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 三 节美苏争霸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 陈素荣复习提问:
东欧变革
共同点:
实质:
结果:
失败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标志是什么?变化的原因如何? 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标志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主要原因是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崛起。束结战二194550年代后期对 峙苏联美国一、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及原因:斯大林
时期赫鲁晓夫
时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美国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由“冷战”格局演变为美苏争霸格局。主要原因是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搞“霸权主义”?3.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的变化1.历史根源:沙皇对外侵略扩张传统2.现实条件:苏联的特殊地位;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发展的结果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20 世纪80年代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美苏苏美苏美实力相对削弱,不得不承认苏美同为超级大国。对外政策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签订对奥和约
与联邦德国建交
赫鲁晓夫访美修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和平政策对外政策重大事件1959年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与美国
总统艾森豪威尔“戴维营会谈” “戴维营精神”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同为超级大国的事实。 1961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古巴导弹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U-2飞机拍摄的古巴导弹发射场照片。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1、赫鲁晓夫这段话应是美苏争霸中哪一个阶段讲的? 表明了他主张什么样的战略意图?2、他们的合作真的是为了和平联合在一起吗?其实质是什么?3、为什么赫鲁晓夫那样底气十足呢?他又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呢?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②军事方面:50年代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
③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第一阶段。主张苏美共同主宰世界。不是。争夺世界霸权。积极进攻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尼克松主义)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军备上赶上了美国经济增长趋缓;
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保住霸权在亚洲和非洲扩张;1979年出兵阿富汗1973年从越南撤军;70年代,实现同中国关系正常化。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年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点。 在任期间,调整对外战略,实行尼克松主义”转入战略防御. 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1974)杜鲁门主义 和 尼克松主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欧洲为中心的
全球性进攻战略转为战略防御
处于守势 图中所反映的史实是美苏争霸中哪一个阶段的?请问在这之前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什么态度?现在这样反映它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改变世界格局的举杯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一周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期间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材料阅读③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的全部责任”?思考:②美国这种对外战略调整在亚洲的具体表现有哪些?①材料表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即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收缩重点在亚洲,以确保欧洲重点。两个步骤:一是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一、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经济趋于缓慢;二是军事力量相对下降,同时陷于侵越战争泥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
请回答:
(1)材料一杜鲁门说“转折点”意味着是什么?
(2)材料二尼克松说“某个核大国”指哪个国家?此时这个核大国有没有能力威胁美国?(用史实说明)
(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外交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4)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说明美国是否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5)运用有关政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战略?
分析:这是一道政史综合题,是关于美国在二战后对外战略政策的材料分析题。回答该题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弄清杜鲁门、尼克松当政时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和所面临的世界形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仔细比较二人所说的策略的异同。称霸世界。苏联。有能力威胁美国,因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发展,并建成一支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洲际导弹的数量超过美国。不同点:前者美国对外政策是以进攻型的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后者是防守型的局部收缩,确保美国霸权。相同点:都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都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强权政治特点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经济决定政治。7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地位严重下降,黄金储备下降。没有。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等国内国际形势,调整对外政策,为确保世界霸权,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20世纪80年代(第三阶段)国民经济军事化
农轻重比例失调
经济困难加剧经济持续增长对外政策对外政策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全球缓和战略全面收缩核军备竞赛;(拖垮)
局部战争(排挤)苏军撤出阿富汗
中苏关系正常化
苏退出东欧争霸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推行“里根主义”与苏联进行新的一轮军备竞赛里根总统访华苏联的mx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美苏争霸中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美苏争霸概况小结赫鲁晓夫肯尼迪等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结束对奥占领苏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推行霸权主义孤立、禁运、封锁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等苏攻美守美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苏在亚非扩张入侵阿富汗军事威胁逐步实现正常化戈尔巴乔夫里根等美攻苏守苏从阿富汗撤军美推行“星球大战”计划中苏关系正常化加强合作优势在美互有攻守、各有得失2、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消极)3、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积极)三、美苏争霸的特点:四、美苏争霸的影响:1、苏联自身经济被拖跨,成为日后解体的重要原因(消极)1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2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小结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巩固练习1 .斯大林逝世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C.赫鲁晓夫单方面撤走全部在华专家
D.对中国进一步军事威胁,挑起中苏边界军事纠纷
2.50年代后期,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开始与美国争霸的主要目的是( )
A.压倒美国,由苏联主宰世界
B.转移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C.稳定并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D.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BD巩固练习3.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变化实际上是( )
A.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 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斗争的变化
D.中美关系的变化
4.以下关于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在美国方面
B.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C.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D.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政策AC讨 论美苏争霸给美苏两国经济及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从美苏争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影响:
对美: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军费开支过大,财政困难,是美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之一。
对苏: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过大,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加剧经济困难,激化社会矛盾,为苏联解体埋下祸根。
对世界局势:引发一系列地区冲突,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启示: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推行霸权主义误国误民,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主流。
承认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