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E.赫兹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预言的正确性
【解析】 由物理学史知识可知,电流的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预言的正确性,A、C、E正确.
【答案】 ACE
2.
图3-1-8
如图3-1-8所示为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t1时刻,电路中的磁场能最小
B.从t1到t2电路中的电流值不断减小
C.从t2到t3电容器不断充电
D.在t4时刻,电容器的电场能最小
E.从t3到t4电路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解析】 由图可知,t1时刻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q最大,此时刚刚充电完毕,故电路中的磁场能最小,选项A正确;从t1到t2,电容器放电,电路中的电流从0增加到最大值,故选项B错误;从t2到t3,电容器的电荷量不断增加,故电容器在不断充电,选项C正确;t4时刻放电刚刚结束,电容器的电场能最小,故选项D正确.从t3到t4电路中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E错误.
【答案】 ACD
3.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恒定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恒定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
B.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D.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
E.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解析】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对此理论全面正确理解为:不变化的电场周围不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也可产生不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规律与上相似.由此可知,选项B、D、E正确.
【答案】 BDE
4.某时刻LC振荡电路的状态如图3-1-9所示,则此时刻( )
图3-1-9
A.振荡电流i在减小
B.振荡电流i在增大
C.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
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E.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在增加
【解析】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电容器的两极板的带电情况和电流方向,判定出电容器正处于充电过程.由电磁振荡的规律可知: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逐渐减小,电场能逐渐增大,磁场能逐渐减小,即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故应选择A、D、E.
【答案】 ADE
5.在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放电完毕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小
B.电容器充电完毕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小
C.回路中电流值最大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大
D.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最多时,电场能最大
E.回路中电流值最小时刻,电场能最小
【解析】 电荷量、电场强度、电场能、电压是同步量;而电流、磁场、磁场能是同步量.
【答案】 BCD
6.如图3-1-10甲所示,在LC振荡电路中,通过P点的电流变化规律如图3-1-10乙所示,且把通过P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电流i的正方向,则( )
甲 乙
图3-1-10
A.0.5 s到1 s时间内,电容器C在放电
B.0.5 s至1 s时间内,电容器C的上极板带正电
C.1 s至1.5 s时间内,Q点的电势比P的电势高
D.1 s至1.5 s时间内,电场能正在转变成磁场能
E.t=1 s时电路中电场能最大而磁场能最小
【解析】 0.5 s至1 s时间内,振荡电流是充电电流,充电电流是由负极板流向正极板;1 s至1.5 s时间内,振荡电流是放电电流,放电电流是由正极板流向负极板,由于电流为负值,所以由Q流向P,t=1 s时电流为零,电路中电场能最大,磁场能最小,C、D、E正确.
【答案】 CDE
7.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上的带电量从最大值变化到零所需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
【解析】 LC振荡电路的周期T=2π,其电容器上的带电量从最大值变化到零的最短时间t=,所以t=.
【答案】
8.如图3-1-11所示为LC振荡电路中振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在OA时间内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在AB时间内电容器处于________(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在时刻C,电容器带电荷量________(选填“为零”或“最大”).
图3-1-11
【解析】 由题图可知,振荡电流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在OA时间内电流增大,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磁场能.在AB时间内电流减小,电容器正在充电.在时刻C电流最大,为电容器放电完毕的瞬间,带电荷量为零.
【答案】 电场 磁场 充电 为零
[能力提升]
9.如图3-1-12所示为理想LC振荡回路,此时刻电容器极板间的场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1-12
A.如图所示的时刻电容器正在放电
B.如图所示的时刻电流正在减小
C.电路中的磁场能在减少
D.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增加
E.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减少
【解析】 由电场方向可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由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可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结合以上两点可知电容器在充电,电路中的电流正在减小磁场能在减少,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增加,故B、C、D正确,A、E错误.
【答案】 BCD
10.某空间出现了如图3-1-13所示的一组闭合的电场线,这可能是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________,或沿BA方向磁场在迅速________.
图3-1-13
【解析】 根据电磁感应理论,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变化时,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可用楞次定律判断,其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电场线方向一致.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闭合电路中电荷受到了电场力作用,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与是否存在闭合电路无关,故空间内磁场变化产生的电场方向,仍可用楞次定律判断.
【答案】 减弱 增强
11.如图3-1-14所示的振荡电路中,自感系数L=300 μH,电容C的范围为25~270 pF,求:
图3-1-14
(1)振荡电流的频率范围;
(2)若自感系数L=10 mH,要产生周期T=0.02 s的振荡电流,应配置多大的电容?
