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1.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 使学生加强思想认识,认识到我党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工业化合作社集体化共同富裕自愿互利1956手工业工商业赎买公私合营公有制初级【自学提纲】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三大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一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
生产合作社农民结队报名入社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关链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相关链接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
(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局限性(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公:国家;
私:资本家;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重点探究】 2.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政治上:
①1949年召开政协会议,初步建立起了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②1949年,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民主政治生活迈出重要一步。
经济上:
①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知识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小结】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是“1952—1957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B【课堂训练】 2. 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的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3. 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BB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
A. 自愿互利 B. 全部没收 C. 赎买 D.劳资两利
5.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CA6. 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
A. 动员农民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动员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进行改造
C7.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三大改造中存在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等缺点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B8.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A.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B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实行赎买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