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6 21: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与美国、印度在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方面的比较。它说明( )

A.我国工业门类不齐全 B.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2. 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4.“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6.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 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9. 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农业
4.5
52.8 [来源:Zxxk.Com]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2.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2)你能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吗?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 D6. A7.A 8.C 9. C10. D11. B12.B
二、非选择题
13.(1)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 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3) 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4) 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