【解析】 (1)由f=得:
fmax= Hz=1.8×106 Hz
fmin= Hz=0.56×106 Hz
所以频率范围为
0.56×106~1.8×106 Hz.
(2)由T=2π得:
C== F=10-3 F.
【答案】 (1)0.56×106~1.8×106 Hz
(2)10-3 F
12.实验室里有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知道其电容C=1 μF,在两板带有一定电荷时,发现一粉尘恰好静止在两板间,手上还有一个自感系数L=0.1 mH的电感器,现连成如图3-1-15所示电路,试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图3-1-15
(1)从S闭合时开始计时,经过π×10-5 s时,电容器内粉尘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当粉尘的加速度为多大时,线圈中电流最大?
【解析】 (1)电容器内带电粉尘恰好静止,说明电场力方向向上,且F电=mg,闭合S后,L、C构成LC振荡电路,T=2π=2π×10-5 s,经=π×10-5 s时,电容器间的场强反向,电场力的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g.(2)线圈中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两极间的场强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g,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1)2 g (2)g
课时跟踪检测(八) 电磁波的产生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振荡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为L,电容器的电容为C,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从最大值变为零,所用的最少时间为( )
A.2π B.π
C. D.
3.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振荡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振荡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振荡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4.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教室中开亮的日光灯周围空间必有磁场和电场
B.工作时打点计时器周围必有磁场和电场
C.稳定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
D.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和传播方向三者相互垂直
5.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
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B.若电容器正在充电,则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C.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线圈中电流正在增大
D.若电容器正在放电,则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6.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C的带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在1×10-6~2×10-6 s内,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充电过程,波长为1 200 m
B.充电过程,波长为1 500 m
C.放电过程,波长为1 200 m
D.放电过程,波长为1 500 m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0分)
7.(10分)在LC振荡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L=2.5 mH,电容C=4 μF。
(1)该回路的周期多大?
(2)设t=0时,电容器上电压最大,在t=9.0×10-3 s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这时电容器是处在充电过程还是放电过程?
8.(10分)如图3所示的振荡电路中,自感系数L=300 μH,电容C的范围为25~270 pF,求:
图3
(1)振荡电流的频率范围;
(2)若自感系数L=10 mH,要产生周期T=0.02 s的振荡电流,应配置多大的电容?
答 案
1.选C 本题考查有关电磁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虽然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但并不是只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选项错误;产生电磁波需要一定的条件,当电场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时才可能产生电磁波,故B选项错误;做变速运动的电荷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其周围空间可能会产生电磁波,故C选项正确;麦克斯韦只是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是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选项错误。
2.选D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从最大值到零所用的最少时间为T,而T=2π,故D正确。
3.选C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是稳定的,说法A前半句错;同理,并不是任何电场都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说法B前半句错;电场和磁场并不是总是相互联系着的,例如,静止电荷周围只有静电场,静止磁体周围只有稳定的磁场。只有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才能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D说法错。
4.选C 教室中开亮的日光灯、工作的打点计时器,在其周围产生振荡磁场和电场,故选项A、B正确;稳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故选项C错误;电磁波是横波,传播过程中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和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故选项D正确。
5.选A 由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安培定则可判断振荡电流方向,由于题目中未标明电容器两极板带电情况,故可分两种情况讨论。若该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可知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流增大,则C正确,A错误;若该时刻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可知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电流在减小,则B正确;由楞次定律可判定D正确。
6.选A 由题图可知,在1×10-6~2×10-6 s内,电容器C的带电荷量由0增加到最多,因此是充电过程。电磁振荡周期等于所发射的电磁波的周期,那么电磁波的波长为λ=cT=3×108×4×10-6 m=1 200 m。故选项A正确。
7.解析:(1)T=2π
=2×3.14× s=6.28×10-4 s。
(2)因为t=9.0×10-3 s相当于14.33个周期,故< 0.33T<,所以当t=9.0×10-3 s时,LC回路中的电磁振荡正处在第二个的变化过程中。
t=0时,电容器上电压最大,极板上电荷量最多,电路中电流值为零,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第一个T内,电容器放电,电流由零增至最大;第二个T内,电容器被反向充电,电流由最大减小到零。
显然,在t=9.0×10-3 s时,即在第二个T内,线圈中的电流在减小,电容器正处在反向充电过程中。
答案:见解析
8.解析:(1)由f=得:
fmax= Hz=1.8×106 Hz
fmin= Hz=0.56×106 Hz
所以频率范围为0.56×106~1.8×106 Hz。
(2)由T=2π得:C== F=10-3 F。
答案:(1)0.56×106~1.8×106 Hz (2)10-3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