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银仙境的悲哀 1(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银仙境的悲哀 1(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6 12: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白银仙境的悲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含有“静”或“美”字的词语;能从“郁郁葱葱、清澈、清香、五彩缤纷、情不自禁、川流不息、清新、拯救”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清新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能结合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联系实际,回想自己为保护环境做过哪些有益的事,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项简略地写下来。
4.懂得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课文为什么要以“白银仙境的悲哀”为题。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仙境”,揭示课题
1.出示:仙境
(1)你认为怎样的地方称得上是仙境?
(2)读好“仙境”一词
2.在国外,有个小镇被称为“白银仙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1)指导读句
出示:
在国外,曾经有一个非常幽美的小镇,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清澈的小河,有五彩缤纷的野花,有欢乐的小鸟,空气格外清香。小镇上的人以打鱼狩猎为生,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与喧闹的城市相比,那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罗宾逊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说明:
这些句子写得很美,可让学生通过想像或观看媒体练习朗读,朗读时再播放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以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读句子,简要说说这个小镇被称为“仙境”的原因。
随机板书:鸟语花香
空气清新
宁静安逸
(3)引读:
小镇有——而且那里的空气中含有——小镇上的人——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如此——(幽美),难怪人们称它为——。
3.理解“幽美”
(1)这里的“幽美”能不能换成“优美”?为什么?
说明:
在体会“仙境”这部分内容上花了较多的时间,是因为只有充分感受和体会到白银仙境的美之后,才会形成强烈地情感反差,让学生体会到它被破坏后的惋惜和痛心。
4.揭示课题
(1)就是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如今却成了——(出示相关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34课《白银仙境的悲哀》
(3)出示课题,齐读
(4)质疑
(二)体会白银仙境变得面目全非的原因
1.小组学习
读4-8节,用直线划出说明白银仙境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原因的句子
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试着概括
2.交流
因为白银仙境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以有效地抵御城市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所以罗宾逊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
因为大家都知道了“白银仙境”的空气格外清新,所以大量的城里人蜂拥而至。
因为大量的游客涌入,所以导致化学物品大量使用,垃圾遍地。
……
3.完整、连贯地说一说“白银仙境”面目全非的原因
说明:
这部分既是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是训练他们规范、完整的表达。训练分两步:首先,在小组里充分讨论、交流,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的机会。这时对学生的回答不作统一的要求,因人而异,可以完整一些,也可以简单一些。旨在通过生生间的思维交流,使大家对“变化”的原因逐渐清晰和完整。然后进行第二步: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用一段连贯、完整的话把原因讲清楚。
(三)创设情景,突破难点
1.配乐读有关内容,再次感受白银仙境的前后差异
(1)女生读1-3节,男生读4-8节
2.前后的景象截然不同,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面目全非)
3.理解“悲哀”
(1)再读课题
(2)查字典理解“悲哀”
(3)为什么课文要以“白银仙境的悲哀”为题?
说明:
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课题是《白银仙境的悲哀》,其中的“悲哀”不单单指白银仙境由一个幽美的人间仙境变成了面目全非的“垃圾场”;还指“罗宾逊”和“镇长”前后心情上的反差;更是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感到“悲哀”。
4.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白银仙境恢复原样吗?简要说说理由。
5.相信不久的将来那里又会成为一片人间仙境,再次配乐读好1-3节中的有关内容。
6.文章的最后我们的作者也向我们发出了大声地疾呼,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7.搜集资料,制作小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的空间,回去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出一份专题小报。(要求:图文并茂)
(四)总结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仙境般名字和仙境般环境的小镇——白银仙境,如何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而变得面目全非的事。文章先写了小镇的环境幽美、宁静,空气洁静清新,再写了为了接待慕名而来、川流不息的游客,修建房屋,喷洒化学制剂,还有游客任意制造的垃圾,使得小镇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最后作者呼吁要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以“白银仙境的悲哀”为题,是告诉人们这其实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保,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焦点话题,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基本以自主学习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对于特别典型的老师可作指导、帮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在教学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课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后提示,分为三大板块的内容:一是字词积累与辨析;二是词语的理解;三是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解决。一般状况下,大部分学生易掌握的只需集中检查反馈,毋需花费更多教学时间,而对那些有难度的则可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个击破。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狩、曳、御、羹”的读音,会写“曳、御、羹“;借助图片理解“郁郁葱葱、摇曳”;查字典理解“神往”;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哀”。
