81%9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http:?/??/?www.baidu.com?/?s?wd=%E6%94%BE%E7%88%86%E7%AB%B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http:?/??/?www.baidu.com?/?s?wd=%E5%AE%88%E6%9B%B4%E5%BE%85%E5%B2%8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http:?/??/?www.baidu.com?/?s?w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 (?http:?/??/?www.baidu.com?/?s?wd=%E6%AE%B7%E5%95%86%E6%97%B6%E6%9C%9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年头岁尾的祭神 (?http:?/??/?www.baidu.com?/?s?wd=%E7%A5%AD%E7%A5%9E&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祭祖 (?http:?/??/?www.baidu.com?/?s?wd=%E7%A5%AD%E7%A5%9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http:?/??/?www.baidu.com?/?s?wd=%E9%9B%8F%E5%BD%A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 (?http:?/??/?www.baidu.com?/?s?wd=%E5%A4%8F%E4%BB%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 (?http:?/??/?www.baidu.com?/?s?wd=%E7%A7%A6%E4%BB%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下诏推行太初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AA%E5%88%9D%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8F%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公元前140年 (?http:?/??/?www.baidu.com?/?s?wd=%E5%85%AC%E5%85%83%E5%89%8D140%E5%B9%B4&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使之统一,司马迁 (?http:?/??/?www.baidu.com?/?s?wd=%E5%8F%B8%E9%A9%AC%E8%BF%8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建议创立了太初历 (?http:?/??/?www.baidu.com?/?s?wd=%E5%A4%AA%E5%88%9D%E5%8E%8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把春节定在孟春 (?http:?/??/?www.baidu.com?/?s?wd=%E5%AD%9F%E6%98%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 (?http:?/??/?www.baidu.com?/?s?wd=%E5%8E%86%E6%B3%9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是汉武帝 (?http:?/??/?www.baidu.com?/?s?wd=%E6%B1%89%E6%AD%A6%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 (?http:?/??/?www.baidu.com?/?s?wd=%E6%AD%A3%E6%9C%88%E5%88%9D%E4%B8%8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http:?/??/?zhidao.baidu.com?/?_blank?)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品味】
文章以说明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发展与流传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民间传说向大家展现了丰富饱满的春节风俗,语言准确平实,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有含金量的说明文,值得同学们的借鉴参考。

词语积累
1、福如( )( ) 2、寿比( )( )
3、天( )地( ) 4、( )公( )私
5、( )衣( )食 6、赞不( )( )
7、学无( )( ) 8、枪( )弹( )
9、手不( )( ) 10、心( )神( )
11、力大如( ) 12、胆小如( )

文化长廊
主要传统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文房四宝:大而言之,纸、笔、墨、砚
小而言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 (?http:?/??/?www.baidu.com?/?s?wd=%E5%9C%A3%E7%88%B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鲁国 (?http:?/??/?www.baidu.com?/?s?wd=%E9%B2%81%E5%9B%B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人,儒家创始人 (?http:?/??/?www.baidu.com?/?s?wd=%E5%88%9B%E5%A7%8B%E4%BA%BA&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 》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5%93%B2%E7%90%86%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语录体 (?http:?/??/?www.baidu.com?/?s?wd=%E8%AF%AD%E5%BD%95%E4%BD%9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列为"四书 (?http:?/??/?www.baidu.com?/?s?wd=%E5%9B%9B%E4%B9%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之一。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 (?http:?/??/?www.baidu.com?/?s?wd=%E6%A2%81%E6%83%A0%E7%8E%8B&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公孙丑 (?http:?/??/?www.baidu.com?/?s?wd=%E5%85%AC%E5%AD%99%E4%B8%9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告子 (?http:?/??/?www.baidu.com?/?s?wd=%E5%91%8A%E5%AD%9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http:?/??/?www.baidu.com?/?s?wd=%E6%94%BF%E6%B2%BB%E8%A8%80%E8%AE%BA&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诸子哲理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5%93%B2%E7%90%86%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四书 (?http:?/??/?www.baidu.com?/?s?wd=%E5%9B%9B%E4%B9%A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 (?http:?/??/?www.baidu.com?/?s?wd=%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的发展影响较大。

诗词鉴赏
江畔①独步②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③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④开无主⑤,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丛。
⑤无主:意思是这花是野花,无人看管。
今译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前流淌着,春日人困靠着春风小憩。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约写于公元七六一年。这时,杜甫在成都新居“涴花草堂”过着暂时的安定生活,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悦。
作者简介
见《绝句》。
答一答
1、诗人在哪里寻到了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人们都会发困,你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诗人困乏不堪时却看到了一簇簇桃花时感觉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是这“江畔独步寻花”组诗当中的又一首,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答一答
(1)请根据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 ?? ??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击枣树,是因为(? ?? ??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 ?? ?? ?);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 ?? ?? ??)?。在作者的眼里,枣树就像(? ??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 ?? ?? ??) 。
(2)用句子中划线的词写一个句子。
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
金灿灿
(4)“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