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温故知新:1、中共八大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建设方针?
2、八大以后国内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左倾”错误的思想和事件?
3、左倾错误出现后,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4、面对这严重的后果,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5、这些措施有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做倾错误?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 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什么叫“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说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为什么要利用和助长毛泽东
的错误? 思考: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 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2.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毛泽东支持。姚文元发表在《文汇报》上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吴晗(1909-1969年),历史学家、共产党员,曾任北京市副市长。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 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2.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3、“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全面发动的?时间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五一六通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发动方式开展红卫兵运动中央文革小组成员:
江青 陈伯达 康生 张春桥 姚文元等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毛泽东在天安门8次接见红卫兵毛泽东、林彪、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红卫兵批斗大学校长大字报满天飞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1. “一月革命”、上海夺权阅读思考:
“一月革命”是怎么回事?从大乱——大治“一月革命” 上海夺权造反派夺权后组织群众游行向毛主席报喜贵州省成立
革命委员会夺权风暴席卷全国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1 . “一月革命”、上海夺权2. 全国大动乱 全面夺权风暴席卷全国后,全国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江青提出“文攻武卫”造反派组织之间武斗成风武斗中被烧毁的房屋造反派之间展开武斗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1 . “一月革命”、上海夺权2. 全国大动乱3. “二月抗争”什么是“二月抗争”?核心问题是什么?怎样看待这次抗争?谭震林陈毅叶剑英“二月抗争”中的老干部们徐向前李先念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1. “一月革命”、上海夺权2. 全国大动乱3. 二月抗争4. 刘少奇冤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196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1. 个人崇拜发展到严重地步2.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请举例说说“文革期间”民主法制是如何遭到破坏的?文革中的不正常现象:1、个人崇拜登峰造极;
2、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中央政治局地位;
3、革命委员会取代地方政府;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10年没开人大会);
5、公、检、法机关受到冲击;
6、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
7、法律审判缺乏程序,甚至是“莫须有”罪名。“文革”中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鼓吹到迷信的地步 “文革”中发行的“红宝书”课堂回眸:毛泽东对这种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决定发动
文化大革命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
导火线上海夺权、全面夺权(“一月革命”)—全国大动乱“二月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和
群众抵制“文革”错误林、江一伙迫害老干部——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坚决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几位?你知道他们有哪些历史功绩吗?温故知新 “文化大革命”这样错误的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起来?畅想天地 走访老干部、老工人,听他们讲“文革”时期的经历。 收集“文革”时期的文物,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自己动手再见江声实验学校 刘学军“四个伟大”题词的解释
2000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四个伟大”并不是林彪提出来的,它是一个集体创作,有一个形成过程。然而,纠正一种错误提法真难!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比较权威的人以及不权威的人,比较权威的书以及不权威的书,这样或那样说:“四个伟大”是林彪提出来的。把“四个伟大”同林彪绑在一起,把发明权奉送给林彪的现象,相当普遍。而再普遍也不对。“四个伟大究竟是怎样提出来的?由谁提出来的?仔细翻阅1966年8月份《人民日报》,可以看到,“四个伟大”的提出和形成,其过程是这样的: 1966年8月18日下午,毛泽东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接见红卫兵。这次接见大会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由刚刚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成为中共中央唯一副主席的林彪讲话。陈伯达在开幕词中说:“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今天在这里同大家见面。”接着,林彪讲话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我们在伟大统帅的指挥下”,等等。不难看出,在这一天陈伯达先提出了“三个伟大”,即在“伟大的领袖”之外,又给毛泽东增加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的头衔,林彪则给毛泽东增加了“伟大的统帅”的头衔。“四个伟大”在18日确实都有了,但在第二天即19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关于这次大会的报道中,还未将这“四个伟大”并列在一起,而综合林彪和陈伯达的提法只是并列了“三个伟大”,即“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种综合并列的提法,在19日的《人民日报》上,从通栏套红的口号,到画面解释,再到正文解释,至少有5次出现。由此可见,“四个伟大”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 只是到8月20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并列的“四个伟大”才第一次出现。这篇社论开头就说:“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穿着人民解放军军装,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在天安门上检阅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百万大军。”