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程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难点: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2、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一课时一、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2、表现:3、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劳动力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地位?
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怎样的变化?这时自然经济的地位又怎样?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请回顾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破产失业棉布生产者棉布消费者另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继续参与竞争降低成本买洋纱织布打破了自给打破了自足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家庭手工业者使用的纺纱机由于大量洋纱洋布流入中国,面临失业的上海纺纱女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农副业及商业有什么影响? 使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产品的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背景:①外资入侵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概况:时间、地点、产生途径、企业3、特点:(练习册)4、缺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分布不合理。5、意义:②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意义A、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B、新的政治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领导力量。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间:
地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部分手工工场的转变产生 途径:著名 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房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甲午战后外资的入侵;
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等 观念的推动2、概况:时间在甲午战后到一战爆发;
著名企业: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启新洋灰公司、保晋矿务公司;以轻工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张謇 晚清状元,曾任南京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总长等职。 袁世凯称帝后,辞职专心从商,他一生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近20个企业,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呼吁 “实业救国”
张謇(1853—1926)荣宗敬(1873-1938) 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 1896年与人合资4500元创办广生钱庄,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1913年创建的保兴面粉厂,1919年发展到福新1-6厂, 1916年创办的申新纱厂,1919年发展到申新1-3厂。逐步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等职。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等企业。当时,他与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1、民族工业的出现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想一想:3、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受到哪些因素推动?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初步发展著名实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近代中国存在哪些性质的工业?想一想:外资企业
官办企业(洋务工业)
商办企业(民族工业)大生厂最初确定是商办,但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请领“官机”(共4万纱锭,原是张之洞在1893年为湖北南纱局向洋行订购,闲置堆放已有3年)折价作为“官股”,以求解决集资难题。1898年,大生纱厂才正式动工,次年建成投产,但开工后需用棉花增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富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只好出让、停车、闭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