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6 09:57:0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司马光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文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知识与技能目标)
  2、培养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3、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情感目标)
人物简介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名将。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作品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
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
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
结合内容,把握语气,力争背会.
语言卡片
一、注音 卿( ) 涉 ( ) 猎 ( )
孰( ) 邪 ( ) 遂( )
qīng
shè
liè
shú

suì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解释词语
当涂 辞 岂欲 治经 博士 涉猎 见往事 孰若 及 过 才略 非复 更 刮目相待 见事
语言卡片
古今异义词
1、博士
2、往事
历史。
过去的事情。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 的 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种
古意:
今意:
古意:
今意:
译句子,体会朗读语气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问 ) 诚恳
语重心长 谆谆告诫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 诚恳 语重心长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惊讶 赞叹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自豪 得意
力陈必要: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现身说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先:
辞-军中多务
后:
就-学有小成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1、课文围绕吕蒙这个人物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2、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3、吕蒙对于孙权劝学,先后的做法是怎样的?
4、鲁肃是如何”赞学“的?
刮目相看
结友而别
吕蒙
孙权
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吕蒙由不学到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吴 下 阿 蒙
(刮目相看)
刮目相待
一、吕蒙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它和《伤仲永》有什么不同?
二、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请把它们记在你的摘抄本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腹有诗书气自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解释加线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冰心
教师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