这个时间表表明“四个伟大”的提出和形成经过了8月18日至20日3天时间。在“四个伟大”中,为什么把“伟大的导师”排在最前面?据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穆欣说,这是康生的“功劳”。他说:“康生还把几本外语词典带到中央文革小组会议室来,翻查、考究、推敲的结果,认为‘伟大的导师’最重要,应放在前面。”8月22日《人民日报》的“报眼”(即第一版右上角刊登毛主席语录的地方)就写出了“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的口号。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讲话开口就是:“我代表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向各地来的同学问好,向大家问好!”这样,“四个伟大”也就铺天盖地地流传开了。 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1967年五一劳动节,林彪题词,即为: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幅题词的手迹发表在1967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毛主席像的下面。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称:“我们的副统帅林彪同志为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题词,最集中的表达出了亿万人民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的感情,成为今天整个节日庆祝活动中最响亮的颂歌。” 综上所述,十分明显,所谓“四个伟大”并不是林彪首先和直接提出来的。穆欣说,“四个伟大”的发明权当属于林彪、陈伯达和康生“共有”,这是有道理的,符合历史实际。我们再看看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和反应。 1966年12月1日,周恩来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革命师生进行革命串联问题的补充说明》。2日,毛泽东在审阅时,将文中“毛主席”之前的定语“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删去。 1967年2月3日,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的卡博·巴卢库时说:“又给我封了好几个官,什么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就不高兴。但是,有什么办法!他们到处这么搞。”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二天,毛泽东在具体谈到关于氢弹爆炸的新闻稿时说:昨天氢弹公报我就把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统统勾掉了。1967年7月至9月,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时,又一次强烈批评“四个伟大”的提法。他对随行的杨成武说:“我现在很不喜欢‘四个伟大’,讨嫌!”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所谓“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 以上就是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 关于“四个伟大”提出的情况,据笔者考查,大体就是这样。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集体备课稿纸
09 年 上 期 八 年级 历史 科目
研讨时间
3月3日第4周星期 二
上课时间
3月9日第5周星期1
执笔人
刘学军
执教者
班 级
班
总第 9节
课 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全国大动乱
知识与能力: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导火线、发动、全国大动乱形成 二月抗争 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通过对林、江一伙利用毛泽东的错误、篡党夺权,培养学生透过现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导致全国大动乱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观察历史,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文革”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严重灾难,遗迹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分析应从“文革”吸取的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革”是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的一场内乱;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性质
教学过程:
展示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
引入本课主题——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设计四个问题,通过解答问题来了解“文革”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什么叫“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3.为什么说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4.林彪、江青为什么要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通过以上问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对政治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分析来发动、被林彪、江青一伙利用而全面发动的。“大字报”和“红卫兵”是文革最先的实质性的行动。从而分析出“文革”开始就是违背民主原则、践踏法制的行动。
承上启下:“文革”开始后,林、江一伙开始策划什么行动?
提问:“一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明白林江一伙此时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
1、上海夺权和全国大动乱
上海夺权,毛泽东支持,全国掀起了夺权高潮
造反派开始“文攻武斗”。——全国出现大动乱
老一辈革命家、广大群众极力地址文革错误——
2、“二月抗争”
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
评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群众抵制“文革”错误做法。
林、江一伙整理材料给毛,毛泽东下令批“左”。林、江一伙借此开始迫害大批功勋卓著的老干部——
3.刘少奇冤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以上三个情况来看,此时我国的民主再遭破坏,法制遭践踏。——
三、民主与法制的严重破坏
1. 集体领导的原则被践踏——个人崇拜登峰造极。
2.民主与法制遭破坏:
1)、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中央政治局地位;
2)、革命委员会取代地方政府;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10年没开人大会);
4)、公、检、法机关受到冲击;
5)、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
6)、法律审判缺乏程序,甚至是“莫须有”罪名。
总结:毛泽东对这种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
——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化大革命导火线
上海夺权、全面夺权(“一月革命”)——全国大动乱
“二月抗争” ——老一辈革命家和群众抵制“文革”错误
林、江一伙迫害老干部 ——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作业:1)我们应从“文革”中吸取哪些教训?
2)做一次“文革经历访谈”并作好记录。
组长意见: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