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界首中学 蒋文亮【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探究一讨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
衣:
食:
住:
风俗:(一)近现代“衣”(服饰)的变化: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鸦片战争后传入的西装 中山装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不断改良的旗袍(一)近现代“衣”(服饰)的变化:
阶段 代表服饰 1840—1949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旧式与新式)上衣下裙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现代服装(一)近现代“衣”(服饰)的变化:
阶段 代表服饰 1840—1949
1949—1978
1978—
至今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旧式与新式)上衣下裙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男装:
女装:多样化(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西式餐馆(二)近现代“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建国初期 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粮票布票 油票(二)近现代“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建国初期 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87年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988年 “菜蓝子工程”“菜篮子工程”(三)近现代“住”的变化(三)近现代“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 西式洋房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前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 有3平方米
1995年“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西式洋房现代居住(四)近现代“风俗”的变化
(四)近现代“风俗”的变化婚姻包办——婚姻自由
旧式婚礼——新式婚礼
清末传统婚礼新式婚礼(四)近现代“风俗”的变化婚姻包办——婚姻自由
旧式婚礼——新式婚礼
男子留辫——剪辫易服
剪辫易服(断发易服)
(四)近现代“风俗”的变化婚姻包办——婚姻自由
旧式婚礼——新式婚礼
男子留辫——剪辫易服
女子裹足——废止缠足
女子裹足—废止缠足
探究二讨论: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
政治(几次历史巨变):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2、外因:
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外因:伴随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政治: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倡导文明、进步和民主,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经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重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小结:
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
衣、食、住、风俗
2、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内因:政治、经济、文化
(2)外因:思考题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谢谢各位老师指导!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