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3-25 2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教学课件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标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汉代的四大经济区分布图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崤山以东崤山以西长江以南山东、山西以北 农业区,技
术落后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业区半农半牧高高低低山东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山西 关中平原山西 都江堰(四川成都) 江南 绍兴东湖今貌 龙门、碣石以北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外迁原因: 北方战乱 2、三次南迁高潮
第一次:两晋之际
第二次: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靖康之乱后匈 奴鲜 卑鲜 卑羌氐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安史之乱地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客家土楼 南迁南北方人口变化历史与现实 中国古代人口的三次南迁,带来了那些影响?
当今我国的人口流动非常大,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对此,你怎么看今天的人口流动?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重心南移的原因
1) 人口的大量南迁
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江南社会稳定
3)江南农耕经济发展的潜力2、重心南移的过程(江南开发的过程)孙吴东晋南朝中唐南宋黄河流域江南(主要原因)(完成)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间谚语
问题:以上三则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怎样
的变化?史料解读西汉时江南相当落
后,生产力低下,
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南朝时期江南生
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人烟稠密南宋时期江南已经
成了全国的经济重心3、重心南移的影响
1)文化重心的南移
“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2)南移后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南宋“圩田”(太湖流域地区) 圩田(围田):在湖泊、河流内四周筑堤,然后抽走堤内的水,造成农田。堤上设有闸门,水灾时关闸防洪,旱灾时开闸放水灌溉。课堂检测1、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
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唐纱”
C2、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而炎热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
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森林茂密,沼泽密布
B3、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C
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
A 东晋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B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
北方
D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 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B7、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势复杂 B、气候炎热潮湿
C、人口稠密 D、生产技术落后
C8、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B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