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教科版 第六册(2018)第11课 王献之练字 授课课件(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 教科版 第六册(2018)第11课 王献之练字 授课课件(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6 19:42:42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王献之受父亲王羲之的熏陶,从小便开始练习书法。课文以“王献之练字” 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那么在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他遇到了哪些问题呢?然我们走进课文,共同去探寻王献之成功的秘诀吧!第 一 课时1.正确认读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抚摩、模仿、称赞、顿时、了不起、兴冲冲、聚精会神、坚持不懈”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二王”:指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以行书和草书闻名,有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聪左窄右宽;注意右边“心”字的三点。cōng 夸“大”撇、捺舒展,盖住下部。kuā模右部中间“日”略扁,“大”的撇、捺舒展。mó赞上部左边末笔为竖提,下部“贝”竖撇斜伸。zàn顿左窄右宽;右部首横稍长,末笔为长点。dùn通“甬”起笔较高,大小适当;“辶”托住“甬”。tōnɡ愧右边第六笔是撇,不要写成两笔。kuì凳整体紧凑;“癶”左右对称,横撇、捺伸展。dènɡ聚上边紧凑,下边竖在竖中线上。jù缸“缶”撇稍短;“工”横画较短。ɡānɡ勤左紧右松,左部横画布局匀称。qín 懈xiè晋代   模仿  称赞
坚持不懈 王羲之 石凳jìn móchēng xiè xī dèng模自满:
惭愧:
秘诀:
抚摩:
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造句: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满。
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造句:我第一次骗了妈妈,我感到很惭愧。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造句:教室里,明明正在向同学们传授他的开心秘诀。
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造句:妈妈抚摩着女儿的头发。模仿:
称赞:
顿时:
了不起: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造句:老师称赞我值日做得好,我很开心。
立刻(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 
造句:一听到这个好消息,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兴冲冲:
聚精会神:
坚持不懈:形容兴致很高的样子。
造句:弟弟从奶奶手里拿了饼干,就兴冲冲地走了。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造句:她坐在高高的手术凳上,俯身在明亮的灯下,聚精会神地操作。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造句: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惭愧 羞愧两个词语都有内心不安的意思。
“惭愧”侧重于因为自己的失误或不足而感到不安,语义较重;“羞愧”侧重于因羞耻而不安,语义比“惭愧”还重。
1.听了爷爷的话,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2.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练字受夸心自满。介绍王献之的身份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传授秘诀勤练习。写王献之的字不被父母认可,他向父亲请教练字的秘诀。
第三部分(第6 自然段)坚持不懈终成功。写王献之学父亲的样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大书法家。交流分段情况父亲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 当王献之把字拿给父亲看时,父亲的态度怎样?本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述的是王献之练字的故事。他练字的态度由最初的自满到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习题源于《点拨》“课后练习单”的“基础知识练”1.看拼音,写词语。
cōng míng shuǐ gāng cán kuì
kuā jiǎnɡ bǎn dèng jù huì聪 明水 缸惭 愧夸 奖板 凳聚 会2.选字填空。
[模 摸]
(  )型  (  )索   (  )特  (  )鱼
[登 凳] 
板(  ) (  )高 (  )山 (  )子模摸模摸凳登登凳3.根据释义写出正确的词语。
(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     )
(2)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     )
(3)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     )聚精会神坚持不懈惭愧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夸奖——(   )    
模拟——(   )
自满——(   )
坚持不懈——(     )夸赞模仿骄傲持之以恒5.按要求写句子。
(1)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王献之渐渐自满起来了。(给句子加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并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字被献之兴冲冲地送给母亲看。王献之因为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自满起来了。(3)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作业。....课件28张PPT。第 二 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王羲之、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献之的父亲指着水缸说的话暗含的意思。 (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王献之练字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串珠问题:
1.一读: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为什么会慢慢变得自满起来?
2.二品:王献之把选好的“大”字让王羲之看时,王羲之有何表现?
3.三思:王羲之的练字秘诀是什么?
