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一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2.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第1课时一、激情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他是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记叙性散文为代表,著有《宋学士文集》。课文朗读5.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讲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合作探究 (2)理清文章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第三段:描述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①衣食: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
②校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③师资: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④图书资料: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第四段:交代作此文的原因并勉励马生三、合作探究
1.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交流点拨]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3.本文写了作者在幼年求学时所受到的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交流点拨]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交流点拨]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四、课堂小结
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反馈训练敬请完成作业。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想学有所成,想成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成功的。今天我们继续看看宋濂是怎样学有所成的。二、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交流点拨]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2.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 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交流点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学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4.本文的文旨句是哪一句?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点拨]主旨句明确: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5.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交流点拨]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二)重点语句理解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交流点拨]我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交流点拨]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交流点拨]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交流点拨]我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交流点拨]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三)写作借鉴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三、迁移拓展
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试举例。
[交流点拨]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拼搏,刻苦奋进。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在今天,学习对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