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文档属性

名称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3-27 2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背景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角色体验 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晚期“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孙膑 拜师学艺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牛刀小试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课堂拓展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