4.四探:王献之得到父亲练字的秘诀了吗?王献之又是怎样做的?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王献之在母亲处依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称赞,父亲的“一点儿” 把他的整个字都比了下去,这令他觉得十分没面子,非常惭愧。王献之为什么会“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概念
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达效果
神态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答题模式
运用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心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运用
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3 题。 品析神态描写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是什么?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王献之练字的态度由自满到后来的感到惭愧,开始勤学苦练。 王献之练字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一读: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为什么会慢慢变得自满起来?因为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他又是个聪明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夸奖他,他慢慢变得自满了。 串珠问题:2.二品:王献之把选好的“大”字让王羲之看时,王羲之有何表现?王羲之什么也没说,只是在王献之写的“大”字上随意加了一点儿。 3.三思:王羲之的练字秘诀是什么?王羲之的练字秘诀就是勤学苦练。 4.四探:王献之得到父亲练字的秘诀了吗?王献之又是怎样做的?
王羲之没有告诉王献之练字的秘诀,只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王献之,练字是要用心的,需要天长日久的练习,方能有所成就。王献之明白了这一点,开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有成就。王献之练字夸奖 自满 秘诀 勤学苦练炫耀 惭愧 终有成就这篇课文讲述了大书法家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得来的,教育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小神童拜师
柳公权是唐代大书法家,他的“柳体”书法被后人广泛临摹(mó),影响十分深远。
柳公权小时候被人称为小“神童”,他自己觉得十分得意。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比赛写大楷.他很快写好了,这时走来一个卖豆腐的老汉,看到他一副骄傲的样子,就对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软乎无力,不见得有什么好。”柳公权听到别人贬(biǎn)低他,心里很不高兴。那老汉又说:“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那字写得比你还好哩!”这一下小公权更气了。第二天一早,他直奔华原城,一心想看个明白。果然在城里一棵老槐树下,有一个失去双臂的老爷爷正在用脚写字呢。只见他用左脚按纸,用右脚夹起一支羊毫(hāo)笔,在白纸上挥毫疾书。柳公权一看那字,不禁目瞪口呆,惭愧极了。他扑通跪倒在地,真心诚意地要拜老爷爷为师。老爷爷推辞不过,便用右脚写下四行句子:“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一看,心中全明白了,这就是写字的诀窍(qiào)。从此,他夜以继日,发奋练字,终于使自己的字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韩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墨池】王羲之勤奋好学,常在池子边练书法,他练完字后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临川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天长来自于勤奋,正如爱迪生说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大”和“太” 。这“一点儿”之差的背后,却浸透着勤学苦练者的汗水与艰辛。成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才是成功的秘诀。1.默读课文。王献之对待写字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参考答案:王献之由自满变得谦虚,脚踏实地地勤学苦练。这是由于父亲王羲之的言传身教,使他明白了要想写好字,只能勤学苦练的道理。 2.读句子,结合上下文,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2)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
加了一个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参考答案:(1)“选”说明王献之让父亲看的这个“大”字是自己认为模仿得最满意的一个字。因为是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字,所以不免有些骄傲,因此才会有“满以为会得到称赞”的想法。这里的“满以为”是很自然地认为的意思。
(2)王羲之看似不经意地加了一笔,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就是“随手”的意思。.. . . . .3.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王献之“惭愧”,接着写他“想”,再写他“问”,意思连接得很紧密,表达顺畅。请你认真读一读,再仿照写一写。参考答案:看着67 分的试卷,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我这是怎么啦,怎么错了这么多道题?我应该向老师请教一下。下课后,我去办公室找老师,问道:“张老师,这段阅读填空题我做错了很多,您能给我讲一讲好的做题方法吗?”张老师微笑着说:“当然行啦,放学后我给你好好讲讲。”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拨:首先,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利。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好人物对话。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kuā zàn cōng míng qín fèn
jù jí cán kuì shuǐ gāng夸 赞聚 集聪 明 惭 愧勤 奋水 缸二、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王献之模(mó mú)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
2.献之又兴(xìng xīng)冲(chōng chòng)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
3.献之坚持不懈(jiě xiè)地勤学苦练。√....√√√三、比一比,再组词。
诀(   ) 凳(   )
决(   ) 登(   )
顿(   ) 通(   )
吨(   ) 痛(   )口诀决定凳子登山顿时吨位通过痛苦四、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    )
2.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
3.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
4.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表扬羞愧全神贯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