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唐朝鼎盛疆域图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在以后的50余年中,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这一时期在南方和山西先后建立的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10余个政权,史称十国。当时北方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后周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对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为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影响:
a、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
了重要条件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
只有7岁,主少国疑。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涿郡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陈桥驿兵变赵匡胤 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黄袍加身石碑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
赵匡胤 963——979年,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明 · 敖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1、集中军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 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
(全国军队,一半京师,一半地方
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
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宋太祖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他决定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统兵大将的权利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利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 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 在军事上: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根据《宋史·卷一八七·志第一百四十》绘制 挑选精壮兵丁组成禁军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作战指挥不灵,军队战斗力下降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分割宰相职权(2)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三岁一易”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 分化事权(2)地方:A、文官任知州,频繁调动
B、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C、设转运使,收地方财赋“三岁一易”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有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朱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 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宋仁宗时增至17000人,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这还不包括正官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如果把他们也统计在内,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 ——《国史概要》樊树志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弊:增加了政府开支,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表现:政治上——
军事上——
文教上——影响: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文官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发展科举制考试分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减少考试科目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发展的评价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以致用 1.在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世民 B.武则天
C.赵普 D.赵匡胤 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重武轻文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副宰相 B.通判 C.节度使 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7.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