这是四年级的课文不再罗列统一要认识的生字,尽管如此,不表示不再需要生字教学。就拿这篇课文来说“狩”的第四声读音要准;“曳”的读音和它的上半部分和“御”的读音和中间部分的笔顺都要重点指导一下。
课文用了大量的好词描写了白银仙境优美的景色,这些词语都值得积累,而且要帮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其中容易混淆的是“幽美”和“优美”两个词语,要使学生真正弄清,可先借助字典从“幽”和“优”两个字的意思上进行区分,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为什么会用“幽美”这个词。
目标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清新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能结合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文内容对四年级上的学生来说不难读懂,在此基础上就要训练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规范、完整地表达出来。
课题是《白银仙境的悲哀》,其中的“悲哀”不单单指白银仙境由一个幽美的人间仙境变成了面目全非的“垃圾场”;还指“罗宾逊”和“镇长”前后心情上的反差;更是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感到“悲哀”。这些都是建立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是在不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的。
目标四:懂得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新课标强调三纬目标,尤其是对过程的注重。这里的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情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白银仙境前后景色的强烈反差,让学生由衷地为白银仙境的面目全非感到痛心和惋惜,从而激发他们要保护环境的愿望。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抓住“仙境”,激发情感
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录像,直观地感受鸟语花香、静谧和谐,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文。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示仙境的语句,这些语句散布在课文的1-3节之中,通过练习把它们汇总起来,再结合图片、音乐练习朗读,情景交融,使所有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这迷人的景色而陶醉。这样的设计是为与文中描写的三个月后白银仙境面目全非,遍地垃圾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朗读教学,贯穿始终。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四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学环节采用了以读代讲的策略,而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内朗读,自练,指名朗读、集体读,配乐读,教师的引读,前后文的串读。不同的形式源于不同的目的,配乐读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陶醉于幽美的景色中,更陶醉于优美的语句中;教师的引读、串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勾连文本之间的练习,并暗示本章的内在结构;自读——指名读——集体读,是自我语感形成,体验感受文本内容并渐次提升的过程。当然这些形式的朗读从本质上还赋予了学生美的体验,从情感上有了一种共鸣,心中升腾起淡淡的憧憬。
(三)借助文本,训练说话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多个语言实践的机会,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如:将描写“仙境”美景语句中的要点进行归纳、提炼之后简要说说那里为什么会被称为“白银仙境”。又如:在读懂描写引起白银仙境变化原因的语句基础上,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自己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一个个训练,隐含着大量文本中的信息。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体会文章的中心。毕竟“三维目标”是离不开语言训练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关于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训练说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四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大部分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我作了这样一些尝试:在处理前后篇章时我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因为我认为后者必须在前者的教学目的达成后自然而然的引入,而切不能为了布局而按部就班,在课堂实践中,我把握好前面部分与后面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感悟前,先用配乐朗诵来渲染一下氛围,让学生有整体感知,然后再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每一个步骤尽量不走过场,做到对学生的朗读点评能准确、到位,帮助他们提升情感的认知。对于文本的我也做了大胆取舍,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我着重抓住前面3小节和后面4节来进行对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语言训练让学生层层深入。
开始以“仙境”一词为抓手,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白银仙境景色的句子,通过看图、配乐仔细地品读来感受那里环境的幽美,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分清了“幽美”和“优美”的区别,体会了用词的准确性。由于我设计时力求把前后景色的巨大变化凸显出来,所以在这部分花了较多的时间,因为必须在前面部分充分感受和体会到白银仙境的美,后面才会有强烈的情感反差,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白银仙境被破坏后的惋惜和痛心。而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大家找找白银仙境变化的原因并用一定的句式表达出来。这部分既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他们规范、完整的表达。训练分两步:首先,在小组里充分讨论、交流,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的机会。这时对学生的回答不作统一的要求,因人而异,可以完整一些,也可以简单一些。旨在通过生生间的思维交流,使大家对“变化”的原因逐渐清晰和完整。然后进行第二步: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用一段连贯、完整的话把原因讲清楚。整节课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手段都力求为教材服务,让学生通过听,看,想,说,议等各种形式来理解和感悟课文。最后的拓展没有完全展开而是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出一份环保专题的小报。这是为了能让学习有延续性的思维过程。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说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说打下了基础,而说又促进了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